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森林的歌声14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6882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聆听 森林的歌声1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聆听 森林的歌声1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聆听 森林的歌声1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聆听 森林的歌声1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聆听 森林的歌声1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聆听 森林的歌声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聆听 森林的歌声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狂想曲执 教: 达川区实验小学 陈俊桦年 级: 四年级教 材: 人音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一首轻松、欢快、活泼、充满大自然气息的乐曲,它是由大自然的真实声音与乐器演奏的美妙乐音交织而成的器乐合奏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热闹、欢乐的大森林。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让中西合璧的器乐达到完美融合。 音乐的总体结构为“引子第一大乐段

2、间奏第二大乐段尾声”,两个大乐段又由A、B、C三个主题构成,结构为音效AABABCA音效ABABC A音效。【设计理念】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36年级这个学段,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所以本课多采用了律动、模仿、舞蹈、图谱、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音乐学习的先前经验,结合本单元风景如画主题,创设森林场景,将教师设定为一个树精灵的角色,创设了“邀请伙伴们去森林欣赏主题音乐会,一

3、路遇到森林精灵,和它们一起玩耍,最后参与音乐会表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画图谱、模拟动物叫声、模仿等演奏姿势、演奏打击乐和简单舞蹈的设计,围绕“听”展开丰富多彩的体验与师生互动游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与欣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目标】一、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大自然真实音效与美妙乐音交织而成的轻松、清新的自然音乐风格。二、 感受、熟悉乐曲的三个主题乐段,能听辨各乐段出现的顺序。三、 能在聆听、模唱、律动、画图谱、音乐游戏、演奏打击乐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适当运用模仿、想象和练习等不同方式表现对三个主题的感受。【教学重点】一

4、、 采用各种不同方式让学生充分聆听音乐,并感受、熟悉、区分三个主题乐段。【教学难点】一、 听辨各乐段的出现的顺序。二、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三个主题。【教具准备】 树模型、打击乐器、卡片、头饰、PPT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1、 问好:用自编歌词唱音乐歌的方式问好2、创设情境:扮演神秘嘉宾(树精灵)3、模仿游戏1、音乐歌问好2、进行模仿游戏:节奏练习,动作学习1、 音乐方式问好吸引学生2、 创设情境,激趣。3、 模仿游戏为后面的节奏伴奏和律动做铺垫。二、律动导入1、 创设情境:、“树精灵姐姐想邀请伙伴们到我的家,那儿正在准备一场主题音乐

5、会,想去听听吗?请跟着树精灵姐姐的步伐走向森林中的音乐会现场吧!”2、律动: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律动。(A、B主题音乐)1、想象、感受情境。2、随师律动,初感A、B主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和想象。初步感受两个主题。三、分段聆听A主题1、一听A主题,创设鸟儿在森林口来欢迎大家的情境,师随音乐唱自编的鸟儿歌词。2、 二听A主题,设问:从鸟儿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师画图谱,带领学生感受)。3、三听A主题,引导学生跟着琴声用啦唱主题。设问:“你知道小猫的叫声是用哪个符号来表示的吗?”4、四听A主题,师指图谱,生按图谱边拍手边唱。 5、五听A主题,引导学生随音乐律动

6、。6、六听A主题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继续向音乐会现场进发,温习回顾A主题。 1、聆听师演唱A段音乐,随情境想象。2、交流问题,用手随音乐画图谱,小声用啦哼唱,感受A主题。3、跟琴模唱主题。4、 随图谱拍手,哼唱主题。5、随师律动,感受A主题欢快的情绪,熟悉感受A主题。6、合作表现A主题。一组做律动行走步伐,另两组用啦拍手伴奏并演唱。聆听A段6遍,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感受和欣赏。1、唱教师自编歌词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趣。2、通过画图谱的动作,感受、熟悉A段主题。3、跟琴模唱更能唱准、唱好A主题,加深对A主题的印象。4:、分组模仿小猫叫声,运用音乐游戏,在游戏中熟记音乐主题并表现音乐

7、。5、教师运用“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听辨音乐力度变化。6、创设情境激发小组合作参与表现。B主题1、一听B主题,创设在溪边休息,巧遇蝴蝶,与之嬉戏玩耍。2、二听B主题。师随音乐画图形谱。(蝴蝶高兴地跳起了舞)。3、三听B主题,师指图谱,再次感受蝴蝶的舞姿。4、四听B主题,跟着琴声哼唱B主题(蝴蝶想请大家为它伴唱)5、五听B主题,引导学生律动表现音乐。1、聆听师自编词唱B主题,初感音乐。2、 聆听音乐看老师画图形谱,想象蝴蝶飞舞,感受B主题。3、 随图谱聆听、感受音乐。4、跟琴模唱B主题。5、学生随老师一起律动表现音乐。聆听B段5遍,律动感受和欣赏音乐,表现B段优美的旋律。 1、创设情境激趣,引导学

8、生想象音乐形象,初感音乐。2、图谱更能直观地表现音乐形象,让学生感受B主题优美的旋律。3、熟悉B段主题。4、巩固熟悉B主题。5、 用律动表演的方式表现B主题。C主题1、 一听C主题。出示第一大段,引导学生用两种方式区分A、B主题,并能找出C主题。2、 二听C主题。设问:C主题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师画图谱,带领学生再次感受。引导学生感受长音所表现的热烈欢腾的音乐形象。4、引导学生随图谱创造动作表现C主题,特别注意长音地方的设计。5、唱自编歌词,引导学生熟悉感受C主题。6、引导学生模唱C主题7、回顾C主题并整体表演感受。1、聆听第一大段,学生用不同方式区分A、B主题,聆听中找出C主题并举手表示。

9、2、描述聆听感受,体会C主题热烈欢腾的音乐形象。3、随图谱感受,找出音乐中表现热烈欢腾的地方。4、随图谱创造动作表现长音,体会C主题的音乐特点。5、师唱C主题。6、模唱主题。7、用动作、模唱等方式表现C主题。 聆听C主题遍,采用比较聆听等方式吸引学生聆听C主题,用动作等方式主动参与感受、欣赏与表现。1、在整段音乐中找到C主题,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增加聆听音乐的兴趣。2:、启发学生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想象与联想。3、图谱更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音乐,熟悉C主题。4、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加深对C主题音乐的感受。5、熟悉、体会C主题。6、模唱感受主题。7、巩固感受、用不同方式表现C主题。聆听自然音效1、听

10、到的自然音效,引导学生模仿。2、介绍自然音乐,揭示课题森林狂想曲。1、感受音效,模仿听到的声音。2、了解自然音乐的特点等。聆听自然音效,用人声模仿的方式来表现。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打击乐器模仿。1、模仿提升了学生聆听的兴趣。2、讲授法,使学生获得自然音乐知识。五、完整聆听全曲1、设问:自然音效怎么与音乐旋律融合在一起?出现在全曲的什么地方?2、播放剪辑的器乐,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演奏上的特点。3、聆听全曲,引导学生分组用不同方式区分三个主题,帮助学生理清各主题出现的顺序。4、完整表现全曲。分组用不同方式展现,师做指挥,各组合作表现,加入打击乐器。引导学生先徒手模拟乐器演奏再表演。1、聆听全曲,小声跟

11、唱,主要聆听自然音效出现在全曲的位置。2、听出三种主奏乐器并模仿演奏姿势。3、分组用不同方式区分三个主题,听辨各主题出现的顺序。4、在老师的指挥帮助下,完成和森林精灵们的森林狂想曲音乐会演出。1、了解自然音乐的特点之一。2、感受模仿乐器演奏,体会音乐在演奏上的特点。3、分组表现不同主题,降低了聆听难度。4、完整表现,体现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在表现中感受、区分个主题。六、小结1、教师小结:“音乐会结束了,咱们的音乐之旅即将画上句号,大家表现太棒啦。自然音乐的特点是?”2、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爱护森林、保护环境,做个环保小卫士。3、歌唱方式再见,下课。1、小结自然音乐特点。2、自由发言。3、师生再见。1、评价学生综合表演。师生小结本课学习内容。2、启发学生加强环保意识。3、与问好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