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664739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环畜猫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廩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注释:拘忌:拘束和禁忌.值子:值,碰到.子,农

2、历的子年僮:未成年的仆人.仓廩庖厨:仓廩,粮仓.庖厨,厨房衣:衣架累累:一个接一个.一, 解释加点的词1. 不畜猫犬()2.悉以恣鼠不问()3. 某氏室无完器()4假五,六猫()二,翻译1. 仓廩庖厨,悉以恣鼠不问.2.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译文: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岀生的年份正值子年,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从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

3、们成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岀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厌烦.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隐僻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答案:一,1.养2.全,都3.完整4.借二, 1.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2.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三,

4、窃时以肆暴的得志小人二. 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岀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注释:临江哋名,江西省清江县.怛(d):恐吓.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良:的确.俯仰:周旋,应付.一,解释加点的词1. 畋得麋麑(

5、)2.自是日抱就犬()3.习示之()4. 然时啖其舌()5.麋至死不悟()6.走欲与为戏()二,翻译1.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2.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译文: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

6、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岀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一 ,1.打猎2.靠近3.给,,看4.但是5.醒悟6.跑二, 1.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2.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三, 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三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

7、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一, 解释加点的词1. 生而眇者不识日()2他日揣龠,以为日也()3.而人之未达也()4.扪烛而得其形()二,翻译1. 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2.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译文: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

8、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1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一, I.眼瞎2.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洞晓4.用手摸二, I.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

9、还会有终结吗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四. 牧竖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

10、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注释:少顷:不一会儿工夫.致:使.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一;解释加点的词I.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3.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4.既而奄奄僵卧()二, 翻译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三,请说岀阅读后的感受译文: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

11、.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一,1.僮仆2.着急慌张的样子3.距4.不久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三,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岀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五. 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

12、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岀来.注释:雅:美好不粗俗.比:等到.适:刚才.假寐:不脱衣服小睡一,解释加点的词1. 亦稍知医药()2.或指所在()3.比相见,喘息良久()4.似乎可虑(),而且还担心鸠死二,翻译1.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2. 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三, 请找出文

13、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译文: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一, I.稍微2有的人3很长时间4担忧二, 1.

14、一天,迈着四方步走在集市上,碰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2. 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三, 望之如偃蹇老儒.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雅步以往.喘息良久.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四, 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而求远.六. 李氏之鸠(陈子龙)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

15、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注释: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楹:堂屋前的柱子.贾(g):做买卖,经商.十金:十两银子.绐(di):欺哄.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慧()市()且()去()竟()怜()捐()乃()二翻译1. 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2. 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译文: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