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脾脏肿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67043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脾脏肿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脾脏肿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脾脏肿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脾脏肿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脾脏肿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脾脏肿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脾脏肿大 浅谈脾脏肿大 现在,由于民众对健康体检的重视,许多人在体检时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肿大,感到非常紧张,因而门诊有许多的病人前来进行咨询。那么什么是脾肿大呢?我想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地说一说。 一般认为,正常成人的脾脏大小为12-14cm7-10cm3-4cm,重约100-250g。在正常情况下,在体格检查腹部触诊时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脏肿大边缘在3cm以内,为轻度脾肿大;大于3cm,但未超过脐水平线,为中度肿大;若已经超过脐水平线,则为重度

2、肿大,又称为巨脾。 然而,在B超检查的时候,根据钱蕰秋主编的超声诊断学诊断脾脏标准,脾脏肿大分为四级:轻度肿大:脾形态饱满,长径12.0 cm,厚度4.0 cm,脾门静脉内径0.8 cm,右侧卧位左肋缘下长13.0 cm,厚5.0 cm,脾静脉内径1.0 cm,右侧卧位左肋缘下长4.0 cm或平脐,实质回声明显增粗。重度肿大:大小形态失常,长15.0 cm,厚5.0 cm,脾静脉1.2 cm,右侧卧位脾下缘超过脐孔,实质回声颗粒明显增粗,脾门周围有低回声结节。巨大脾:脾脏大小形态明显失常,脾门切迹消失,右侧卧位脾下缘超过脐孔下甚至达盆腔,实质内有钙化斑及占位病变。钙化斑由于脾纤维化所致。 脾脏

3、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脾脏肿大的病因有六种: 1、免疫反应所致反应性肿脾大:常见的疾病有亚急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elty综合征等; 2、红细胞破坏所致反应性肿脾大:常见的疾病有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重型地中海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血液透析性脾肿大等; 3、充血性脾肿大:常见的疾病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静脉血栓形成、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积液等; 4、骨髓增生性脾肿大:常见的疾病有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髓样化生、骨髓纤维化等; 5、浸润性脾肿大:常见的疾病有结节病、淀粉样变、高雪氏病等; 6、肿瘤性脾肿大与脾囊肿:常见的疾病有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慢性

4、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等。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伯包虫病人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诊断: 由于脾脏肿大的原因很多,对脾脏肿大的原因的查找也不容易: 首先,要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肿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肿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

5、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等等。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线索。如:脾肿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肿大伴贫血、发热、出

6、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肿大;脾肿大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脾肿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肿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起的淤血性脾肿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肿大的同时,均有个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其次,要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直接抗人球蛋白血液的寄生虫、原虫检查、肝功能检查、骨髓检查或骨髓活检。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查;淋巴结穿刺或活检,脾穿刺或活检,腹水常规检查等。以上实验室检查可根据病史查体、初步做出诊断后,有针对性选

7、择,对某些疾病往往可找到确定诊断的依据。 第四、器械检查 必要的器械检查,对确定脾肿大的原因,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旧型超声检查、B超声。已动图检查、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内镜检查、下腔静脉造影术。 对于脾肿大的诊断步骤,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但在思维过程中要有主次。首先确定是不是脾脏肿大,脾脏肿大的程度、质度。第二步了解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通常通过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来完成;通过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器械检查,最后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诊断。 治疗: 对于脾肿大的治疗,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于以下疾病则可以考虑行手术脾脏切除治疗: 一、用于控制疾病或分期: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自体免疫性贫血 霍奇金淋巴瘤 脾破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活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活性紫癜 脾脏原发性囊肿或肿瘤 二、用于慢性及严重的脾功能亢进 毛细胞白血病 淋巴增性疾病 Felty综合征 病因不明的髓样化生 严重地中海贫血 高雪病 血液透析所致的脾肿大 脾静脉血栓形成 镰状红细胞病、血红蛋白S/C疾病 与滥用药物有关的血小板减少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