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6674139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高铭暄*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 誉院长、特聘顾问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 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发表于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内容提要主张取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推翻现行中国刑法学体系的观点是不 可取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具有历史合理性;符合中国国 情,具有现实合理性;逻辑严密、契合认识规律、符合犯罪本质特征,具有内在合理 性;与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相比,相对稳定、适合中国诉讼模式具有优势。当前 应坚持罪-责-刑的中国刑法学体系,同时,也应改

2、变静态的研究方法,加强刑事责 任理论的探索,注重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促进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完善。关键词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中国刑法学体系近年来,学界出现了一种对中国刑法学理论质疑的声音,某些刑法学者认为,中国 刑法学中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需要全面清理;中国刑法学体系需要按照德日 刑法学递进式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推倒重建。如何看待这种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 论批判的观点?如何正确评价现行中国刑法学体系及传统的刑法学理论?在此,我 结合个人思考,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一、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在我看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并不存在某些学者所认为的诸多缺陷,相反,在目 前中国的国情下,

3、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一)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合理性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形成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四要件 犯罪构成理论又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具有历史合理性。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俄为师,取法苏联,这是当时党和国家的政治 决策。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讲授刑法学理论,我也就在那时跟随前苏联刑法学 家贝斯特洛娃教授等开始学习社会主义刑法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时 期已经介绍进入中国的以德日刑法学为蓝本的递进式三阶层犯罪论体系随着旧 法统被一起废止,前苏联专家讲授的是社会主义国家通用的完全不同的四要件犯 罪构成理论。一新一旧,一为社会主义刑法学

4、的理论创造,一为资本主义刑法学的 产物,对比鲜明,政治色彩也极为鲜明,新中国刑法学没有别的选择余地。中国的四 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确实来源于苏联,但这种学习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特定历史条件 下必然的唯一选择。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为核心,新中国刑法学体系就建立起 来了。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等最初的几本教材重点介绍的 就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刑法 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本刑法学统编教材,它几乎凝集了当时中国刑法学界所有重 要刑法学家的智慧。当时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中国刑法学理论应当以四要件犯罪 构成理论为基本框架。可见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对新中国刑法学

5、理论影响之深;也可见四要件犯罪构成 理论地位的确立是经过了新中国第一代刑法学家集体研讨决定的。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为核心的新中国刑法学建立后,迄今已50余年,在这几十 年的时间里,刑法学界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提出根本性质疑的并不多见,学界存 在的一些异议至多只是犯罪客体是否必要、四要件排列顺序如何等技术性问 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给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评价基本 上都是肯定的。实务界普遍的观点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方便、实用。目前尚未 见到有实务界的人士明确提出,由于运用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导致重大冤案、错 案的发生。由此看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确实凝结了刑法学家的智慧,能够经

6、受 得住历史的考验,并不是一个批漏百出、完全经不起任何推敲的政治性产物。(二)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现实合理性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由于其具有充分的历史必然 性,更在于其具有明显的现实合理性。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建设的是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决定,我们的法学理论必然也是具有鲜明社会主 义特色的法学理论。从更具体的情况看,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所以具有现实合 理性,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无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的历史传统。而以四 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为核心的中国刑法学体系早已建立数十年,深入人心。大陆法 系中的德日刑法学,虽曾在民国时期得到过短期传播,但很快随

7、着新中国的成立而 销声匿迹,英美刑法学则更是根本未在中国铺开,两者均未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 响。只有以四要件为核心的中国刑法学体系,随着法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扎根开花, 广为传播。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强行掐断已经生机勃勃的中国刑法学,再移植进一 个完全没有生存土壤的德日犯罪论体系或其他什么体系,是否有舍本逐末之嫌? 一些学者可能认为,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同样原属中华法系,但台湾地区现今通行 的刑法学体 系却是以三要件递进式犯罪论体系为基本模型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行?这一问题 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因素。单就现实情况而言,有两点值得特 别注意:一是台湾地区存在一个广泛的有着留学德日背景的刑法学

8、知识阶层。在 台湾,即使司法人员,很多也有留学德日的背景,刑法理论研究人员更是几乎人人 曾留学海外,这样一个刑法学知识阶层对传播、介绍、研究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德日刑法学理论在台湾地区生存、成长的重要土壤。而目前大陆地区尚不存在这样的知识阶层,内地无论司法人员还是理论研究人员, 主要是依托国内教育,学习中国刑法学理论成长起来的,不具备学习、研究德日刑 法学理论的语言基础、知识结构。在这种现实面前,强行要求大陆刑法学者放弃 已耕耘多年的中国刑法学理论,转而移植德日刑法学,很难说不是一厢情愿。另外, 台湾地区毕竟人少地窄,知识传播很快。而中国大陆地区人多地广,各地刑法学研

9、究水平高低不一,司法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一种广为传播、久为 人知的理论予以清除而重建一种所谓的新的知识体系谈何容易!因此,立足现 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的同样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合理性的结论。(三)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内在合理性深入到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内部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逻 辑严密、契合认识规律、符合犯罪本质特征等内在的合理性。可以说,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并 不是毫无法理基础的特定政治条件下冲动的产物,而是经过了审慎思考、反复论 辩形成的理论精华,其精致程度足可媲美世界上任何一种犯罪论体系。四要件犯 罪构成理论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

10、观方面四大要件耦合 而成。在四大要件之下,又分别包括特定的组成要素。如犯罪客观方面就包括危 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基于各个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各异,犯罪构成要 素又有必要性要素和选择性要素的区别。要素组成要件,要件耦合而成整体,整个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内部逻辑极为严密,层次界分相当清晰,恰当地实现了对一个 犯罪行为从粗到精、由表及里以及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回归整体的剖析。同时,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还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虽然对于四个要件如何排列还存在 不同的看法,但不管何种观点都承认一个事实是: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 面四个要件的排布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一直坚持客体、客

11、观方 面、主体、主观方面的传统排列,始终认为这种排列方式准确地遵循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一个犯罪行为发生后人们首先意识到的是人被杀 死了、财物被盗了,这即是揭示了犯罪客体的问题。随后,人们随之要思考的问 题是,人是怎样被杀死,财物是怎样被盗的;谁杀死了这个人,谁盗走了这些财物。这 就涉及到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体的问题。当然,最后犯罪分子被发现或被抓获 之后,人们还要进一步审视这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内心状况,这就是犯罪主观方 面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 观方面的排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 整体。实际上,无论是中国刑法学

12、的耦合式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还是德日刑法学递进式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所解决的问题无非都是要为认定犯罪提供一个统一的抽象模 型。这一模型来自于对实际生活中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的概括、总结。 而模型一旦形成后,以之框定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便都应是普遍适用的。因此,犯罪 模型必须概括了各类犯罪的共性,提炼了各个具体犯罪行为共同的本质构成因 素。而我认为,我国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完全符合这一标准。任何犯罪行为,最 本质的方面无非就是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大块。这四大块,足以 涵括任一犯罪行为的各个具体构成要素。进一步,在四大块中,通过必要性要素的 提炼和选择性要素的过滤,又能够准确地划分

13、犯罪行为与非罪行为的界限。由此 我认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完全、准确地反映了犯罪行为的客观本质和内在构 造,是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三大特征的具体印证, 是准确认定犯罪的有效标尺。(四)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合理性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合理性是指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其它犯罪认定理 论相比,具有比较上的优势,更具相对合理性。由于当前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否要以 德日刑法学的递进式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取代耦合式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因而在 此主要侧重于将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进行比较。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而三阶 层犯罪论体系

14、则变动不居,常使人产生无所适从之感。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在我 国自建立迄今,虽已逾半个世纪,但不论老中青刑法学者都很少提出伤筋动骨的变 动,即使有学者提出去除犯罪客体的主张,也很快就受到质疑,发现总是存在或此 或彼的难以解决的理论难题。至于犯罪构成要素,更是鲜有学者提出哪个要素不 应存在,何种要素必须补充。这足以说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相对稳定、成熟。 而反观德日刑法学,有关犯罪论体系的争论长达数百年。各家学说各执一词,歧见 纷呈。即使就李斯特-贝林格创立的最为经典的构成要件符合性一违法性一有责 性三阶层体系来说,其内部各要素的排布也是极不统一的。以主观方面的故意、 过失为例最初,贝林格主张构成

15、要件是无色的、中性的自然不包括主观要素、规 范要素,因此,故意过失被置于责任论中加以研究,有责任故意、责任过失之称。然 而,随后很快发现,构成要件中不加入主观要素、规范要素,难以实现其对行为客观 印证的模型化作用。于是,故意、过失又不得不加入到构成要件中,出现了作为 构成要件要素的故意、过失与作为责任要素的故意、过失的区分。但是,在实质 内容并无变化的情况下,将故意、过失分居两个层次,除了体系建构的需要之外又 还有什么必要?难怪一些日本刑法学家自己也提出:必须警惕日本刑法学唯体系 论的倾向!(参见平野龙一等的观点,转引自黎宏: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 构,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法学20

16、09年第2期)另外,三阶层犯 罪论体系建立之初,曾提出过、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说法,试图通过违法论 实现对行为客观上是否值得处罚的利益衡量,而通过责任论考察行为人具体的主 观情况,确定是否应该处罚及如何处罚。但很快发现,违法性中如果不考虑主观因 素,根本无从体现出其在体系中应有的实现利益衡量的作用。于是,一些学者便主 张在违法性中也需要考虑主观因素。但如此一来,违法性与有责性的区别又究竟 何在呢?总之,深入到德日刑法学理论内部便会发现,递进式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其自身实际上也存在很多矛盾、冲突之处。由此我认为,四要 件犯罪构成理论也好,递进式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也好,没有哪一种理论是绝对合 理、完美无缺的。单就稳定性及体系内部统一性而言,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反而 更具有相对合理性。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另一个合理性表现在这一理论符合诉讼规律,非常方便实 用。我对德日刑事诉讼法不是特别了解,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