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657946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中国的地形1(2011福建福州)图2中,与我国地势特征最接近的示意图是( )图22.(2011福建晋江)我国很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部地区,又产生巨大水能,这主要是因为(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011福建漳州)读图7“我国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图”,完成3-4题。3、绝大局部适宜灌溉的省级行政区是A、冀、陕、晋 B、津、京、鲁 C、皖、苏、豫 D、豫、鲁、陕4、该区域主要的两大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C、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011山东泰安)我国某一盆地,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盆地

2、中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常常飞沙走石,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哺育着一块块绿洲。根据材料,完成5-6题。5.该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该盆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我国北方地区 B.身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受冬季风影响大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7、(2011山东德州)对右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绘,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 山的南侧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牦牛在觅食。B 山的南侧千里戈壁,沙漠广布C 山北侧的高原,千沟万壑,支 离破碎D 山的东侧秋季稻谷飘香 8、(2011山东济宁)图中山脉东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3、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D 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9、(2011山东济宁)关于图中省的说法,准确的是A 简称哈,行政中心是哈尔滨 B 冬季寒冷漫长C 与哈萨克斯坦隔江相望 D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10、(2011黑龙江哈尔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 (有利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

4、内陆形成降水。11、(2011湖南株洲)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 。(2)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形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绝大局部人口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 和 地区。(3)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请你说一说,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至少说出三点)12. (2011福建安溪)从地理角度看: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原因是:A.离太平洋近B.地势西高东低C.地形复杂多

5、样D.季风气候显著13、(2011湖南株洲)(8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特别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寻访中国的路线,即东线(A线)、中线(B线)、西线(C线)和北纬35线(D线)。读图4完成以下各题。图4合肥烟台北京通辽锡林浩特齐齐哈尔呼伦贝尔漠河包头巫山广州长沙南平郑州五指山连云港陇西拉萨阿勒泰A线B线C线D线(1)A、B、C、D四条路线中,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是 线,穿越的路线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线, 线经过的地区绝大局部为经济较发达地区, 线沿途能够欣赏到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景观。(2)A线经过了 个省级行政中心;D线的东段大致沿 铁路行进。(3)B线穿过了两

6、座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一座一直被视为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另一座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该山脉是 。14.(2011山东潍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图15),回答以下问题。(1)A是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耕作制度(熟制)是 。(2)B是高原,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治理的最根本措施是一。 (3)C是 平原,该平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D盆地中的绿洲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和优质瓜果产地, 对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 明和小芳同学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小芳 小明答案:1.B 2.B 3.C

7、 4.B 5.C 6.B 7.D 8.C 9.A10.(1)一 (2)A (3)A (4)有利11、(1) 相对高度 (地面起伏大小) (2) 平原 盆地 (3) 发展旅游业、林业(种果树)、采矿业、畜牧业,发展药材种植,开发小水电12.B13、(1) D(北纬35线) C (西线) A (东线) B (中线) (2) 5 陇海 (3) 秦岭 南岭14(1)东北 一年一熟 (2)黄土 植树种草 (3)华北 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形成的 (4)同意小明观点。大力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意小芳观点。因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理应限制当地农业生产。第二讲 中国的气候1.(2011晋江)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 (2011晋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A.分布均匀 B.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北多南少 D.西多东少(2011晋江)读图5,回答34题图53、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4、以下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A.5B.8C.4D.16(2011福州)读图4“冬季风示意图”,回答56题。图45图中冬季风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6图中冬季风吹向A印度洋 B北冰洋C大西洋 D太平洋7、(2011巢湖

9、)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在时间上配合特点是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少雨 C冬季温和多雨D雨热同期8. (2011安溪)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9、(2011哈尔滨)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C、夏季长 D、大陆性强10、(2011漳州)读图11“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1)E、F两大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 ,两大区域界线大致经过的山脉有 。(2)夏季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热量配合特点是 。(3)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主

10、要的季风气候类型自南向北依次是 、 、 。 (4)写出夏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011泉州)读图4完成11-12小题。11造成图中我国东部山桃盛开花期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12该图反映了我国以下哪一气候特征( )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B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C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13(2011泉州)如图3沿箭头所示方向,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 B降水量减少 C夏季风增强 D台风影响增多答案:1.A 2.B 3.B 4.C 5.A 6.D 7.D 8.B 9.B 10、(1)E 大兴安岭-阴山-贺

11、兰山(2)雨热同期(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3)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4)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意思相近即可)11.A 12.B 13.B第三讲 中国的河流1、(2011黑龙江哈尔滨)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长江 B、黄河 C塔里木河 D、珠江2.(2011福建安溪)以下河流具有“水量丰富、冬季不结冰”的是:A.塔里木河B.黄河C.额尔齐斯河D.珠江3(2011福建福州)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A闽江 B松花江 C黄河 D长江(2011河北唐山)图1为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图,依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图中所示的河流是

12、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5、该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多峡谷,水流急 B多洼地,降水少 C多瀑布,河道深 D“地上河”,少支流(2011江苏南京)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科学合理的流域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回答68题6、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来自A 塔里木河 B 珠江 C 黄河 D 长江7、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其丰富的是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A 上游 B 中游 C 中下游 D 下游8、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式中,合理的有A 长江上游地区陡坡垦殖 B 洞庭湖围湖造田C 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D 黄河下游发展水电业9. (2011福建晋江)以下河流中年径流量最大的是(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2011江苏无锡)读“黄河干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10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ABCD11我国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绘黄河的多沙状况。这种状况出现在黄河的什么河段ABCD(2011湖南怀化)12.D 13.A14、(2011福建漳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