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659095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溪市易门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调查(一)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对下列句中破折号的意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理智上,我知道我的头发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尘土能到哪里去?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了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在我的保险箱里有俄罗斯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护牙用品能戴在手指上的套形湿润棉纱垫。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A . 解释目的 解释原因 补充说明 解释原因B . 解释原因 解释物件 解释目的 补充说明C . 解释原因 解释原因 解释物件 解释目的D . 补充说明 解释

2、物件 解释原因 解释原因2. (2分) (2018八上端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态万状,惟妙惟肖。B . 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C . 她说话的口气咄咄逼人 , 令人十分难堪。D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6八上瑞安期中)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015年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mng_记历史,min_怀先烈、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

3、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zhng_显;这是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 名句默写。 (1) 相顾无相识,_。 (2) 昔人已乘黄鹤去,_。 (3) 三峡用“_,_”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用“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 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 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5. (4分) (2019永康模拟) 为激发同学们“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情,学校开展了以“畅读经典迎70华诞”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4、。 阅读作品阅读策略阅读任务红岩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读简述三部小说的故事梗概。略读浏览如果要选择有纪念意义的地址修建“毛泽东纪念馆”,你会推荐下列选项中的哪个地方?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来说明推荐理由。_A.长沙 B.北京 C.上海 D.井冈山跳读精读红岩作者曾考虑以“锢禁的世界”给小说命名,但最后选定了“红岩”。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作者以“红岩”命名的原因。_ 有同学在阅读了三部小说后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仍然以书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生活就落伍了。你如何看待红军精神、保尔精神和红岩精神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意义?_小贴士: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

5、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阅读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一般包括浏览、跳读、精读、批注、质疑、评价、联读、比较、归纳等。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 (15分)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茫茫宇宙,气象万千。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1) 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活动三:活动四: (2)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

6、,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你从上文中读出有关物候现象的什么信息,请写出探究的结果。(3) 也许你在远足过程中看到一些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现象,请你为保护自然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7. (12分) (2018七下泰兴月考) 阅读唐代诗人贾至的两首诗,完成问题。西亭春望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此两首诗为贾至被贬期间所作。窅(yo)冥:遥远处;遥空(1)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柳树,它们在全诗

7、中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 有人说春思的后两句似乎不合常理却很奇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3) 下面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第一首诗中“春心”一致的一项是( ) A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B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山中留客)C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D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8. (12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8、。”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 乃去 , 舍市傍 委而去之B . 及孟子长徐公 何能及君也C . 孟子之少时 徐公不若君之美D . 遂居 后遂无问津者(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3) 简答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9. (25分) 阅读下文,回

9、答问题有一种爱叫九小时李静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只有我,承载着父母的无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里追寻着自己和他们的梦。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我拼尽了全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隅。虽然面积不大,还要还贷款,但父母已经兴奋不已。我第一次带他们

10、离开从未踏出一步的小镇,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第一次让他们切身感受这座现代都市的气息。然而,没到一个月,父母就嚷嚷着要回去,说这里的节奏太快,快得要窒息,即使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摊主的语速也是那样的快。我执拗不过,只好送他们回去,可这一次,父母说什么也不坐飞机,甚至高铁也被排除了。我不解,但又知道他们决定的事是很难改变的,只好陪他们在火车上度过十几个小时。后来,我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血压有点高,再接他们小住时也不敢强迫他们坐飞机了。每次我都是坐飞机回家住上一晚,再和父母坐火车到我所在的城市,送他们回去时也是一样。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虽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但心中总是不免抱怨,明明坐飞机只需3个多小时,

11、高铁也仅仅5个多小时的行程,而父母却偏偏选择要乘坐12个多小时的火车。想着想着,一种担忧油然而生,是不是母亲的血压高愈发严重了,一年只见二。获面,而那唯一的一次相聚父母都是精神矍铄,想必就是平时有什么身体不适他们也不会告诉我的。一次回家,我问起母亲的血压控制得如何时,姐姐一怔,她说前几天刚陪父母做过体检,母亲的血压不仅不高,还有点低,倒是父亲的腰一直不好,有时疼得直不起来。我心里一阵雀跃,想这次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当我提出坐飞机时,还未等母亲说话,父亲就厉声拒绝了,理由依然是母亲的血压。我刚要提体检的事,父亲就搬出一副已然决定不可更改的面容,将我要说的话活生生地

12、压制了回去。我很不悦,一路上也很少和父母交谈,就是一周后父母要回去时,我也没表现出以往的不舍。那天,父母包了很多饺子,恨不得把冰箱的冷冻室占满。我帮不上忙,就想到楼下去买杂志,好在火车上打发无聊的时光。刚下楼发现钱包没拿,走回门口时,竟听到父母大声的争执。母亲说:“还是坐飞机吧,你的腰不好,也别让儿子跟着受罪了。”父亲的声音很犀利:“不行,飞机只有三个多小时,比火车少九个小时,那可是咱们这一年唯一和他能多呆的九个小时。”母亲叹了口气:“哎,真后悔把他送出小镇,不能天天”我的心被濡湿了,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父母给了我许多无私的爱,而有一种爱最为弥足珍贵,因为它叫九小时。(选自

13、当代青年2015年第17期)(1) 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 第段中说,“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但是在第段中,母亲却说真后悔把“我”送出小镇。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3) 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第段中“我很不悦”的原因。(4) 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5) 试分析结尾段在文章中的作用。10. (9分) (2017九上江海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陈常青“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

14、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