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663647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城市水电二局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总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学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自垃圾分类活动在我校正式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的通知(增教办201310号)的有关要求,立足本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在学校中推广垃圾分类。几个月以来,活动已初见成效,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一、 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垃圾分类活动顺利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开展之初,我校就成立了以张荣凯校长为组长,李萍等4位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小学教导处主任及团队干部为组员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

2、各分管领导各尽其职,团结协作,为顺利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保驾护航。二、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分类观念我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师生齐行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垃圾分类全员培训和班主任培训活动,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升旗仪式、团队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对学生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学生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三、各班加强宣传培训,普及分类方法。各班采用不同形式:如成立“班级绿委会”“爱绿护绿活

3、动”小组和“垃圾分类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垃圾分类与资源节约”班队会,制作“垃圾分类与资源节约”小报等。学生上网查资料、图片,或进行调查、采访等搜集资料,然后利用班会、课余等时间,在班里进行交流,相互受教育,让学生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在室内分类的习惯;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 四、介绍经验,认真做好 “由点向面”的推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光靠纸上谈兵恐怕很难见效。所以我校建议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把好的卫生习惯带到社区、带到社会。如开展“节能减排、收旧利废”活动,通过对垃圾处理的实地调查,让学生知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对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4、,随意扔垃圾,将会造成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开展家校互动,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圾构成情况,并作合理分类,与家长合做手抄报等;举办垃圾分类及社区、游园等活动,将垃圾分类活动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五、制定措施,落实到位学校投资1万多元购置了数套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放置在校园、教室等公共场所,并且通过广播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并且鼓励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

5、放,比如学生每天喝完的瓶子,喝完后放进可回收垃圾筒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约意识,还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六、创建绿色和谐校园,成果丰硕“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垃圾分类活动成果颇为丰硕。自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家长和二局社区大力支持,截止11月1日,共收到学生手抄报、环保小论文、“变废为宝”小制作作品100余件,最终评选出20余件获奖作品。并将获奖作品在学校展出,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此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活动,不但减少了垃圾带来的污染,美化了校园环境,利用、节省了资源,还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进家庭、进社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不仅让垃圾分类在校园扎根,还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所在的二局社区被评为“广州市最美社区”。 增城市水电二局学校2013年11月12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