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75027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差异 分层 兴趣 参与 评价“新课标 ”提出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 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非常明显地,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体、 自主与有效参与。那吗,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和落实这一指 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 到教学活动中,是 “新课标 ”要求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 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改变过去那种 “少数尖子撑场面, 多数学 生作陪客 ”的被动局

2、面, 采用“区别对待, 分层施教 ”的教学策 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 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一、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 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 他们变 “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 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 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 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

3、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的教学,在对典型事例进行 分析、感受时,就可以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 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 生提出不出的分目标: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 会内心活动; 2、身临其境,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 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 3、将心比心,通过第三者的内 心揣摩和人物所处的环境, 动作、 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 进而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操。 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 础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分解了学生悟 “内心 ”的难点,增 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

4、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悟 出,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满足优等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 望。二、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 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能同一标准, 则势必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 层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 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 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激发兴趣,提高整体水平。1、分层次 “训 ”,异步参与。在阅读教学中, “训 ”要有价值,课堂提问则是重要的手段之 一,问得 “合时宜 ”能燃起每个学

5、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其思维 的流程,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 例如: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让学生画 出“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示意图,更好地、更直观地理 解新闻的主体内容。 交流示意图时,教师有意识先请中等生到黑板画图,他画出 渡江的示意图。然后又请优等生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 差的学生照示意图进行解说。 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达到 “异曲同工 ”之效,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2、有侧重 “练 ”,同步参与。每个学生所处的 “最近发展区 ”是不同的,为了使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能 “跳一跳,摘果子 ”,设计 “练 ”时有所侧重,可以采 取“分食制的办法 ”

6、,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练 ”。 例如:教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设置 这样几个爬坡似的练习题: 、(巩固题)要求学有困难的 学生找出这篇新闻的结构五要素 (标题、 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想一想,它们一般位于新闻的什么位置; 、(提高题)要求中等生想一想这篇新闻是怎样以简洁的语言报道 “人 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一壮阔的场面的, 进而体会新 闻的特点; 、(发展题)要求优等生根据所学的新闻知识, 以“新学期新面貌 ”为标题,写一篇报道开学第一天情况的新 闻。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 “吃不饱 ”,成绩差的学 生“吃不了 ”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

7、面提 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3、搭阶梯 “训练 ”,全程参与。 例如:分段教学、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是小学时阅读能力要 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单元教学对此有涉及、 复习,教学背影一课的分段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1)引思:让学生充分发言,展示各种分段结果,延时评 价。(2)促思:要求学生各抒已见说出分段依据,每个学生用 心听,认真思考各种意见的理由,准备谈看法。(3)深思: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分段,学到了哪些关于分 段的知识和方法。(4)运用:在学生初步掌握按地点和根据课题意思分段这 两种方法后,让学生从第一单元课文中各找一篇,分别作两种分段法的例证。老师在此巧妙地架设语言训练阶梯,活

8、化训练过程,有效地 促使了每个学生都回忆并进入经历学习分段的全过程,老师 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三、评论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评价具有导向、 激励的功能, “新课标 ”指出评价 “是为了检验 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 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不难看出,评价的功利性是 “新课标 ” 所反对的。而事实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一直都是以学生的 考试结果为主,以教师的讲课评价为辅,学生很少参与。大 部分人都忽略了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在 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发动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他 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他们的探究精神

9、和创新意识都会有 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 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 的,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 金矿脉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 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照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 的 自信心。1、评价分层与目标分层相结合。分层评价与分目标相适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例 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但达到分目标的要求,教师适时的肯 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 会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 又如: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 对平时少发言的, 只要有说(不管对或错) ,就给以掌声鼓励

10、;对发言中的同学,只要 有一两句自己听了觉得好或精彩的,就可以以掌声表示赞同 或鼓励,让学生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相 互讨论切磋。2、评价分层与相互学习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 让学生相互评价。例如:一位教师教东郭先生和狼一课 时,当教师让学生们谈谈对老农的认识时,有一个学生说: “我以为光说老农聪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老农善恶分明。 如果说老农聪明,东郭先生是个读书人,应该更聪明。他所 以糊涂, 根本原因是善恶不分。 ”这段回答很有水平, 按常理 教师应该大加赞扬。 然而这位教师不露声、 色的地说: “大家 认为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

11、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 “回答得好,他能透过现象看本 质。 ”有的说: “他能把东郭先生和老农对比着分析。 ”这时, 教师笑着说: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 刚才同学们评得同样 精彩,这说明不少同学已经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书方 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这种相互评价, 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 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 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了鉴赏能力。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 价分层,完全符合 “新课标 ”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 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的建议,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 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 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 读教学的质量。(几点说明:优等生指基础好、反应较快的学生;中等生 指基础好、 反应较慢的学生或基础还可以、 反应较快的学生; 差等生指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 学生分层只有老师清楚 并严格保密,防止让学生知道而产生负面影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