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6773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阳措施浅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浅析摘 要:针对钻孔桩钻孔及水下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常见的问题,而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混凝土灌注;造成原因;防治措施;处理方法 。桥梁的桩基础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沉入桩、钻孔桩、挖孔桩等,而钻孔桩则是桥梁桩基础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钻孔桩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牵制的因素比较多,容易产生断桩等施工通病。本文结合斯里兰卡亭可马里综合基建项目(TIIP)A15路桥梁工程施工实践,浅析了钻孔桩钻孔过程及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防治措施,为今后的施工起到一些帮助。现针对这些问题

2、和措施,作一一介绍。 一、钻孔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伴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 1. 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护筒水位差太大,水头太高,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形成反穿孔。 2. 钻头起落时碰撞钢护筒。 防治措施 1 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2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m-1.5m的水头高度,保证孔内泥浆压力永远大于环境地下水向孔壁的渗透压力。 3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处理方法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

3、重新定位后安装护筒。 (二)钻孔漏浆 造成原因 1 在透水性强的砂砾或流砂中,特别是在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层中钻进时,稀泥浆向孔壁外漏失。2 护筒埋置太浅,回填土夯实不够,致使刃脚漏浆。 3 护筒制作不良,接缝不密实,造成漏浆。 防治措施 1 使用较粘稠或高质量的泥浆钻孔。 2 按有关护筒制作与埋设的要求处理。 处理方法 接缝处漏浆不严重时,可让潜水工用棉絮堵塞,封闭接缝。如漏水严重时,应挖出护筒,修理完善后再重新埋设。 (三)掉钻落物 造成原因 1 卡钻时强提强扭,操作不当,使钻杆或钢丝绳超负荷疲劳断裂。 2 钻头接头不良或滑丝。 3 电动机接线错误,钻机反向旋转,钻杆松脱。4 转向环、转向套等

4、焊接处断开。 5 钢丝绳过度陈旧,断丝太多,未及时更换。 6 操作不慎,落入扳手、撬棍等物。 防治措施 1 开钻前应清除孔内落物,零星铁件可用电磁铁吸取,较大落物和钻具也可用冲抓锥打捞,然后再护筒口加盖。 2 经常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和联接装置。 3 为便于打捞落锤,可在冲击锤或者其它类型的钻头上预先焊打捞环,打捞杠或在锥身上围捆几圈钢丝绳等。 (四)塌孔、溶洞或裂隙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出现细密的气泡、泥浆突然漏失、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则表示有孔壁坍陷、溶洞或裂隙的迹象。 造成原因 1. 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 2. 钢护筒周围未用粘土

5、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较低。 3. 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4. 当遇到小溶洞或裂缝时,可能发生孔内泥浆均匀缓慢下降的现象。 5. 地下水流量大,护壁及钢护筒不起作用,造成塌孔。 6 提钻头、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7 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 防治措施 1. 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 2. 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 3. 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4.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

6、间。 处理方法 1 当遇到小溶洞或裂隙且发生孔内泥浆均匀缓慢下降的现象的时候,可采用在泥浆中加适量水泥,增大泥浆比重及其护壁效果。 2 当遇到大溶洞时,孔内泥浆急剧下降的情况,可采用粘土或碎石回填后重新钻孔。 3 当遇到地下水流量大、地下水位过高,护壁及钢护筒均不起作用时,可采用在本桩附近井点降水的方法,降低孔内地下水位至砼浇注完毕。 (五)糊钻和埋钻 粘性岩粉粘附在粗径钻具的外表面的现象。 造成原因 1 糊钻和埋钻常出现于正反循环回转钻进。正反循环回旋钻进中,糊钻的表征是在细粒土层中钻时进尺缓慢,甚至不进尺出现憋泵现象。在粘土层中冲击成孔时,由于冲程太大,泥浆粘度过高,泥渣量大,钻杆内径过小

7、,出浆口堵塞以致钻头被糊钻或者被埋住。 防治措施 1 对正反循环回旋钻,可清除泥包,调节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 2 适当增大泵量和向孔内投入适量的砂石解决泥包糊钻,选取用刮板齿小,出浆口大的钻锤。 处理方法 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清除钻渣。对钻杆内径、钻渣进出口和排渣设备的尺寸进行检查计算。 (六)缩颈 缩颈即实际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 1. 软土层受地下水影响和周边车辆振动。 2. 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3. 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 防治措施 1. 在软塑土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降低失水量。 2.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

8、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3. 及时焊补钻锤,或在其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处理方法 1. 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七)成孔偏斜 成孔壁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 1. 施工现场不平整,不坚实,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 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 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 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5.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匀

9、。 6.施工检测控制不到位。 防治措施 1. 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及枕木宜均匀着地,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2. 钻机就位时,应使转盘,底座水平,使起重滑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 3. 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加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处理方法 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八)桩底沉渣量过多 对摩擦桩来说,由于

10、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端承桩来说,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因此钻孔灌注桩的沉渣量检查是施工控制中的一项关键工作。 造成原因 1. 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 2. 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 3. 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 4. 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 1. 加强对沉淀层的检查力度和意识。 2. 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20cm-30

11、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 3. 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4.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cm-40c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消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二、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问题及

12、处理措施 (一)卡管 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的现象。 造成原因 1. 初灌时,隔水栓堵管。 2. 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较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 3. 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 1. 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或采用隔水盖板或插板盖住导管顶部,封底时拉起盖板或抽时插板即可。 2. 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cm-22c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

13、混凝土掺缓凝剂。 3. 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 Mpa -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 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 5. 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二)钢筋笼上浮 造成原因 1 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 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底有13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2. 由于混凝土灌注过程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

14、此时导管底部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 1. 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箍筋数量,可用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 2. 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用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 3. 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实践证明对于克服钢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4. 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行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cm-2.0m,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

15、顶被托而上浮。 5.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m-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6m,建议控制在4.5m左右,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处理方法 1. 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三)断桩。 泥浆或砂砾与水泥混凝土混合把灌注的上下两段混凝土隔开,使混凝土变质或截面积受损,是较严重的质量事故。 造成原因 1. 封底时,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泥浆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 2. 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导致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3.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