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为诊断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668824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行为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行为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行为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行为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行为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行为诊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通识培训教学行为诊断基础思考题整理 一何为教学行为?有哪些基本类型? 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外化和施教的媒介,是教师专业形象的基本呈现方式,是教学的主导性要素。基本类型:二何为教学行为诊断?有何基本功能? 教学行为诊断不妨界定为:诊断者参考教学行为的基本标准,运用课堂观察和诊断技术,对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及其适切性进行判断,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诊断以课堂观察为基点,以教学行为的改进为归旨。基本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营造研究氛围的功能。3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的功能。三教学行为诊断有哪些基本方式? 从形式上看,通常可分为课堂诊断法、微格诊断法

2、、案例诊断法。从内容上看,通常可分为主题式诊断法、综合性诊断法和分类诊断等。从主体上看,通常可分为他人诊断法和自我诊断法。四教学行为诊断的流程有哪些基本环节和要求?教学行为诊断的基本流程有五个环节,分别为:1、诊断前期准备主要有知识、经验和工具的准备。诊断者要学习教师教学行为及教学诊断的有关知识,获得理论的支撑;要积累一定数量的听评课案例,获得教学诊断的临床经验;要接受教学行为诊断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观察、诊断技术,并要能熟练使用各种视听录播设备,采集有用的信息。与此同时,诊断者与诊断对象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营造科学诊断、改进教学的研究氛围。 2、建构诊断框架将教学行为可分解为主要教

3、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等3个维度、11个视角、若干观察点;在此基础上,从各种教学行为要素的功能、表现形式、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运用策略等角度厘定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这不仅为理解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支架,也为开发观察工具、诊断教学行为提供了参照体系。这种要素的解构和标准的建构是诊断的基础工程,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双重努力和反复修正,使之愈来愈简明、科学、易于操作。 3、观察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观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有周密的计划、务实的操作。在课堂观察前,诊断者与诊断对象集中商讨,制定观察的实施计划,确定观察的目标、重点、量表制作、观察工具等事宜。在此基础上,观察者进入研究情景,依照事先商

4、定的观察计划,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运用观察量表和工具,记录观察对象的教学行为,做好课堂实录,藉以获得收集到详尽有用第一手资料。教学行为观察作为教学行为诊断的基础工作,其客观性、针对性关系到后续诊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整理观察数据整理数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将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成便于诊断的数据。对于简单的行为观察数据,可以从记录中直接推算出百分比、频数、排序等,呈现在观察量表上;对于复杂的行为观察数据,可以借助电脑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成相应的图表。然后,将记录的文字材料与量表数据逐条核对,作适当的增删、合并、修正,转译成简明扼要的语言,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课堂情境中的教学行

5、为。5、形成诊断意见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诊断者寻找可以陈述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再将统计好的观察数据进行归类,纳入相应的问题和观点中。然后,根据诊断的目标和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或观点进行剖析、反思,对数据的具体含义作出解释,对诊断对象教学行为的意义、成因进行分析,考量教学行为的适切性,形成诊断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尊重事实,作有根据的推理,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力求避免不切实际的主观臆断。诊断者的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对诊断意见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诊断对象的理解和配合也不可忽视。五教学行为诊断要秉持哪些基本原则?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互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