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669529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年秋五年级品德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秋五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来复镇中心校 肖仕容 一、 学情分析我班五年级现有学生61人,全部都是少先队员。他们天真、活泼、单纯、朴实,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性格的可塑性强,接受教育的意愿比较强烈;学习生活上也有他们自己的习惯和特点。1、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在本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品德修养,知道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好与坏,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在生活中认识和积累品德修养。他们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具有一定的观察、实践和简单的思维辨析能力。他们这些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很多的新鲜事物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

2、距,各方面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通过上学期的教学来看,这部分孩子在接受知识时的速度比较慢,而且上课时的注意力很不集中,教师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较多,而且有时的效果还不太明显。学生的体验过程与能力不够,他们在生活中的感受就不深,体验就明显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2、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分析本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习惯还不够成熟,自觉性不强,部分学生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只有少部分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容易,能较快掌握学习方法。总的说来全班学生都基本掌握了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或与同学的合作中进行探究和学习,能通过自主生活体验和感受中发现品质的要求,并且能在生

3、活中去实践与体验。只是没注意学习方法的积累,没有注意生活的积累。一部分学过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于生活,一部分学生课中不会动脑,反应很慢,不能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课外实践活动,学习中,变成了课内记知识,课外不会用,生活还要重新来体验,学起来十分吃力。不动脑的学生,课中收获少,同样的知识,必须再用时间来补习,所以费时太多,但是大多数学生能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积累起来,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加以运用,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总的说来,我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积累知识的能力,能有生活的体验。3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本年级大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自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本领,能够成为一个有用

4、的人,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学习起来有动力,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乐于接受,并充满热情去完成。全班学生都热爱学习,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因此,对于学习任务的下达,完成起来并不困难,完成速度极快。我班学生有较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有正确的观念,知道我们要从学习中体验生活,并根据生活与实践中的发现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道德的规范,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规律解决一些问题。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少数孩子既想到学校学习,可是到学校后又不想,不愿意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单一,学生见知面窄,接受的新知识

5、,新信息量少,他们的学习主要依靠老师传授,方法简单而且机械;又因为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受到了影响,感觉到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新意,课堂没有活力,导致了孩子们到校后又不想学的情况。二、教材理解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1、教材的框架结构综合。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因循而不拘泥于儿童生活的领域整合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使教科书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学习内容开

6、放。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而研讨问题的提出,不追求固定的、统一的结论,重在为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空间,教学内容的选取,在完整、准确体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当拓展,以使学生在某一主题学习中,能从多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或者在现有的生活范围内,能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3、整体设计连贯。各课的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又有发散性:课与课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关注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相衔接,以及与人教版其他教材

7、的相互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4、学习方式新颖。突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和体验生活,精心创设探究情景,编写典型案例,设计思考问题等,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5、呈现形式活泼。教材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儿童知道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

8、,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3、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服务。4、了解祖国的基本知识,知道我国的版图,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知道台湾是我国的领土;知道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一致就是一个大家庭。(二)、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

9、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四、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

10、的学习兴趣,关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体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民主氛围,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品德教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体验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学生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讲多做多体验,教师尽量少讲精讲。1、首先加强自学课改理念、策

11、略,切实转变观念,利用课改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导教学行为,深刻反思,观摩借鉴,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品德教学实效。2、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针对本班学生好动的特点,在生活中学习品德修养。3、教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4、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

12、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5、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

13、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6、体验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三)、培养学生生活体验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有效的生活体验活动,并写好相应实践体会。使学生把课内学习的内容加以扩展和延伸,并在生活中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品质实践的能力。五、教学进度课序教

14、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准备课(1课时)2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第1课请你相信我 (2课时)3第2课 诚信是金 (2课时)4第3课 社会呼唤诚信 (3课时)5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第1课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 (2课时)6第2课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2课时)7第3课 我是参与者 (2课时)8第4课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3课时)9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第1课我的祖国多辽阔 (2课时)10第2课 江山多娇 (2课时)11第3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 (2课时)12第4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2课时)13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第1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3课时)14第2课 各民族儿女手拉手 (2课时)15第3课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2课时)16复习 (2课时)17考查 (2课时)2012年9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