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波形产生实验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666220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路波形产生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模拟电路波形产生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模拟电路波形产生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模拟电路波形产生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拟电路波形产生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路波形产生实验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方波发生电路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双向稳压管稳压值一般为56V。1UK1K图8.1方波发生电路按电路图接线,观察VC、V。波形及频率,与预习比较。(2)分别测出R=10K, 110K时的频率,输出幅值,与预习比较。要想获得更低的频率应如何选择电路参数?试利用实验箱上给出的元器件进行条件实验并观测之。图8.1所示的方波发生电路由反向输入的滞回比较器(即施密特触发器)和RC回路组成, 滞回比较器引入正反馈,RC回路既作为延迟环节,又作为负反馈网络,电路通过RC充放电 来实现输出状态的自动转换。分析电路,可知道滞回比较器的门限电压R+ U = + i UTR I R zUT TU T12。当U

2、。输出为UZ时,o通过R对C充电,直到C上的电压c上升到门限电压Ut,此时输出。反转为Uz,电容C通过R放电,当C上的电压。下降 到门限电压Ut,输出U。再次反转为Uz,此过程周而复始,因而输出方波。根据分析充 放电过程可得公如下:T = 2RC ln(1 + 芻)f 二 1R t2 ,有Uz二6V、R1= R2= 10K、C二0.1卩F,代入公式计算得:当R=1OK时,输出方波 频率f=455.12Hz;当R=110K时,输出方波频率f=41.4Hz。观察实际输出波形:当R=10K时,输出幅值正负5.6伏,频率430Hz的方波;当R=110K时, 输出幅值正负5.6伏,频率39.75Hz的方

3、波。从公式可见,想要获得更低的频率,可以加大 电阻R和电容C,或者加大R1、减小R2。2. 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电路实验电路如图8.2所示。图8.2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电路图8.2原理与图8.1相同,但由于两个单向导通二级管的存在,其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的电 阻不同,设电位器Rp1中属于充电回路部分(即Rp1上半)的电阻为R,电位器Rp1中属 于放电回路部分(即Rp1下半)的电阻为R,如不考虑二极管单向导通电压可得公式:2 RT = t +1 = (2 R + R / + R )C ln(l +P2), fi 2R2-1R + R /q =,占空比2R + R + R,调节 U比较器,可得

4、TR= -P-UUR zo 2 C1 ,分析积分电路有3i U dtO1,所以有Rp2=10KQ ,由各条件可计算出f87.54HZ。(1) 按图接线,观察并测量电路的振荡频率、幅值及占空比。(2) 若要使占空比更大,应如何选择电路参数并用实验验证。实际实验时,当Rp2=10KQ时,调节观察输出波形。观察到当占空比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之间时,输出方波的幅值为正负5.6伏,频率大致不变在71.6赫兹附近,超过此范围后频率 会升高。之所以与理论计算值有相当大的差异,是因为理论计算时忽略了二极管正向导通电 压0.7伏的关系,实际充放电电流比理论小,所以频率要比理论低。3. 三角波发生电路实验电路如

5、图8.3所示。三角波发生电路是用正相输入滞回比较器与积分电路组成,与前面电路相比较,积分电路代 替了一阶RC电路用作恒流充放电电路,从而形成线性三角波,同时易于带负载。分析滞回U T-=U (UR C 2 T t3RR1)=2 pUT = 4-pR C, f =-1,所以-1Rp=10KQ,计算得f二1136比(1)按图接线,分别观测V01及的波形并记录。(2)如何改变输出波形的频率?按预习方案分别实验并记录。实际实验时选Rp = 10S,Uoi得到f二116.4Hz、峰峰值约11伏的方波,Uo2得到 f二116.4 Hz、峰峰值约9伏的三角波。改变Rp可以改变频率和幅值,Rp上升,O 2 m

6、上 升, f下降。Rp= 18S,Uo1得到f二66.0Hz、峰峰值约11伏的方波,Uo2得到 f二66.0Hz、峰峰值约18伏的三角波。Rp = 3.8K,UO1得到f二291.8Hz、峰峰值约11伏的方波,UO2得到f二291.8Hz、峰峰值约4伏的三角波。4.锯齿波发生电路=+ 1UR zu = U电路分析与前面一样,部分)为R/,当UO2=-UZ时,积分回路电阻(电位器下半部分)为R。考虑到二极管R2,设当02Z时,积分回路电阻(电位器上半Rt =2-的导通压降可得:1 UZ - 0.72 R Ut = R R C,占2 U 0.7T = t +1 f = 1/TZ,12,空比q =

7、t1/12 = R/(R/ + R)。Rp为100KQ电位器时频率太低,改为22KQ时,理论频 率为91.25赫兹。(1) 按图接线,观测电路输出波形和频率。(2) 按预习时的方案改变锯齿波频率并测量变化范围。Rp为100KQ电位器时频率太低,改为22KQ时:改变Rp使占空比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 间时,输出锯齿波频率约为83.86赫兹,峰峰值9.2伏,超过此范围则频率上升。要改变频 率可改变Rp、R1、R2、C。五、实验报告1画出各实验的波形图。2.总结波形发生电路的特点,并回答。(1)波形产生电路需调零吗? 答:要按电路的技术要求来确定。如一个标准正弦波发生器,有相位要求,它能从任意 点起振,(如:0、10、90度点起振)不调零就不行。而一般的信号发生器没有相位要求,就不必调零。(2)波形产生电路有没有输入端。答:有外同步、外触发要求的就要输入端,没有的就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