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675032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阅读复习学习目标:1、辨别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2、能够分析这些方法在文中的具体作用。一、知识回顾1、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 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3、 常见的论证方有、。4、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5、 议论文的语言的特点是、等。二、慧眼识珠: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1、善于舍弃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 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 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 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

2、舍弃,成就了他一生 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指出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2、古语说:“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科学研究尤需如此。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 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德国化学家维勒研究一种铝矿石,漫不经心,自然无缘与 钒结识;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指出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3、荣与辱 “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 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

3、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 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指出在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4、跨越苦难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 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 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温馨提示:辨别论证方法,主要的失误有:1、把概述的举例论证当作道理论证;2、综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会漏答;3、表述时,容易和修辞方

4、法、说明方法相混淆。三、方法导航郑重提醒:中考答题要规范、完整规范性答题格式:1、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而典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事实胜于雄辩,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有力的论证了了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具说服力。3、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使人印象深刻,更有说服力。4、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得证明了 的观点,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四、牛刀小试1、(2006 海南省课改试验区 有删改)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 的不

5、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 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 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 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 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问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举例论证法。作用是用歌德和孙中山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 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这一观点。事例确凿,增强文章说服力。2、(2006 随州市 有删

6、改)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 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 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 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 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 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 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问题:运用了哪种论证法并说明它的作用。参考答案:道理论证法。引用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7、”,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死”, “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的观点。更具权威性,说服力 强。3、(2006 年百色市)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 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 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 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 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 处逃躲呀! 问题: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其作用是什么? 参

8、考答案:比喻论证法,把“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比作“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4、(2006 江苏省盐城市 有删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 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 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 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问题:这一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法,作用是:把有骨气的人和为了富贵而失掉骨气的人正反对比,更 好证明

9、了“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的 观点。使论证更加周密,给人印象也深刻。5、(河北省课改试验区)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 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 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 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问题:文章这一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参考答案: 示例一: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更具权威性,说服力 强。示例二:比

10、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 的演员。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便于读者更好理解。示例三:对比论证。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的 观点。给人印象深刻。五、拓展延伸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阅读提示】阅读议论文,注意不要将论题和论点相混淆。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所要论述的问题,而论点则是作者对所论述问的见解和主张。阅读这篇文章,先不必急于找出论点,而要耐下心来通读全文,弄清作者究竟要议论 什么问题。然后再精读各段,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最后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了解作者 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中心论点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有的

11、是贯穿于全文内容的始终, 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概括的,但它都与论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阅读时便可依据论题 尽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 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 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 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 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妄”,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 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

12、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 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 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 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 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秦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即 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 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1. 自信

13、的作用是(用第1段文中的原话来回答)2. 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A.点明中心论点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C.论证中心论点D.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3. 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了()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5. 本文的事实论据有:。6. 本文使用了和的论证方法。分析1.这道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题目本身有提示:从第一段中找原话回答,第一段中有这第4页共5页样一句: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而有主见即自信,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为:办好事。2第一段举了韩愈应考的例子,可以作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但主要还是提出了本文论述 的问题,即

14、自信和成功有什么关系,所以答案应选D。3第三段举了项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例子,他最后的结果是“无颜见江东父老”,所 以这个事例说明了“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的道理。4本文写作思路是:第一段提出论题,第二、三段摆事实、讲道理就论题进行论证、分 析,最后一段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自信和成功有什么关系呢?课文最后一句话作出了回 答,也即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5本文从反面举了一个例子,即西楚霸王失败的事例;从正面举了两个例子,即韩愈考 举人的故事,爱迪生发明创造的事实,这三个事例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都是事实论据。6上面已经分析了,本文用了三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即采用了例证法;同时还引用 了周恩来的话作为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即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六、课后作业 完成中考指要中“议论文阅读”相关题目。七、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