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668382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在美术教育活动困惑的问答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老师有时候都会存在还多的困惑问题: (一)、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但我们觉得这个目标似乎重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情感态度,而情感态度的培养往往很难找到抓手,我们应该如何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有效达成这个目标呢?一般的美术活动有两个目标,一个针对知识技能,另一个针对情感态度。有时第二个目标会形同虚设,那往往是因为我们太在乎作品的效果,而而不太关注幼儿的感受。如果作品很精致,但其中看不到幼儿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的作品有什么价值呢?所以,我建议教师时时刻刻把情感目标放在心里,不要太在乎作品的效果,应把关注点转移到

2、幼儿的情感态度上来。其实我们只要多看看幼儿的神情,多看看幼儿的投入程度,就一定能判断出幼儿离情感目标是近了还是远了。例如,春天,有的教师在幼儿并没真正见过四瓣花的情况下天天让幼儿在活动区剪四瓣花。到户外欣赏四瓣的野花,仅靠这些剪花,幼儿怎能感觉到春天花的美丽?如果换一种方法剪四瓣的花,效果就大不相同。小区里的鸡蛋花盛开的时候,带领幼儿到小区走走,观看一下鸡蛋花的特征、形状。回来后,让幼儿尝试绘画鸡蛋花,并用剪刀剪下来,幼儿对剪下来的鸡蛋花感到漂亮,就会花产生美感。由此可见,同样剪四瓣花,当幼儿对真实的四瓣花产生了兴趣,就表明个人感受很强烈,他们获取的感受也完全不同。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3、中,如果教师提供范画,似乎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但如果不提供范画,幼儿又往往画不出东西或表现能力跟比上。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对此我们感到很困惑,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幼儿的表现呢?以前在美术活动中,每次都会出示一张范画让孩子们参考绘画、模仿。孩子们都能绘画出来。记得有一次画人的时候,我曾找过几张表现特别一点的画面和孩子们欣赏,后来,他们发现只要把四肢弯一弯、头或身体斜一斜,就能画出跳起来的模样。有的幼儿还看出画面上那些抖动的线条,饶有兴趣的尝试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所以,幼儿艺术表现力绝对不

4、是跟着范画学出来的。幼儿作品中那些刻板的、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图像肯定有范画的痕迹。3-6岁儿童指南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我想就是为了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艺术表现力。(三) 美术区角活动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满足幼儿表现兴趣和需要重要活动,但事实上我们仍比较依赖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的内容也多于主题活动有关或以固美术技能活动为目的,你认为主题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三者关系该是怎样的呢?主题活动是内容,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集体教学活动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幼儿高效率地共同面对新的问题,但不足是不宜满足幼儿个性化的

5、需要。区角活动提供弹性的学习环境,但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不易做到面向全体。我认为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可以互相促进,使教育效益最大化。我们老师过分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将区角活动视作集体教学活动的铺垫和延伸,这说白了还是以为孩子离开老师什么都不行。我觉得行不行主要是看老师给不给机会。 (四)、我们也要常常幼儿去踏青、远足、散步等,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环境,接触大自然,但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感受并不深。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积累审美经验呢? 试想,我们带幼儿去接触大自然,究竟是为了使幼儿去接近大自然还是为了画出一张画呢?究竟是内容为形式服务还是形式为内容服务呢?我认为生动有趣的

6、活动形式是为了幼儿更热爱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如果幼儿画了画就会情不自禁的去数数野花有几片花瓣,涂了叶子的颜色就会忍不住捡拾美丽的落叶,我想即便画得不好也无大碍。反之,幼儿虽然画的不错,但对周围事物无动于衷,我认为这是掉进泥坑里去了,这不是艺术教育的追求。例如:画秋天的落叶我们常常开展的活动,如果为了画画去拾一次落叶,幼儿大都找不到什么感觉,也不会去关注落叶千变万化的颜色。而如果在一次次散步中去寻找美丽的落叶,再带回来擦干净欣赏、比较,幼儿就会爱不释手。这种感觉只有拾落叶的人才能体会到。教师经常带幼儿去踏青、远足、散步是好事,而幼儿表现不出来往往有很多原因,除了幼儿体验不深以外,还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帮助幼儿化解难点,选择的题材趣味性够不够以及在不在幼儿的视点里,工具材料适不适合表现此类内容,等等。总之,问题大都不在幼儿,而在于教师把握不当。不管是哪一种问题,丰富幼儿的直接生活体验是根本解决方法。只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加以调整,一定会有成效。所以,我们教师不要为自己缺乏艺术修养而担心,只要肯花功夫寻找,到时候,你不去找它,它也会跳到你的眼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