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70014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 比例【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尺的意义及运用难点

2、:1、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原理和绘图【课时计划】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2课时 3、比例运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测试.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 出比例。【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3、】一、趣味导课 1、 谈话 师:大家或许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这样的情节: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身材大约的高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那么这些有趣的比还有什么用处呢?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像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实际上就是用这些有趣的比去组成一个个的比例来进行计算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2、复习(1)、什么叫做比?什么是

4、比值?(2)、怎样求比值?(3)、求比值6:10 9:15 : 6:4 0.6:0.2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观察一下,这几个比的比值有什么特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连起来。二、 探究新知(一)教学比例的意义课件呈现p40图片,学习比例的意义2.4:1.6=60:40 也可以写成=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思考:(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 (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 (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一个比例,关键要看什么?(二)做一做出示课件中的“做一做”p40(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组成比例的四

5、个数分别被叫做比例的什么?(学生看书41页内容后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 2.4: 1.6 = 60: 40 -内项- -外项-师:那下面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比例当中各部分的名称呢? 2:3=6:9 =2、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课件呈现比例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ad=bc三、课堂训练1、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1.4:2和7:10能不能组成比例。 2、课件呈现p41做一做,学生独做3、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能写几个写几个) 16 3 = 4 12学生写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6:4

6、=12:3 4:16=3:1216:12=4:3 4:3=16:123:4=12:16 12:16=3:43:12=4:16 12:3=16:4四、总结归纳1、“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课堂总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大家可以想想这句话的意思来联想一下“解比例”的做法。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60:40 也

7、可以写成= 表示 两个比 相等 的式子 2.4: 1.6 = 60: 40 -内项- -外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解比例【教学内容】教材p42例2、例3。【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教学目标】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学重点】 解比例【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

8、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80和5:200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 ):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

9、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2、出示例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师提出问题:(1)、1:10是谁与谁的比?(2)、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3)、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 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引导: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

10、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及时纠正师说明: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也就是说,解比例就是解方程。 3、出示例3 = 学生独立解决师提问: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师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4、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42“做一

11、做”。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四、本课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解比例例2 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 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X:320=1:10 10X=320 x 1X=32010X=32答:这座模型高32米。 例3 解比例: = 解:2.4x=1.56X=92.4X=3.75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难点】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加深概念1、先回顾整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2、。2、小组内展示交流补充。3、展示自己回顾结论,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补充完善。二、智慧大闯关 师:下面我们进行智慧大闯关,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几组练习题,看谁能冲到最后一关。 第一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简单运用1、把能组成比例的比连起来 80:4 0.8:0.4 18:12 30:20 20:10 20:12、下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61.8和0.50.25 4080和1/21/4 18:12和30:20 第二关:解比例,请独立做,比比看谁最认真。 X6.5=64 58= X16 1.5X=24.2 4= X 第三关:请独立思考,有疑难点小组内讨论解决。 1、请大家用1,2,4,8这四个数组成一些比例,看谁写的多,并发现规律师总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三种方法: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小数与大数相结合,剩下的2个数相结合,然后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验证。找好后其中的两项作为内项,另外两项作为外项。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判断方法。2、,如果把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