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6658529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的饲养管理与鸡病防治品种决定了生产潜力的大小,而科学饲养管理则是挖掘这 一潜力的有效工具。饲养管理水平高,鸡群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反之,即使品种再好,其生产性能也难正常表现出来。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合理搭配饲料,科学管理,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搞好疾病防治等。 不同类型或经济用途的鸡群对上述条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饲养管理方式有差异,故分蛋鸡和肉鸡2部分介绍。蛋鸡饲养管理根据蛋鸡各期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人为地将其分为育雏期(042日龄)、育成期(43140日龄)、产蛋期(141日龄至淘汰)3个阶段。一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0-42日龄)雏鸡培育的

2、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成年鸡生产性能的高低。育雏效果好,雏鸡健壮,发育整齐,成活率高,将来的产蛋量高;反之,雏鸡体弱多病,大小不齐,死亡率高,将来的蛋鸡产蛋没有高峰或高峰较低,持久性差,总产蛋量低。有经验的养鸡户都有这样的体会:若雏鸡发育差,体质弱,除本身成活率低外,成鸡的产蛋量也低,且容易发病。因此,培育雏鸡是养鸡生产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一) 雏鸡生长发育特点雏鸡与其他阶段的鸡相比,有下列特点:第一,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能力弱。刚出壳的雏鸡体温低,约20日龄时才接近成鸡的体温,40天以后才具备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羽毛短而稀疏,且全为绒毛,保温能力差;雏鸡采食少,体内产热少;雏鸡虽

3、体重小,但单位体重表面积大,散热多。因此,育雏期所需的温度较高。第二,雏鸡的胃肠道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雏鸡的消化道细窄,消化腺体不发达,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差,要求饲喂易消化、高营养的饲料,同时要注意少量多次。第三,雏鸡的生长发育速度极快,代谢率极高,除要求营养充足外,还要保证各种环境条件的良好。 第四,雏鸡体小,抗病力差,加之饲养密度大,平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消毒和疾病预防。否则,一旦有病就难以控制。第五,敏感性强。雏鸡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噪声、免疫、更换饲 料、药物过量、操作程序的变更等都会给雏鸡带来一些应激反应,如食欲下降,精神委靡,有时会发病,严重时会造成雏鸡的死亡。因此,环境的安

4、静与稳定对雏鸡尤为重要。 (二) 育雏方式雏鸡培育的方式分为平育和笼育两种。(1) 平育雏鸡。平育雏鸡多采用垫料或平网地面。垫料育雏是在地面铺垫约10cm厚的柔软垫料(垫料可经常更换,也可到育雏结束时再清理),将饲槽和饮水器置于垫料上(饮水器下面可放置两块砖),取暖可用暖气、炉火、红外线灯、育雏伞等,雏鸡在垫料上活动和休息。平网育雏是将铁丝网、竹网(或竹条)或木网架高5060cm,网孔大小为1.25cm1.25cm。饲槽设在网的外周,水草在网上,取暖方式与垫料平育相同,雏鸡在网上活动和休息。平育雏鸡的优点成本较低,鸡舍的空气较好,患呼吸道类鸡病的机会少。缺点为饲养密度小,雏鸡与地面接触,易患消

5、化道类疾病。平育雏鸡的方式适合于小型鸡场。(2) 笼育雏鸡笼育雏鸡采用多层育雏笼,可自制或者购买。笼育雏鸡的优点是饲养密度大,便于管理。因雏鸡不与粪便直接接触,消化道类疾病少,但是呼吸道类疾病较多。笼育雏鸡适合于大规模的养鸡场。(三)环境控制1. 温 度温度是培育雏鸡的首要条件。温度是否合适, 对雏鸡的运动、采食、消化、饮水甚至健康和成活都有极大的影响。温度过高时,雏鸡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呼吸加快,运动量减少。长时间的高温,使雏鸡软弱,消瘦,易患感冒等病。如若温度过低,雏鸡过于拥挤,活动量降低,易患消化道疾病(如白痢等)。严重低温时,常因大量砌堆而造成挤压死亡。培育雏鸡较适宜的温

6、度即雏鸡活动区域(离雏鸡的活动地面5m处)的温度:第1周3235,以后每周下降23,即1周龄3235,3周龄2629,4周龄 2326,5周龄2023, 6周龄达到 1820,开始训练离温。离温时要逐渐进行,开始白天离, 晚上不离;晴天离,阴天不离,最后达到彻底离温。当发现鸡 群体质较差,体重不足时,应适当延长离温的时间。 观察温度是否适宜,除看温度计外,主要看雏鸡的表现。 当雏鸡在笼内(或地面、网上)均匀分布,活动正常,采食、饮水适中时,则表示温度适宜;当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开张,,卧地不起,张口喘气,采食减少,饮水增加,则表示温度高,应设法降温;当雏鸡紧靠热源,砌堆挤压,吱吱叫,则为温度低,

7、应加温。 提供温度的方法有多种,如电炉、煤火、煤油、热水管、火炕等。控制温度的方法有自动控制和人为控制。许多用电力供热者多采用自动控制,其他供暖方式多采用人为控制,即根据温度计和雏鸡的表现来认为调节。2. 湿 度湿度对鸡的影响不象温度那样严重,但是当湿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雏鸡的发育亦受到影响。对雏鸡最适宜的湿度为55-65,前10天湿度稍高,以后要低。若要提高湿度,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蒸发或者在地面、墙壁上喷水;降低湿度加大鸡舍的通风,降低密度。3. 空 气空气主要是指育雏舍内的空气新鲜程度。鸡粪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一方面会降低舍内氧气的含量,也会对雏鸡产生直接的危害,经常患眼病

8、和呼吸道类疾病。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的方法是通风,分为自然和机械通风2种方式。作为小型鸡场,多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在中午或者天气暖和的时候打开门窗,根据舍内的温度确定通风时间。空气新鲜与否,可通过人的感觉来判断。当人进入鸡舍感觉舒服,没有刺激性的气味或者刺激性气味较小时即可认为空气新鲜。4. 密 度育雏时要保持合理的密度,密度过大和过小均不利。平育育雏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3-15只,笼育1-2周龄时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3-4周龄时密度为每平方米40只,5-6周龄时密度每平方米30只。5. 光 照光照对育雏的影响较小,初期的光照为了让雏鸡适应新的环境,认识采食和饮水的位置,多采用全光照或者每天23

9、小时光照。后期白天采用自然光,晚上饲喂时开灯,其它时间不照明。(四)育雏前的准备1. 确定育雏时间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每年的9月份到来年的1月份是鸡蛋价格较好的时期,因此选择2-3月育雏(最晚不超过5月),经过5个多月的时间,8-9月分开产,10-11月进入产蛋高峰,鸡蛋可以赶上好价钱。另外2-3月育雏,雏鸡教健壮,气候干燥,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2. 预定雏鸡选择信誉、技术较好的鸡场,预定数量超过预计成鸡数的5。3. 育雏室的准备进鸡前,将育雏室彻底清扫,地面用2%的热火碱水冲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所有用具用消毒剂洗刷干净,育雏室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24小时,24小时后打开门窗换气,待育雏室

10、无明显刺激气味时进鸡。4. 试 温进鸡前2天,将育雏室内的所有条件调到育雏所需要的标准,尤其是温度,待到温度正常时可以接鸡。进鸡前4小时烧开水,待鸡进入后水温基本上接近室温。5. 药品及疫苗的准备育雏阶段准备的药品有痢特灵、环丙沙星、土霉素、青链霉素等,疫苗有新城疫、传支、传染性法氏囊等,注意按照要求保存。(五)育雏期的管理要点1. 饮 水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先前烧的开水已经冷却至室温)。有的在饮水加入中5的葡萄糖或者抗生素,还有的引用0.01的高锰酸钾水。饮水的目的补充体液,倡导消毒。进鸡后的第一个周饮开水,1周后饮自来水。水要求清洁,不能断水,每隔2小时换1次水。2. 喂 料雏鸡的第一

11、次喂食叫开食或者开饲。开食的时间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饮水后2-3小时,当2/3的雏鸡有求食欲望时即可开饲。开饲的做法将湿拌料洒在塑料布或者料盘上。雏鸡吃完收起,防治雏鸡在上面排粪。进鸡后的前两天2-3小时饲喂1次,以后每天饲喂5-6次。前三天的饲料为60的煮熟的小米(8成熟)加上40的配合饲料搅匀,3天后改为配方饲料。3. 称 重为了掌握集群的发育情况,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定期称重。称重时应该随机抽取,数目不应少于50只。每一品种都有自己的标准体重和饲料消耗,可以据此进行饲养管理。4. 断 喙断喙的目的时为了防治啄癖,节约饲料,促进生长。生产上一般断喙2次,第一次在6-9日龄,上喙断去

12、1/2,下喙断去1/3;第二次断喙在120日龄左右,此次断喙主要去掉上次的再生部分。断喙时应注意:阴雨或热天不断喙,免疫期不断喙。断喙前每公斤饲料加入2毫克维生素K防治大量出血,其它维生素要加量。5. 观察鸡群每天对雏鸡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主要观察3个方面:看精神状态、看饮水和食欲、看粪便。发现病鸡,及时拿出到兽医部门进行诊断。6. 建立严格的卫生预防制度每周带鸡消毒1次,喷雾的高度离鸡背部20-30厘米,各种预防性投药按照程序进行。7. 免 疫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支等免疫预防。(六)育雏效果的检查检查育雏效果的好坏主要通过成活率、体重、均匀度等指标来表示。良好的饲养管理

13、0-20周龄的成活率在90以上,优秀鸡群可达9597。体重复合标准,说明饲养管理较好,将来产蛋高率。体重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将来的产蛋率。二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43-140日龄)1. 生长发育特点43140日龄的雏鸡叫育成鸡。育成鸡体温调节能力和消化机能基本健全,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长仍很迅速,发育旺盛,是肌肉和骨骼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育成的中、后期生殖系统发育速度加快直至性成熟。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是饲料营养水平降低,但应营养平衡,以锻炼其消化机能;让其充分运动,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严格控制光照和体重,适当限饲,使其适时开产。2.饲养方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式有舍饲、半

14、舍饲和放牧饲养。(1) 舍 饲。 舍饲是将鸡群在饲养全过程中始终圈在舍内,舍饲根据地面结构的不同分为厚垫料、栅状、笼养等多种形式。厚垫料饲养法是在地面铺垫约20厘米厚的柔软垫料,到鸡群转群时将垫料清除出去。这种方法成本较低,冬季较温暖,可为鸡群提供充足的维生素B12,啄癖现象少见。但饲养密度较小,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高,适合于500只以下的小型鸡场。栅养或网养是将板条或铁丝网架高6070厘米,通常板条宽1.25 5.1cm,空隙2.54cm,板条走向与鸡舍长轴平行;铁丝网孔直径为2.54 cm5.1cm,网下有支柱支撑。这种饲养方式较卫生,鸡群的发病率较低,密度大于垫料饲养, 但易惊群,成本稍

15、高。中小型鸡场适用此法。育成鸡笼养可增加饲养密度,提高育成鸡成活率,便于饲养管理,目前有市售四层阶梯式育成笼。(2) 半舍饲。半舍饲是利用鸡舍和运动场相结合饲养育成鸡的一种方法。舍内有沙子或其他垫料,并设有栖架,舍外为一运动场,其面积为鸡舍面积的2倍。鸡舍为夜间休息或阴雨天活动的场所,运动场是白天活动、采食、饮水的空间。 这种饲养方式鸡舍的空气较好,投资小,鸡可直接接触阳光的照射,并可从地面获得一些微量元素,因此,鸡群较健壮。但饲养密度小,每平方米养58只,占地面积大,劳动生产率低,1人只能负责500-1000只。(3)放牧饲养。放牧饲养是一种较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 一般将鸡散放于地域较宽阔而

16、不适于耕种的场地(多为荒地 或半山坡),并配备可活动的鸡舍以备夜间和阴雨天使用。这 种方式投资少,成本低,鸡可获得一些野生植物、草子及收获 作物撒落的种子,并因活动量较大及阳光充足,鸡只非常健 壮,是适合于山区、半山区及果园养鸡的一种方法。但应防止 兽害,放牧前要训练调教好。3. 环境控制(1) 温 度。育成期雏鸡对温度的变化适应力较强,一般不设专门的取暖设备,而是借助通风调节温度。但对刚刚离温的育成鸡,应注意天气的剧烈变化,遇到寒流时应采取一些保温措施。(2) 湿 度。育成鸡舍的相对湿度可在40%72%,通风正常时不会超出这一标准。(3) 密 度。育成期雏鸡体重增加,体积增大,同时其生理要求活动空间大。因此,要及时调整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