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55344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专题模块的探究感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品社学科历史专题模块的教学探究感悟镇江市实验小学 孙金平一、 为什么要开展模块教学。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之路上,我们像吸水的海绵,不断地吸取着新的理论,并积极践行,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这一次,我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课程内容上。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品德与社会则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 针对什么内容展开研究呢?我们品德研究小组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了高年级,

2、尤其是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关于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相整合的综合性课程,由于时代久远、语言生涩、内容抽象以及教师本身的素养问题等,一直是公认的比较难以把握的教材。很多教师害怕本身的文化素养积淀不够,因此,课堂教学显得拘谨呆板、不敢开放。我也听过类似的课,那沉闷、冗长的课堂让我有种打破的冲动。我们想如果我们能探究并建构关于品社中关于历史与文化的模块教学,把的一定的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规范较为完备、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在规范的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下,很多老师能大大减少盲目摸索、尝试错误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这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功能,旨在交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套路”,并不限制

3、或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运用这些“基本套路”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变式”。那么什么是模块教学呢?该怎样来探究我们的历史模块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呢?真像是一个茫然无措的人,伸手握不住任何可以牵绊的东西。“教学模式”,好深奥的命题。只好边学边做了。教学模式我们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开展研究前,我们必须有两个清醒地认识:一、由于我们的自身的局限,我们只能根据一线教师的具体现状,我们不可能构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教学范式,我们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展开层次,只能是从具体的学科教学实例(一堂课或两堂课)建构

4、教学模式也就是个别的教学模式。二、我们所探究的模块教学,必须经历一个从“粗坯型“修改型”“稳定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教学建模探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的一个建构过程,更是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一条历练之路。二、 历史模块教学模式的探讨。要展开历史模块的教学,我们必须首先从课标出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了解我国及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历程,激发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萌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5、与自信心。让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中实现吧,经过思考,我决定选择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让我们来寻根一课,进行课堂教学,期待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我将自己的整堂课的操作程序归结为以下步骤:学情调查 需要分析搜集资料 指引吸纳巧置情境 入境激趣 创设活动 体验感悟精选资料 理性上升(一)学情调查 需要分析在充分解读了教材内容后,我并没有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我想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那么教学的起点必须从学生开始。于是我展开了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试图通过分析来判断学生的目前水平与我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pt出示表格) 现状目标差距原因分析 第一步; 通过对一个班级24名学生的初步调查,发现

6、学生对于长江、黄河,这两条河流的认识仅停留在名称的认识上,对于长江、黄河的地理概貌、流经城市、以及对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产生的作用,并不了解,使得我担心课堂的展开,可能会围绕教师的给予展开,难以在互动中生成新的东西,学生没有任何自身的积淀,起点较低。因此布置学生去搜索长江、黄河的相关资料。1、 通过学习,了解长江、黄河的源头,及流经省市,知晓其大致走向。2通过资料收集,活动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江、黄河从古至今,长江、黄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孕育着中华文明。3、通过对长江、黄河母亲河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学生连长江

7、、黄河基本地理意义上的东西,都一无所知,更别谈两河流域孕育的文明了,初定的第二、第三条目标,根本无从达到。学生的起点很低,我担心课堂上教师只好拼命地给予太多的东西,使课堂教学得以展开,而学生由于缺少一定的先期铺垫,在课堂大量吸收新的东西(传递式教学),无法经过酝酿,而无法让课堂在互动中生成,沉闷、冗长。本课是情感体验为主的课,内容较为抽象,本身难以为学生所接受。再加之学生刚步入高年级,视野还不够开阔,对我国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的了解,十分缺乏。更何况,对于长江、黄河在上古时候产生的作用,孕育的文明,信息量极大,如何去搜索、吸取也是个难题。通过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经过以上的一些考虑,我将教学的目

8、标降低坡度,重新定设定。(二)搜集资料 指引吸纳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教师指导下主动吸纳、学习。 这一过程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搜集、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原始起点,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并不完全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有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方面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源头及流经省市、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经济功能(渔业、航运、水力、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歌曲、诗句)。”学生在网上搜集的很多的相关的资料,他们所采取的通常做法是将资料拿来,不加处理,便直接引入活动,我们只看到学生在复制,而没经过主动地消化与改造。因此我设计了表格,帮助学生生成自

9、己的认识和体验。相关主题 我的收获(摘录、概括、感想)200字以内值得一提的是关注资料搜集中出现的个体差异。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差异,在这一环节也应充分的去考虑,让不同角色的学生得到关注,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心放在参与意识低的学生身上。因此,我将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让能力弱的孩子选择简单易搜集的的内容。(三)巧置情境 入境激趣教学过程设计好了,可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求一种感性的表现方式,以期窜起整堂课的教学,最终带领学生获得理性的成长。对了,既然我们想创设一个黄河神秘之旅的教学情境,为什么不采取“探索与发现”的讲述方式呢?探索与发现,也是这一年段的孩子较为熟

10、悉和喜爱的节目。老师们的这一句,让我们顿时兴奋起来,似乎课堂的教学找到了一条适合它流淌的河流,由此,我们确定了从“黄河印象黄河探秘古都之行”的教学感性流程,从整体的架构上,实现感性与理性的交织。(ppt)当播放探索.发现的片头时,学生们的目光一下被抓了过来,“学习之门”瞬间被打开了,课堂一下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样的一个情境的创设,依据内容而定,使黄河孕育中华文明这样一个十分理性,学生难以触摸的知识变得感性了。这一情境在感性的感知与理性的认识之间建立了一条通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交流与合作,心灵互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达到了将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体验交织并融合一体

11、的教学效果。(四)创设活动,角色扮演在“古都之行”的教学环节中,在感知了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后,教学旋即带领学生走进情境“探索与发现黄河探秘之小小考古家。“这是一些考古学家,陆续在黄河流域发现的出土文物,这些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地看,大胆地猜一猜,看看哪一位同学最有考古学家的潜质,同桌先讨论讨论?”在我极富渲染性的语言下,学生饶有兴趣地就大屏幕出示的几件文物图片展开了讨论,有的甚至争论了起来。(ppt)在猜测与释疑中,学生快乐着,感受着,这些感性的内容在引发学生的理性的思考:这些出土文物为什么出土在黄河流域?这些预示着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揭开了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神秘面纱(ppt)几

12、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在这儿繁衍生息。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此,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获得了上升。(五)精选资料 理性上升 在这节课中,教学问题设计非常的感性。教学中四次出现了黄河母亲的雕塑,随着教学的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雕塑前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黄河的源头树立这样一座雕像,站在这一雕像前,你想说什么?”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感受,母与子的雕像是感性的,教师的语言也是感性的,但这感性的问题背后蕴含的内容却是非常理性的。学生经过了一系列教学过程后,较为全面的整理着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分析、归纳出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

13、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呢?课堂上教师呈现了精选的许多感性的教学内容:黄河探秘中一件件出土文物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古都之行中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享誉中外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一位位杰出的诗人,这些情景交融的画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在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文物为什么出土在黄河流域,这些繁华古都又为什么都分布在黄河流域?这都预示着什么?由此,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揭开了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神秘面纱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因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学生的思维从表象走向本质,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正如以上,我曾说过,我们所建构的这个教学模式,还只是“粗坯型”的,还有待修改和细化。 通过为什么是母亲河这一课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模块的初步建构,我觉得自己的学科知识又进一步丰厚了。我也感受到同组老师们的互帮互学的深深情谊。“探究的心态,反思的胸怀”会让我们身后留下串串足迹更加坚实。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