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66209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财政学期终论文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专业:财务管理班级:学号:姓名: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2011年 的财政支出为对象,通过对其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财政支出增 长的影响因素,从而探求徐州市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对其优化提出建议。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一、财政支出微观模型(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财政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安排的财政支出的数量。财政支出规模通 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表现财政支出总量可以是支出数额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财 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量。(二)影响财政支出微观模型的因素。

2、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是山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主要为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 定、服务环境的影响、人口因素的影响、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公共部门投入价 格的影响。具体解释为:建立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经济模型的起始点是界定公共部门的产 出,进而解释在一定时期内,无论在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上,公共部门产出增加的 原因。财政支出是山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最终的产生水平则取决于双方力 量的对比。财政支出的大小,还受到服务环境的制约,这里服务环境是指影响生产一 定水平的产出量所需要的资源的一组社会经济和地理变量,服务环境的变化主要通 过影响供给来影响财政支出。人口的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密度、学龄儿童人数、 老

3、年人的比例,等等,都会对财政支出产生影响。二、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规模(一)绝对指标。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即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支出和使用的 财政资金数量总额,是一种直接用货币表示地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可以较为直 观地具体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财力集散程度和所提供社会共同事务的规模。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额如表1所示。表1徐州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单位:亿元)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徐州市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达328. 6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4%,说明徐州财政保障民生的能力增强,政 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并取得了重大成效。查阅整合徐州市财政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

4、011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讣公报,可以发现徐州市政府在财政保障民生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一是推进 民生民计改善。2011年徐州市社会保障支出50.12亿元,增长34%。市财政安排和 争取省补助资金共10. 3亿元,保证市区20. 8万名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投 入再就业资金1. 1亿元,建立普惠制的就业培训体系;安排各项补助资金1. 5亿元, 用于落实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发放困难群体 一次性物价补贴、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向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等一系列 惠民政策;配合人保部门,全面启动事业单位绩效丄资改革;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 提高到370元

5、和210元。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011年徐州市农林水事务支出62. 34亿元,增长 42.5%。全面落实财政支农“三个重点、三个确保”政策。筹措资金2. 7亿元,完成 “二次进军荒山”山地造林3. 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投入1.6亿元、农业综合 开发投入3. 27亿元,支持建设高效农业面积49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3. 4万 亩;“一折通”及时兑付粮补资金7. 8亿元,600余万农民受益;安排村级经费2. 5 亿元,达到省规定的保障标准;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拨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0.9 亿元。三是推进文教事业发展。2011年徐州市教育支出83. 52亿元,增长36.4%。完 善和落实义

6、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 至小学550元、初中750元;市财政安排资金4480万元支持校园安保工作;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采取以奖代 补方式推动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全市文体事业投入4. 58亿元,支持文化 场馆运转及免费开放、文化艺术下乡、文艺团体转企改制、群众体育和其他文化体 育事业发展。全市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9. 61亿元,增长111.6%, in快科技创新、推 动科技进步。四是生态环境及为民办实事支出78. 97亿元,增长24. 1%。2011年徐州市财政 筹措拨付城建重点工程资金15. 1亿元、争取上级财政

7、资金26亿元,保障三环南路 绿化、徐贾快速通道、淮海路中山路省级示范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LI建设。拨付治 淮资金1. 93亿元,污水处理厂运行1. 26亿元,节能减排资金7588万元。安排廉租 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专项资金2. 4亿元,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2亿元,安排城 市棚户区改造资金2. 5亿元。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改 一期工程共安置6万多户棚户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 米。(二)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 量进行对比。1. 纵向分析3综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徐州市2006-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一

8、般预 算支岀都呈现历年上升的趋势。徐州市一般预算支出在经历了 2007-2010年的增速 放缓后,2011年重新回升,增速达到了 34%o就2006-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来看,也是呈现一路上扬的趋势,2011年达到了新高,一般预算支出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 46%o2. 横向比较(1) 经济发展惜况。江苏南北狭长,一般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徐州作为江苏省的“北大门”,是苏北笫一大城市,江苏第三大城市,淮海经济区笫 一大城市,是苏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工业、金 融和对外贸易中心。从江苏省三大区域历年经济发展指标来看,苏南、苏

9、中和苏北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为了综合了解徐州财政支出规模以及经济发 展状况在全省的水平,更好地对徐州2011年的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分析,可以将江苏 省三大区域13个城市进行横向比较。(2) 财政支出惜况。通过2011年江苏省三大区域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相关指标 的对比可以发现,就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这三项指标而言, 苏南地区明显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其地区排序和全省排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排序基本一致。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苏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高于苏南地区。徐州市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这三项指标

10、在苏北地区 均位于第一,但其人均财政支出在苏北地区排名笫三,在全省13个城市中排名第十 一,这表明徐州人均财力明显不足,与苏北地区领头羊”的身份不相匹配。同时, 徐州市财政支出的不足也会进一步加大与苏中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三、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旨在解释公共部门要素的需求变化,指出导致公共产 出的需求因素,并考察了影响公共产出供给的各种因素。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具有儿个特点:(1) 它是时间型的实证模型。它试图按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各个因素,来说明 财政支岀的增长途径。(2) 该模型儿乎不涉及财政支出是否应该遵循预算平衡的问题。(3) 该模型不反映

11、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4) 作为实证模型,它是动态的。设第i个人(任何人都是消费者)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产品消费中所获得 的效用,用以下公式表示:U i=U i(G, P)G是公共部门的最后产出向量;P是私人部门的最后产出向量;U是效用函数。个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线下,要求特定水平的Gi (即第k种公共提供的产品)。公共部门为提供Gi,组织了若干生产活动。公共部门的最终产出,以及用于生 产这些产出的公共部门活动方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X i=X i(L i,M i) ;G i=G i(X i,N)其中,Gi是第k种公共服务的最后产出,Xi是用于生产Gi的中介活动,Lk是 生产Gi的劳动力要

12、素,Mk是生产Gi使用的原材料,X是人口规模。因而总结下来,影响财政支出增长微观模型的因素为:1公共部门产出水平2. 服务环境3. 人口因素4. 公共产品质量5. 公共部门投入价格(一) 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2011年徐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1. 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 54亿元,增长4. 5%;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 05亿 元,增长14. 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 06亿元,增长14. 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 年的 9. 6:50. 7:39. 7 调整为 9.4:50. 1:40. 5。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13、额1117. 54亿元,比2010年增长17. 9%。按经 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90. 61亿元,增长17. 8%;乡村消费品 市场实现零售额226. 93亿元,增长18. l%o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996. 10亿元,增长18. 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1.40亿元,增长14. 1%。在限额以 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烟酒类34. 01亿元,增长26. 3%;化妆品类10. 14 亿元,增长41. 8%;金银珠宝类14. 90亿元,增长54. 2%;家用电器类61. 72亿元,增长 29. 5%;家具类12. 45亿元,增长62. 1%;汽车类2

14、14. 86亿元,增长48. 9%。公共部门的产出促进了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11年徐州财政总收入555. 33 亿元,比2010年增长34. 2%o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 42亿元,增长43. 3%o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42. 50亿元,增长35. 9%。(二)服务环境的影响财政支出的大小,还受到服务环境的制约,这里服务环境是指影响生产一定水 平的产出量所需要的资源的一组社会经济和地理变量,服务环境的变化主要通过影 响供给来影响财政支出。徐州的服务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 东端第一个重要的大城市,自然区位较为重要,矿产资源丰

15、富。但受周围经济区域发展水平影响,经济区位优势度不高,政治文化区位不具优势,综合区 位竞争力不强。徐州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陇海、京沪两大干线交汇,对外交通发达。市内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础设施成本指数较好,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竞争力。徐州还是 典型的矿业城市,矿业经济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矿业是徐州传统的支柱 产业,近年来,徐州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化工、食品等行业,突破了以能源为主体 的产业格局,机械工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以矿业、丄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没有根本改变,笫三产业比重较低,结构竞争力不高。徐州人力资源数量较为充足, 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配置指数等指标不高,人才竞争力表

16、现一般,但在科技、资 本、制度、开放程度、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口前徐州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11年,徐州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2011年末市 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9平方公里,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7. 7平方米,用水和燃气 普及率分别为97. 8%和94. 2%,水厂综合生产能力117. 9万立方米/日,液化气、天然 气用户为46. 18万户。2011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 13亿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 1. 68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 4%和22. 7%,公路旅客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分别 为116. 51亿人公里、216. 7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 5%和25.7%。港口货物吞吐量 6662万吨,增长5. 6%o全社会公路总里程16198. 60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