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6655628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故宫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4、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

2、篇的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交流观后感受。二、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

3、关的自然段。(1)正音,相机学习生字词。(2)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3)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永恒:永远不变。矫健:强壮有力。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3、交流。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明地讲了故

4、宫的位置、名称、历史。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五、课堂练习1、抄

5、写生字词语。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课后练习2、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生词。2、回忆课文的条理。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二、细读理解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6、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8)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2、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3、

7、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和资料。)4、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三、总结拓展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3、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板书设计:20 故宫总起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 后三殿(略写) 分述三 珍贵文物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21 青花教学目标:1、指导学

8、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

9、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给课文分段。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

10、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瑕疵:微小的缺点。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

11、非常迫切的情状。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三、小结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听写生词。回忆课文的条理。二、细读理解(一)研读“默默期盼”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

12、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2、交流。(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3、齐读第三小节。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二)研读“苦苦寻觅”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

13、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14、。3、齐读第二部分。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三、再读领悟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四、练读拓展1、读一读。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人间瑰宝青花瓷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设计:21

15、青花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传承超越(完美)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22、陆羽与茶经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出示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