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 (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668814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 (1)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实行了介绍。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实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实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解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 ;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实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实行整体的理解

2、与梳理。其实三个局部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实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不过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个局部时,还可把三个局部联系起来实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择了它们的典型特点实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假如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

3、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成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 “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能够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水准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水准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另外,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方法单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因为这种方法,很大水准上要依靠学生的水平,因为班上学生水平缺乏,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能够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