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68771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考点10选用句式总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总复习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度预测角度 考点10 选用句式根据前后文的提示选出适宜的句子。选用对称对应句式接在原文上。选出表意相同的句子。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1 根据前后的提示选出适宜的句子。1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人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义连接的一段话。 凡事过犹不及, ,( )变成明哲保身, ( )变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超越了这个度 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成熟也是有度的 考场错解 专家把脉 错误地将句作为一个结论放在句末,误以为这样的表述逻辑性更强,实际上,这几个句子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在这四个句

2、子中,除了句不是说“成熟”的,其余三句全部是说“成熟”的,在这三个句子中,句又是主要的,句“超越了这个度”是句“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的条件。所以准确的句序应该是:。 对症下药 填空:“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2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练,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够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你要理解生活与生存的不同吗? 生

3、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 A. B. C. D 考场错解 A或D 专家把脉 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后文的对应关系,也没有从连接和句式表达效果方面去考虑。更没有弄明白说话人的重点之所在,本段文字的重点应该是在讲“什么是生活?”句则刚好强调了这个点,而且从后文的先说“生存”后说“生活”来看,就知道前文应该与之对应才对。所以,联系前后文来选择句式是做此题的关键。 对症下药 B项。主要是因为第一空陈述的对象是“寂寞”,而下文中的备选项中的句所陈述的对象有两个,属并列关系,没有突出“寂寞”作用,而句是转折关系,突出了“寂寞”。第二空假如注意到了“生存”与“生活”的逻辑照应顺序,就一定要选用句,所以应该

4、选用这两个句子填入原文中。专家会诊 1读懂原文,注意意思的连接和衔接,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和目的。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或特定语言环境的要求,选用恰当的句式。 2保持话题一致,情景相谐,句式相同。 3使用语言的表达规律,选用能够表现出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句式。 4利用句子间的排列组合规律,结合句式和修辞来选用句式。考场思维训练1 填入甲乙两段话中括号内的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融融的泥土中苏醒,(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乙:阳光融化了薄冰,细雨润泽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春风把杨柳吹绿杨柳被春风吹绿春风吹绿了柳枝柳枝在春风中染

5、绿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答案:甲的特征主要表达在“小草从暖融融的泥土中苏醒”四句选项中只有与这个句句式相同,与上句相连显得很连接。乙句前两句句子结构相同,只要选出相同的结构就能够构成排比句,与之相同的是。2 以下两个句子标点不同,导致二者意思有哪些差异?因为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局部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因为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局部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答: 答案:(1)句在“并”字前加了逗号,“给予补偿”就有了不同理解:既可理解为“依照法律规定实行补偿”,也能够理解为“不依照法律规定”实行补偿。(2)句去掉“并”字前的逗号,明确了“给

6、予补偿”是“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命题角度2 选用对称对应句式接在原文上。1在横线处填人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能够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水准,但当 、 、 、 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 BC D 考场错解 D 专家把脉 主要是对应关系没弄清楚。没有找到关键的对称词语。只注重从意思方面着手,没有从句式方面来考虑题目的答案。 对症下药 B项。此题主要是考查根据前后文的句式和意义来选择衔接恰

7、当的句子。从句式的角度来考虑,和、和的句式保持了一致性,所以我们可确定:应该连在一起,应该连在一起,这样,就排除了AC两项;再从前文暗示的意思来看,有这个句话很重要:“也早巳达到能够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水准”,我们应抓住这个句中的两个关键词:“玩弄”和“主宰”,这个句话提示我们应该先说“玩弄”,再说“主宰命运”了,很显然,属于“玩弄”的范畴,则属于“主宰命运”的范畴了。所以,应该先说,再说,才能与前文相连相通。现在,BD两项还是不能确定下来,比较一下BD,我们会发现,B项中先后,“玩弄”的水准在递增,而且,由而也是表现了“主宰命运”水准的增强,相反,D选项中,则表达不出此种顺序

8、。专家会诊1选用句式往往和简明连接结合起来考查,所以在做题时我们不但要考虑句子在形式使用方面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句子在内容上的简明性、连接。 2选用句式还应该与仿用、改换句式结合在一起来考虑,根据不同的的场合、对象、时间和目的来选用合乎需要的句式。因为汉语的句式是灵活多变的,同一个意思能够用多个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所以它们之间是能够变换的。如:“他是多好的一个人啊尸和“谁能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呢?”意思是一样的。 3选用句式应该注重表达效果,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在选用句式时应该结合语境来考虑。如:“你怎么了?”和“怎么了,你?”这两个句子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4选用句式应该结合说话

9、人的目的来考虑,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选用的句式也会不一样。如:“他妈在床底下将他拉了出来”与“他被他妈从床底下拉了出来”这两个句子一个重点是说“他怎么样”,一个是说“他妈怎么样”。 5认真分析前后文,注意对应词语和对称句式,保持意思表达的连接和衔接。考场思维调练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统上,文化通常理解为人类已创造出来的、定型的存有,是以往历史的积淀, ,是书本上以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来自过去的知识,是学校以学科课程方式选择编制的教学内容。我们确认: 学校文化最终将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含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

10、用方式, 。所以,学校教育既要把文化作为“名词”来解释,又要作为“动词”理解。教育对文化来说文化对教育来说文化最终必然表达在当代人的不同生存之中文化最终在当代人的不同生存之中必然表达一种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力量是它它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A BC D答案:C 解析:第一处应该填句,因为前面陈述的对象是“文化”,为了保证表达对象的一致性,仍然应该以“文化”为表达主体。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一连好几天, ,望它们于无声中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

11、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1)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这近在咫尺的美(2)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3)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看它们(4)我站在阳台上看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5)美丽如河流,越来越无声(6)美丽如醇香,越来越香浓A(1)(4)(6) B(2)(3)(5)C(1)(3)(6) D(2)(4)(5)答案:B 解析:此题是考查相关衔接的情况。第一空:“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是状语前置,紧承上文“树天天在,花年年开”,强调了这些“咫尺的美”,第二空:“看它们”与后文“望它们”衔接紧凑,语意连接;第三空应强调“无声悄然”。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

12、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说,承受是一种真诚,一种 ;有人说,承受是一种涵养,一种 ;有人说,承受是一种勇气,一种 ;也有人说,承受是一种力量,一种 。处变不惊,处乱不慌的气度和坦荡排泄流俗,弘扬正气的凸现和舒展用心铸就的应允和领悟使出全身解数,竭力负担,呼出大气的魄力和形象A BC D答案:B 解析:注意前文“真诚、涵养、勇气、力量”这几个关键词的暗示作用,后文备选择项中的内容应与之对应。探究开放题预测 预测角度 选出表意相同的句子。1以下各项中每两句话表意着重点相同的一组是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句式的选用水平,ABCD四项中各句在表意上基本上没什么变化,B项很容易被误选。“说”和“话”一个是动

13、作,一个是对象,此题中的表达正是强调的对象不一样。不应该是一样的。所以,A中强调的对象不同,B中也是因为所强调的对象不同,D中句式不一样,所说的重点也不一样。这其中的三项的着重点有所不同,A项前句的着重点是“老汉”,后句的着重点是“脸”。B项的前句着重点是“话”,后句的着点是“说”。D项的前句是一般因果句,着重点是“人们”,后句是复杂的单句,着重点是“人们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唯有C项中两句的着重点相同,此项前后两句所不同的是,前句是肯定句,后句是双重否认句,肯定句的语气一般,否认句的语气要强烈一些。但这两句的着重点相同。 答案 C考场思维训练1 以下各组句子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C 解析

14、:A中时间先后不同,B中时间长短不同,D中表达出来的意思不一样。2 下面四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C 解析:A项中前句是说“这支笔要三块钱”没说是贵是便宜,后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这笔好便宜,B项中前句是说农民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后一句是说农民不得已而为之,侧重点不一样。D项中的两句均为因果关系复句,但因与果截然相反。肯定不一样。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1 选出下面两句话中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B 解析:B项中前句是说“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后一句是说“我乐意做这样的事” 2 选出下面语句中与其他三句所表达的意思差别最大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能不否认这个事实吗?B他不能否认这个事实。C他绝不否认这个事实。D他承认这个事实。答案:A 解析:只有A项是说“他不承认这个事实”,其它三句都是说“他承认这个事实”只不过有的用双重否认,增强了语气,意思是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