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65513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单元 至爱至亲 自读文本 我与地坛节选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读文本我与地坛(节选)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荒芜(w)狂妄(wn)坍圮(p)譬如(p) 亘古(n) 恓惶(x)蝉蜕(tu) 窸窣(s) 灼烈(zhu)恪守(k) 颓墙(tu) 福祉(zh)迄今(q) 猝然(c)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隽剥干 角2语境辨析法 (1)张强的衣服用熨(yn)斗热处理后,看上去十分平整,穿起来也相当熨(y)帖。(2)那种认为人生的命运都由上天的星宿(xi)主管的说法是在宣扬宿(s)命论。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2)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

2、时的情景或气氛,或亲自来到那个境地。2理解辨析(1)反应反映二者读音相同,意思相近,容易混淆。“反应”强调外部刺激。“反映”强调主观行为或事物本身的特性;也指把相关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2)以致以至“以致”和“以至”都是连词,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区别。“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上的延伸和发展。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未动,心已远;纵使相聚,依然失魂落魄。一腔乡愁牵动人心啊!()(2)

3、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身临其境地为别人着想。()(3)许多“最美人物”涌现出来,这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正在变得更加和谐美好。()(4)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致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答案】(1)(2)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3)(4)“以致”是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应用“以至”。 常识速览身残志坚的强者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

4、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风格史铁生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主要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在21岁时不幸下肢瘫痪,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让作家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伟力,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和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衬托出个人遭遇的无常和偶然,它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

5、了分量,而又从反面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皈依。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在节选的这部分文章中,作者写了自己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复杂难言的感受。通过写对地坛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来衬托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以及作者成功时不能与母亲分享的愧疚之情。并由个人悲痛的命运上升到坚信生命的永恒,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文中的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文脉梳理_【答案】找到活法悔恨与坚强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文章第1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进入地坛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_【答案】双腿残废,找不到工

6、作,找不到出路(颓废);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雕栏散落(荒芜)。2作者为什么单单痴迷这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呢?_【答案】地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神圣场所,曾有过怎样的繁华与辉煌,不难想象。可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却冷落如一片野地,由盛到衰;史铁生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残废了双腿,由完全到残缺。相同的命运轨迹,令他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在这个失魂落魄的人眼里,其他一切地方的繁华与热闹都与他无关。只有在地坛沧桑、宁静的怀抱里,他那颗颓废绝望的心才能找到憩息地。3作者面对自己双腿残废的现状,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呢?_【答案】为什么要出生?是不是一死了之?怎样活?4

7、作者在第一部分中细致地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说明。_【答案】(1)衬托作者心情。作者因为下肢瘫痪,心情极度颓废,而地坛颓败的环境正烘托了作者的极度凄凉的心情。(2)地坛中沉寂的环境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特定的“情绪背景”,在这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下,最容易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3)景物描写本身其实也是作者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透过景物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生命“本身的认识”。二、阅读第81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请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深刻含意。(1)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_(2)多

8、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_【答案】(1)母亲活着的时候,“我”没能理解母亲的苦难,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存在使母亲遭此苦难,“我”于心不忍,所以,对母亲的离去也似乎感到一丝安慰。赞美母爱伟大的情感充溢字里行间。(2)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张扬的,是默默的。她默默地承受,默默地给予。一个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后又奋然前行的人,必定接受着母亲真挚的爱。这是对母亲的忏悔,更是对母爱的讴歌。6作者从母亲身上读到了什么? _【答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

9、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7我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 _【答案】不理解理解痛悔怀念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地坛、母亲与我,三者存在什么关系? _【答案】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至此,母亲与地坛已经融为一体了。 合作探究9文中“我”对母亲的爱是沉默的,是隐忍的。直至母亲去世都没有过直白的表达。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父母表达我们的感激和爱?是让情感深

10、埋心底,还是大胆地进行表白?谈谈自己的理解。_【答案】观点一:真正的爱是不需要用语言去解释和表白的,“大爱无言”,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父母,体谅父母,父母是不会在意我们是否表白那份感恩之情的。观点二:再真挚的情感如果缺少了表达,就会显得不真诚。对父母的那份情感,就应该大胆地把它说出来,让父母体会到我们的那份真心,这样,我们的父母也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幸福。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妙用对比,彰显感情文中多处采用对比手法,从而有效地传达了作者的种种感悟与思考。如写地坛的荒芜但并不衰败且充满生机,与“我”的残疾自伤对比,“我”从中找到了生存的信心和勇气;“我”不顾母亲的感受常来地坛,与母亲承受痛苦且事事顺着“我”对比;“我”重来地坛想看到母亲的身影而母亲却已不在,与过去母亲常来地坛看“我”而“我”却不理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