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669332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8木兰诗第3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2.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3.学习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教学重点】1.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2.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3.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明白本诗为什么如此安排详略。导 学 过 程师生活动(教师备课,学生课堂记录)【旧知复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一、前情回顾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梳理上堂课的内容,帮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检验翻译诗文的效果,为本堂课教师更好地

2、完成教学目标做好铺垫。1.按要求用原句填空。(1)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2)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诗句是: (3)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4)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明确(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翻译下列句子。(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3)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二、再读课文,探究人物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生独立找寻相关语句。】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三、精读课文,读透技法1.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1)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明确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十几年征战生活,辞官

4、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女英雄的高尚品格。(2)再读第四段和第六段,思考作品详略安排的用意。(3)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学生在全班展示。明确任何文章在剪裁上详略的处理都是以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同样,木兰诗在刻画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同时,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核心构思,更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详写木兰战争前的忧思、孝顺、思亲,凯旋后归乡的迫切、团聚的欢乐、对闺房及女装的喜爱以及再见战友时的俏皮、娇媚。而对十多年的征战生活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种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5、的构思,把一位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有勇士的刚健又有女儿的娇美的形象刻画得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而这也正是这一形象一千多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2)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示例归纳:复沓: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排比:如“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以上修辞手法都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效果。(4)请学生齐读以上句子,再感受一下它们的表达作用。(5)除了上述修辞手法以外,诗歌还运用

6、了其他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举例并赏析。 顶真: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 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明确以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四、齐读课文,畅谈感悟1.齐读文本。2.思考: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思考:学完本诗,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4.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5.学生展示,畅谈感想。【小结延伸】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北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课后巩固】 学而时习之!1、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2、以“学木兰,能担当”为题,结合老师的概括引导,将自己的学习感悟整理成不少于300字的一段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