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665741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红杨的栽培管理及开发利用 田志锋孟文件沈植国 单锦娜摘要依据中红杨的生长特征,总结其繁育技术和栽植管理方法,介绍其开发利用前景,认为中红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关键词中红杨;繁育技术;栽植管理;开发利用中红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 zhonghong)是河南省林科院于2021年春发觉的一个2025杨树芽变品种。经过5年观察,发觉其从发芽到初夏(华北地域为6月中旬)整株叶片及新发嫩枝为靓丽的玫瑰红色,初夏至10月中旬新发嫩叶及嫩枝为鲜艳的紫红色,而中下部成熟叶片则变为红绿色,10月中旬以后整株叶片逐步变为杏红色,直至落叶。整个生长季节中华红叶杨叶色季相改变显著,而且表现

2、十分稳定。该品种于2021年经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权1。1繁育技术1.1扦插育苗1.1.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具有浇灌条件,且土壤质地肥沃、疏松的地块。1.1.2整地作床。通常在春、秋2季进行犁地,以秋季犁地为宜,耕地深度在通常土壤2535 cm层次。结合犁地,施入经过充足腐熟的农家肥22.537.5 t/hm2。翌年3月耙地前,再施入钾肥300 kg/hm2、氮肥150300 kg/hm2、硫酸亚铁225 kg/hm2。扦插前作低床,规格为10 m2 m。埂高20 cm,多采取南北走向。要求做到埂直、床平。宜在春季扦插前进行。1.1

3、.3截制插穗。插穗的粗度以0.81.6 cm为宜,长度1315 cm,上切口距芽1.01.5 cm,下切口距芽0.5 cm,切口平滑,避免劈裂,注意保护好芽体不被损坏。插穗要按粗细分级,每50根1捆。1.1.4插穗的贮藏。对于越冬的中红杨插穗,采取室外湿沙贮藏的方法。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沟,沟宽1 m、深0.60.8 m,长度以接穗数量而定。其基础要求是:避免插穗接触土壤,接穗平放或直立,层间用湿沙隔离。湿沙的含水量为60%,以用手用力握之,不流出水,松手后沙团不散为宜。注意每隔一定距离(1.01.5 m)立秸秆束做通气孔。在早春2月气温回升时,要注意检验,预防插穗发烧。1.1.

4、5扦插。硬枝扦插多在春季进行,也能够秋季扦插。春插宜早,通常在腋芽萌动前进行,秋插在土壤冻结前进行。扦插方法有直插和斜插2种,以直插为佳。插穗在扦插前最好用水浸泡,用流水或容器浸泡均可,浸泡时间通常为48 h。插时可将插穗全部插入土中,上端和地面相平,周围踩实,浇水后插穗最上端的1个芽自然露出地面。秋季扦插时,要注意插穗上面覆土或采取覆膜方法。通常栽植6.00万6.75万株/hm2。1.1.6浇灌和排水。浇灌。扦插后,育苗地要立刻浇水,7 d后第2次浇水,15 d后浇第3次水。实践证实,这3次浇水是决定插穗成活的关键。灌水次数不宜过多,以免降低土壤温度和影响土壤通气而不利于插穗生根。若土壤水分

5、过多,常常处于饱和状态,会造成插穗底部腐烂死亡。苗木生根后要合适延长浇水间隔期。5月进入正常管理,59月每15 d浇1次水,天旱天涝时合适增减浇水次数。经验表明,在5月下旬采取“蹲苗”的方法并合适控制浇水,可控制苗木的高生长,促进根部生长,使其发育良好,对苗木旺季生长很有利。进入9月后,每个月浇1次水即可。对越冬苗木,在入冬后要浇1次封冻水。排水。要注意雨季排水,勿使育苗地积水。1.1.7追肥。6月开始追肥,以尿素为主,本着“少许、数次”的标准。68月每隔15 d施肥1次,每次施用量150225 kg/hm2。进入9月后要停止追肥。追肥方法分沟施、浇施和撒施3种。沟施:在苗木行间开沟施肥,沟深

6、610 cm,施后覆土。浇施:先把肥料加水稀释,再浇于苗行间,然后灌水。撒施:将肥料均匀撒于苗床,然后灌水。以上3种方法以沟施效果最好,利用率最高。另外,还有根外追肥,即叶面追肥,此方法仅作为补给营养的一个辅助方法。1.1.8中耕除草。扦插后的第1个月,要浅锄2次,以除草为目标,勿伤根系;58月,以松土除草为目标,每个月深锄2次;进入9月后,每个月深锄1次。中耕除草宜在每次浇灌或降雨后进行。1.1.9除萌及抹芽。在插穗成活后要立即选留1枝新稍培养苗干,除掉基部多出的萌生条,这项工作在插穗上的芽萌发1个月内进行。进入6月后,要立即抹掉苗干上萌动的侧芽和嫩枝,以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23。1.2嫁接育

7、苗为加紧繁育速度,快速扩繁,可采取嫁接育苗技术,为提升接穗利用率,适宜采取芽接。1.2.1砧木选择。以一年生2025杨为最好。1.2.2嫁接时期。每十二个月3、4月,取芽眼饱满的接穗,用带木质部的芽眼进行嵌芽接。接穗随采随用,剩下接穗要立即用湿沙贮藏于阴凉通风处,以备使用。5月下旬至7月,带木质芽接效果也很好。秋季芽接成活后,因生长久较短,可“闷芽”越冬到翌年。第2年芽萌发前剪去上部的砧木,进行正常管护。要求接穗枝条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嫁接操作要避开雨天,预防雨水渗透影响成活。1.2.3嫁接苗管理。立即清除萌蘖。嫁接后,砧木嫁接口下部的芽常会萌发,必需常常检验,立即清除萌蘖,以免影响接芽

8、生长。补接。嫁接3周后,要检验接穗是否成活,假如不成活,要立即补接。适时解绑、绑扶。成活后,立即将绑条割断,以免出现缢痕,影响生长。当嫁接苗木长至20 cm时,应立即进行绑扶,以防被风吹断。肥水管理。待嫁接的苗木成活后,应立即追肥,并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浇水后或雨后要立即进行中耕除草4。2栽植管理2.1苗木处理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步骤,全部要预防苗木失水。苗木起运中要注意保护好根系,使根系完整、新鲜、湿润,尽可能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要妥善假植。在栽植前,最好用清水浸泡12 d。2.2栽植方法春季落叶后及春季萌芽前栽植。栽植深度依据土壤条件而定,在较干旱疏松的土壤中栽植6

9、0 cm左右为宜,该深度可增加苗木的生根量,提升抗旱抗风能力,而在比较粘重的土壤和低洼地不宜深栽。造林时要求大穴栽植,扶正,栽直,分层填土,分层踩实,使苗木根系舒展和土壤密接,栽后立刻浇透水,水渗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5。3病虫害防治3.1关键病害3.1.1杨皮层溃疡。在皮层出现大小不一样的粟色斑,然后变褐或黑色。病斑处凹陷,或呈小皮包状。用刀背挠起,可见下面组织呈褐色甚至发黑,比正常组织潮湿。后期皮层鼓起,潮湿条件下皮层破裂,排出乳黄色黏液。该病整年发生,56月及910月为高峰发病期。可喷施1%波尔多液或0.5%次氯化铜水液进行防治,在6月中旬至9月初喷施效果良好。3.1.2杨水泡溃疡。树皮孔

10、周围发生泡状、圆形小斑、渐水泡变大,充满褐色液体。水泡破裂后水液遇空气变为黑褐色,病斑连在一起时成大块病斑,造成植株死亡。以50%代森铵100倍液喷防效果最好,用退菌特100倍液、10倍碱水或3 B石硫合剂防治亦可。同时还要改进生长条件,提升免疫力。3.2关键虫害3.2.1蚜虫。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洒。3.2.2舟蛾。关键是杨扇舟蛾和杨二尾舟蛾,为食叶害虫。发生数量不多时能够摘除虫苞和幼虫;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大量发生早期,可用白僵菌粉,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1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杀。3.2.

11、3金龟子。成虫为害叶子,幼虫为害根部。成虫防治:可用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加入0.05%0.10%的洗衣粉可提升杀虫效果,或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50%杀螟松1 000倍液、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洒均可喷防。幼虫防治:用2.5%敌百虫粉剂加细土30倍,在耙地前撒施,翻入土中,用药量7.5 kg/hm2。4中红杨的开发利用中红杨既可广泛应用于园林及通道绿化,又可用作草坪点缀、园林置景,是城镇结合部等大环境绿化美化的良种,不但有很高的经济潜力,还有很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中红杨栽植轻易,属彩叶高大乔木,同时又是速

12、生树种,所以在通道绿化中有极强的发展潜力。近几年来,中国也引进和培育了大量彩叶树种,如红叶石楠、金丝垂柳、黄金槐等。但既速生又可用作高大乔木的彩叶树种较少,且品种生长中缺点较多,如金丝柳病虫害严重;金叶刺槐叶色改变小,且根系浅,轻易倒伏;红叶李叶片较小且叶色黯淡;日本红枫较为娇贵且生长速度较慢。中红杨的选育成功,使杨树在外观上有了巨大改变。中红杨不但是速生高大乔木,而且叶片大,颜色鲜艳亮丽,叶片稠密,整株色感表现好,可广泛用作园林孤植造景和成行成片造景树种,若和其它黄、绿乔灌木树种配置,更会显示出其鲜艳夺目标效果。中红杨因其新发嫩叶嫩梢一直为红色的特点,还能够经过人工修剪方法进行灌木化栽培,利

13、用其速生性的特点,可快速培养成大冠径彩叶灌木,点缀草坪和栽植于花坛、花池中,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中红杨的独特色彩、生长特征及适应性,是绿化造景的最优选择6。5参考文件1 祝万新,田少会,沈植国.中红杨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当代农业科技,2021(22):4343.2 王爱科.杨树新品种中红杨扦插技术J.农村科学试验,2021(3):23.3 丁鑫,杨玉金,张秋娟,等.中红杨繁育技术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21,27(3):6869.4 才淑英.园林花木扦插育苗技术M.北京:林业出版社,1998.5 张晓龙.杨树1年生优质壮苗繁育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21(2):17.6 朱延林,程相军.杨树新品种“中红杨”J.林业科学,2021,44(10):173174,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