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65984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七单元 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单元整合提升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进程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始部门轻工业重工业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掠夺原料,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瓜分世界针对训练1(2016德

2、州模拟)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时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解析:在材料所给的1750年到1913年间世界发生了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两次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西方列强加快殖民掠夺,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差距拉大,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会对经济差距的扩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二、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

3、织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2区别。比较项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形成时期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垄断组织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规模空前强大影响成为城

4、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针对训练2(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有学者指出,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材料表明托拉斯()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使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解析:垄断组织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而托拉斯是一种垄断组织,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控制了

5、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相符,故A项正确。答案:A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

6、度层面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针对训练3(2016聊城模拟)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B世界市场的形成C金融中心的转移D中国市场的扩大解析:“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手段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变化,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与对华以资本输出为

7、主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仍然是世界金融中心,故C项错误;中国市场的扩大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比较项中国西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内环境政府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封建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税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技术(落后)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教育发达,技术先进资金缺乏原始资本积累,资金匮乏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针对训练4(201

8、6太原模拟)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解析: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与总理衙门的设置是矛盾的,故B项错误;由“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治机构的改革阻力重重,故C项正确;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不符合“本质”这一说法,故D项错误。答案:C全球史观1概念解读:“全球史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兴起的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理念。“

9、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同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形成。2主要线索。(1)横向看,世界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到联系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2)纵向看,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真题展示(2015山东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

10、要国家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法国大革命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科学革命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第十二章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依据材料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

11、优势地位”的。解析:依据材料中“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可以看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结合材料中“(一)优势的基础”可以看出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答案: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

12、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备考指导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3全球史观主张超越国别、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演进,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将世界历史当成国别史的汇编,强调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以及世界各地区由分散到聚合的整体化趋势。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5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联系:

13、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运行的结果,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重要条件。1教皇子午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定:以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1里格约为5.5公里)从北极到南极的子午线为界线,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史称“教皇子午线”。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

14、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这样,西、葡两国首次瓜分了全球。2地圆说。古代希腊地理学家早已提出地圆学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埃拉斯托塞尼斯就认为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实际是连成一体的。他第一个提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也提出地圆说。他们都推算过地球的周长。1410年左右,托勒密的地理学被译成拉丁文,地圆说因此流传更广。当时绘制的地图就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的对岸,表明向西航行就可以抵达。但是在许多人想来,地球还是有边缘、有尽头的,直到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最终证明地圆说的正确。3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

15、料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过程。对农民的土地的剥夺是整个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最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非洲奴隶贸易。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为西欧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使亿万非洲人丧失生命,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奴隶贸易急剧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