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的底质分布与泥沙来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658538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湾的底质分布与泥沙来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杭州湾的底质分布与泥沙来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杭州湾的底质分布与泥沙来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湾的底质分布与泥沙来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底质分布的基本特点.抗州湾的底质分布受到地形和水流作用的影响及物质来源的制约,总的看来,杭州淘底 质以细颖检沉积构为主,尤以粉砂和泥质粉砂分布范围最广,只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水下地形 和水流的显着变化,而导致沉积物类型的变化。泥质粉砂是杭州湾的主要沉积类型,分布范围最广,东起淘口,西至金山断面,从海湾 北岸至南岸七姐妹岛屿之间均有分布,杭州淘与长江口 ln6E连的广大海域亦为此类沉积物所 覆盖,分布区域内水下地形乎锡乎均水深约10米左右,沉积物中值粒径一般为6-84,分选 性较差。细砂一粗粉砂沉积类型,主要分布在北岸金山一乍浦海域。这种沉积类型与岸乎行呈带 状分布,自金山至独山全长约25公里

2、,宽约z5公里,从振动活塞取样表明在大金山MdC则 以粉砂和细砂为主夹粘土质粉砂,大金山西南海底1. 732. 13米之间,亦是粉砂为主央粘 土质粉砂,这是由于北岸受到强劲的强潮流作用,因此沉积物质较粗。在金山深桶中,水流 冲刷,把原来老的沉积层切穿,使得老滨海相细砂层出露,所以深槽中沉积类型比较复杂。粉砂是杭州湾另一类重要的沉积类型,在届东滩地的前线和湾顶激浦附近都有分布,中 值粒径为564,其中粉砂百分含量可达75%,纫砂含量低于20%。在七姐妹岛屿附近发育 一条狭长的潮流脊,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向,组成物质为细砂和粗粉砂,这反映杭州淘南部金 缩水道涨潮流的作用非常强劲。由此可见,杭州湾底质分

3、布规律,一般在邻近南、北河岸的 物质较粗,中间地带物质较细,湾顶的物质较粗,湾口较细。这与长江口泥沙扩散,湾内动 力条件的差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底质粒径组成和矿物组合的特点.长江径流出口门后,由于水流9,散,控沙能力降低,加之盐淡水在if7附近交汇,絮凝 作用加速了纫颖检泥沙的沉降,使得径流带来的泥沙在口门附近人员落淤,形成宽阔的水下 三角洲的滩槽相间的拦门沙系。长江流域来沙的一部分堆积在长江口门附近,部分泥沙经反 复搬运向外扩散,有的向南运路进入杭州湾,所以长江口与杭州湾在底质组成和矿物组合上 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从长江口南部底质粒径的纵向变化来看,符合一般重力分异的规律,即南槽口往

4、外粒径 由粗变细,至水深1020米之间,领粒更纫,为粉砂质泥,中值粒径8公左右,再往东到123。 E附近,底质粒径又突然变粗,由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变为细秒。所以以23。正为界,其东 是浅海残留砂的沉积范围;其西是长江泥沙扩散的主要沉积区,由此向南延伸,并且扩展进 入杭州湾。因此,杭州湾北部相中部泥质粉砂的沉积,就是长江口现代沉积的延续。底质中泥(小于84的百分含量分布图表明,长江口两部泥的含量在4050%之间,而 杭州湾北部和中部泥的含量也在这一范围之内,这反映了长江输出泥沙,多数以悬沙方式向 东南输移,实验分析反映了本区悬沙和底质的中值粒径十分接近,说明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 下,悬沙和底沙的物质交换频繁。长江口和杭州湾的表层沉积钩中各种重矿物含量对比、表明,长江口外海滨的重矿物组 合以角闪石和帘石类为主,而杭州湾重矿物组合也是以角闪石和帘石类为主,显然两者很接 近,然而钱塘江重矿物组合以磁铁矿和金属矿物为主,则与长江口和杭州湾有很大差异。从 杭州湾底质粘土矿钩的分析,也与长江口有相似性,达部证实杭州湾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