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6659486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点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点思考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对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有着重要意义。但现今的文言文教学却陷入了“老师翻译,学生死记”的怪圈,课堂上枯燥无味,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到最后有些学生还似懂非懂,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直接影响对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完全为了应试而教、而学,丧失了新课标要求的初衷。所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用新课标理念贯彻文言文教学,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抛砖引玉,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兴趣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初一

2、的第一篇文言文开始,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兴趣人手,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在这点上,我的做法有三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穿插适当的背景音乐、图片、flash动画等。如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我把夏蚊成鹤、观虫斗驱蛤蟆等制成动画,让学生在愉悦中深入理解课文。 2、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让学生根据情节改编成剧本,用文言对白表演出来,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对课文是一个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讲述唐雎不辱使命、杨修之死时即采用这种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让他们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学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韵重要时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

3、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古代圣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在讲述岳阳楼记时,既让学生了解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又让学生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重视诵读 诵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明诵读可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于诵读,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生记忆好、背诵快的特点,在文言文讲述之前先让学生背诵。开始的时候有顾虑,怕新的文言文背诵起来有难度,但初中生的潜力绝对不容

4、忽视,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到讲课的时候,连后进生都能背诵,剩下两三个程度不好的,到讲完课为止,也能基本背会。这样下来,到讲解的时候,范读、齐渎、字词、文意、理解的环节非常顺利,学生对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的难点能准确提出,重点记忆,学习起来有所侧重,且整个过程轻松愉悦,基本不存在特别难懂的字词、文意,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文言文讲的再精彩,不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及文言素养,要善于自我剖析,不断积累有利于教学的资料,要善于发现生活与作品中的相似点,

5、引导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便于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因为在考试中必定有文言文翻译的项目,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察,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学生一定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达、雅。信:真实,准确。忠于原文,不歪曲、不得随意改变或增删内容,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准确译出词义。达:通顺,流畅。尽量口语化、规范化,合乎现代语法规范及语言习惯,雅:语言畅达、优美。对一些句子要译出原文的风格。2、“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六方法”:留(保留法)删(删减法)换(替换法),调(调序法)补(增补法)连(连贯法)。 另外,还要让

6、学生学会总结。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不加以总结,会杂乱无章,且难以记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省略旬等,是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又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就需要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便考试时灵活运用。那么,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加强归纳分类,积累记忆。这样便能事半功倍,日积月累,收效一定可观。 最后,让学生学会反思,反思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及学习中的不足,“做对的是经验,做错的是教训”,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以上是本人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认识,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能够普遍运用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