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6561798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思维在档案管理的运用导读:我国政府提出在各行各业应用“互联网+”的思 维实施改革,在档案管理方面也获得了一些进展。目前集中 于信息化革新,即档案管理纸质版本向电子版本的转化。完 成档案管理的初步阶段之后,需要深化其改革实践,使其在 “互联网+ ”思维应用之下获得 2.0 级发展。以下就按照“互 联网+ ”思维对档案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升级展开具体探讨。关键词:“互联网+ ”思维;档案管理;实践;运用“互联网+ ”内容丰富,其思维的本质特征表现在“融合” 方面,其功能主要是“效率”。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实践“互 联网+ ”思维,或通过对其思维的转化、落实到实际管理工 作方面,需要增加“融合

2、”性推进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实践该思维,需要增加匹配性的人员培训、机制 完善。1 从“融合”层面运用“互联网+ ”思维实践运用中,主旨在于通过其思维,将 档案管理与其它资源进行融合,既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底的 技术工具融合;也包括“互联网+ ”思维与其他思维融合。 实践技术工具融合,要求在现有档案管理电子化完成的基础 上,引入“信息传输”所必需的其他技术工具。比如,电子 邮件及其类似形式。由于档案管理中的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属 于固定化系统,需要从技术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制作 可分割、可直接划分为多个“文档”的系统平台,然后,将 其与其它新媒介进行融合式推进。在思维融合方面实践,

3、需 要从档案管理出发,将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以人为 本思维进行融合。比如,在实践档案管理中,始终以“人” 的管理为核心,引入系统思维,将各个部分资源进行有效融 合。在与其他资源融合方面,可实践多种可利用资源的融合, 并使其得到科学配置;其实质是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项目” 实施具体管理,并关注每个项下设置,从而在整体一部分原理之上,实现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融 合。在“融合”实践方面,具体是在电子档案管理平台,设 置查询、共享、传递、数据统计等各个页面功能,将其融合 到一个系统之中,利用技术之便达到专业平台的操作。然后, 将这种专业化的操作平台,与其他技术工具实施融合,如

4、内 部网络间的融合,类似、微信之类手机平台工具的融合。在 这个方面因涉及档案管理高效化利用,所以,在实际的融合 路径中,建议从档案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借助技术工具实 践 App 制作,可直接委托信息公司完成制作事宜,并将其安 装在其管理人员及应用人员的手机之中,通过任务式分发提 高融合的最大化。2 从“效率”层面运用“互联网+”思维实践的最终目的即是达到对档案管理的 高效化利用。为了达到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媒介融合、思 维融合、操作平台融合之外;需要突显出档案管理中的管理 “效率”。档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其特征在于人才信 息资源的利用,技术工具融合、管理思维融合能够满足其外 在制度化、流程

5、化、专业化实践。为了效率进一步提高,需 要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本身进行革新,促进效率提升。我 国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并不在技术之弊,而是来自于“应用程 序化不足”“执行力度较弱”;可以借用资源融合简化程序、 提高执行监督。“互联网+”思维中的“效率”功能运用,要 求将现有的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资源”实施重新分割与组合。 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实际的电子档案在录入系统中因其 “姓名、年龄、籍贯”等太过烦琐;所以,对于一般的 基本资料需要实践信息资源的重组,利用“身份证模式”直 接扫描上传。针对其工作经验,则需要按照年份,进行“互 联网+”思维下设的“系谱”方法进行细致罗列;还应该利 用系统平台查询之便,

6、将信息资源中的“档案利用率”进行 数据统计,从而实现“应用频率表格”制作,以图谱显示方 式进行排列,使其利用得到优化。完成信息资源融合之后, 必要按照所采用的系统,进行程序化编排,使其利用达到“一 站式”应用。针对执行力度较弱的问题,应用“互联网+” 思维进行解决;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系统打卡实施监督;并 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之中成立半自主化讨论小组,组 织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专题的讨论会,不断增加档案管理 工作中实际遭遇难题的探讨,从实践提炼经验改善其不足之 处。3 配套建设目前电子档案的管理思维基于纸质档案模式,只是形式上 的更新。为了达到“融合”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建议 在技术融合

7、、信息资源融合后,按照现有档案管理流程设置, 增加针对岗位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同时,需要增加电子档案 系统操作训练,计算机应用维护及一般故障排除训等。从技 术层面可以引入技术人才,实施针对机构自身档案资源管理 融合后的系统开发;如 App 开发、扫描功能开发、系统简化。 最好按照电子计算机原有构建模式,利用多个 App 组建一个 以档案管理为核心的 App 网络;最终推动其实现“一键式” 档案管理,使“互联网+ ”思维达到最终的高效化实践。在 管理方面实践“互联网+ ”思维,应逐渐导向人才资源利用 中心,将与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进行对接式全面评估。 虽然会花费较多时间,但有必要将人事档案管理、

8、文献档案 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对接;并把各个类型的档案管理实施 “融合”,从而以人为主体的资源、以信息为主体的资源“融合”。扩大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范围,从交叉、关联中, 实现知识与人才资源复用“效率”提高。美国高校在这个方 面经验较多,人力资源管理发达,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发明者, 目前已实现了不同类型档案管理的交叉与融合;因此从该方 面可增加研究并提高“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能力。需要注 意制度化革新需要落实到运行机制的实践层面,进而提升改 革后的执行力,强化监督效果。在这个方面,应该按照上文 中的运用实践,从中摘录出具体的技术指标、管理项,并将 每个指标明确列入到每个对应项下;再按照这种思路出发

9、, 制定与其匹配的评估体系。以当前现代企业的评估考核体系 构建经验与实证结果观察,必要采用三表法,提高考核的精 准性。具体的方法是设计三栏表格,左右两栏加下设横栏; 通常左边为考核指标,右边为评估内容填写,下栏为数据的 表格制作、图表的趋势图谱,以及附录性质的文字说明。在这种评估体系之下,可以将原来的结果评估,扩展到包含有 过程评估与自我评估、互评等多种方式共用方面;以此增加 档案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与岗位监督;并且能够满足内部监督 与外部监督的当前需求。另外,就是以制度、运行机制为主 要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适应 的知识培训、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团队建设;重点挖掘管理 潜力

10、,提高知识复用水平。4 结论本次探讨后认为在运用“互联网+ ”思维的过程中,重点 在于思维转用,并在经验总结与方法提炼路径选择下透过体 系建设,将各方面的匹配措施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获得融合 后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经验中,可 以针对该主题收集更多的资料,在材料增加的广度、深度方 面,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中对“互联网+”思维深度运用的 细致研究。:程安琪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参考文献1 刘蓓,刘江霞.浅谈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一一档案管理 的信息化J.价值工程,2012,31(4): 327-328.2 王舰,孙红亮,范秀玉,等.基于云计算的审计云档案 管理探究J.财务与会计,2016(15): 53-54.3 张长河.档案管理原理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应用的分 析J.兰台世界,2013(20): 53-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