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665861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最新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做恰当而有效的评价,师幼会产生有效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处于一种鲜活的状态。但当前在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评价行为仍然存在着偏差,导致评价这一环节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一、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1 . 评价忽视幼儿个性和情感的发展。在幼儿园

2、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偏重幼儿作品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方面,往往从知识技能、画面效果这些显性因素来进行评价,以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兴趣、注意力、个性的发展却不够重视,缺乏引导和肯定。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方面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不利的影响。2 .评价标准和方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每个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对于绘画主题的理解不同,通过自己独特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但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很

3、多教师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如强调画面是否丰富、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范画相像。而且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基本是语言评价,很少采用微笑、眼神、倾听和关注等非言语评价行为。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违背了幼儿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也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13 .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笼统。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比较单一、笼统,不够深入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 ”、 “画得真棒 ”、 “画得真漂亮”、 “有进步 ”,这类评价语言缺乏具体的内容,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如果这是

4、幼儿第一次听到老师这样的表扬和肯定,幼儿可能会十分高兴,如果一直重复着类似于“真棒 ”的评价,幼儿也会感到乏味无趣。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不利于幼儿的发展。4 .评价行为缺乏激励性。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画得这么乱”, “你画得不好看”, “你画得这像什么呀?”当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事物时,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采用否定性的评价说:“你怎么画了个绿太阳?你画的房子怎么是这样的?“你画的树叶怎么是蓝色的?类似这样的否定性评价,会挫伤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削弱幼儿对绘画的兴趣。5 .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很多教师偏重对幼儿美术活动的结果进行

5、评价,很重视在结束环节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注重对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技能技巧的评价,却忽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持久的注意力等方面的评价和引导,而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引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创造和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没有达成,使得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二、改进策略如何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恰当合理的评价?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行为进行反思,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步改进美术活动中的评价

6、行为。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 . 评价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纲要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包括认知、语言、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发展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个性等。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知识技能方面评价上应包括构思、造型、材料运用、表现、涂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评价上则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

7、动性、自信心、持久性等。所以,教师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应把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2 .评价体现多层次和多样性。每个幼儿基础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不一,都有其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又都有独特的智能,如果用同一 “标尺 ”、用同一 “标准 ”,显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2所以,教师要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美术活动的评价中,还要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要考虑幼儿的不同个性,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用拍手、微笑、伸出大拇指、拍拍肩膀来肯定幼儿;也可用抚摸、拥抱、拉手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对一些比较沉静、内向、胆小的幼儿,教师可用热情的语言加以赞赏,或用拍手、贴五角星加以肯定,以增强自信心;对那些性格外向、活泼、表现突出的幼儿,可用积极的语言适度赞扬或点头微笑。只有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变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