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提纲教师版(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6926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提纲教师版(3)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提纲教师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提纲教师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阳一中 高一年级 导学提纲 语文必修2 编写:姜彬 审核:高一语文组 使用时间 月 第 周 姓名: 考号: 第三单元 第7课 孔雀东南飞 第 3学时 (共3学时)一、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多重意义。(重点) 2. 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难点)二、学法指导1. 结合文意及工具书把握一词多义。2. 诵读最后一节,通过比较分析故事结尾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三、知识链接了解“相”字在古汉语中的多种含义:1.“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代词。如:及时相遣归( 我 ); 会不相从许( 你 ); 誓天不相负 ( 你 ); 好自相扶将( 她 );蹑履

2、相逢迎( 他 ) 2.互相。 如:相见常日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3.仔细看,审察。 如:伯乐相马;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4.容貌,面相。 如:儿已薄禄相5.辅助,帮助。 如:乐桓子相赵文子6.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 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自测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大人故嫌迟 仍旧 .还必相迎取 你 故作不良计 有意 久久莫相忘 我 知是故人来 原来的,旧的 仰头相向鸣 互相 .谢家来贵门 辞别 .君既若见录 我 阿母谢媒人 谢绝 府吏见丁宁 我 多谢后世人 告诉 渐见愁煎迫 被 .始适还家门 出嫁 处分适兄意 依照 适得府君书 刚才 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含义结 为

3、若结发同枕席(系;名词) 为诗云尔(做;动词) 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3. 去掉诗的结尾部分,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去掉后与原诗进行阅读比较,思考:(1)本诗化鸟双飞的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

4、充满浪漫色彩,突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礼教的抗议,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局与孔雀失偶的起兴呼应,形成独特艺术魅力。(2)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4. 问题记录 五、当堂检测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它在诗

5、歌中的作用是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从而引起下文的故事,同时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2.有感情地朗读节到节。 六、日清反思 七、知识清单1.熟记导学案第三学时中的一词多义。2.欣赏汉乐府名作东门行。东 门 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帐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合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苍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诗的内容显然是一个为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穷人准备铤而走险,妻子劝阻他,强调只图个平安,表示愿意共患难,请丈夫看在苍天和孩子的份上,千万不要干什么出格的事情;但丈夫决心已定,不顾

6、一切地拔剑而行。他认为自己早就该走这条路,还跑回来一趟完全是错误的,现在已经迟了,哪里还能再苟安下去! 中国封建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相当严重,乱世更是如此。 战国时代的孟轲早就批评过当时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发仓赈救)”,并对此表示很深的忧虑。东汉时,社会不公尤为严重,据潜夫论等书载,当时首都的贵人们衣服、车马、装饰、庐舍全都讲究豪华,死了以后棺材一定要用江南的楠木做,精雕细刻,一套棺椁重达万斤,里面还放上许多珍宝;而农民却丰年不得饱食,饥荒年头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许多人沦为奴隶,时有暴动发生。东门行里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当然这里的主人公并非农民,而是城市贫民。诗中叙及的这一家已经衣食全无,实在活不下去了。丈夫拔剑而出东门,显然要在体制以外寻找出路,但他还有些犹豫,舍不得抛下老婆孩子,于是又跑了回来,看到家里的状况,重新下定了决心;妻子是个善良的女人,牵衣而哭,她宁可过最苦的日子也不让丈夫出去冒险。这是多么悲惨的人生画面! 最令读者感到震动的是丈夫最后说的几句话,他深感自己的犹豫是错的,应当义无反顾地行动,早就该动手了。“今非”二字表明他对自己犹豫不决的彻底否定,表明他重新下定了造反的决心。这里很能看到乐府民歌不仅善于叙事,也很能表现心理的深度。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