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56547400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161 大小:24.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信阳群星学校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第 1 题: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 N A 分子通常呈环状双链,包括H链和L链。H链上有两个复制起始区,一个用于H链合成(简称0“),一个用于L链合成(简称OJ。其复制的主要过程是:首先是0,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 N A 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新 H链一边复制,一边取代原来老的H链,被取代的老的H链以环的形式被游离出来。当 H链合成约2/3 时,(X 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直至复制完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完整的线粒体D

2、 N A 分子有 游离的磷酸基团,H链中相邻核甘酸的碱基通过 连接起来。(2)复制过程中需要 酶参与。(3)R N A 引 物 的 基 本 组 成 单 位 是,引物的作用是 o(4)当一个复制周期完成时,由 构成的子代D N A 分子滞后形成;完成两个复制周期需要 个引物。(5)若应用P C R 技术实现该D N A 分子的体外增殖,需要的酶是。【答案】(1).0(2).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3).解旋酶、D N A 聚合酶(4).核糖核昔酸(5).D N 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 端开始连接脱氧核甘酸(6).老的H链和新的L链(7).6 (8).T a q 酶(耐高温的D N A聚合酶)

3、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D N A 分子的结构、复制过程及其利用P C 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以题意叙述的“线粒体D N A 分子复制的主要过程 为切入点并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围绕 D N A 分子的结构、复制过程及其利用P C 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解答。(1)依题意可知,线粒体通常为环状双链D N A 分子,所以一个完整的线粒体D N A 分子有 0 个游离的磷酸基;H链中相邻核甘酸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起来。(2)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D N A 聚合酶参与。(3)R N A 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4、是核糖核甘酸。由于D N 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甘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 N A 片段的引物链上,所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 N A 复制的起始点,使D N 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 端开始连接脱氧核甘酸。(4)分析图示可知:当一个复制周期完成时,由老的H链和新的L链构成的子代D N A 分子滞后形成。D N A 完成两个复制周期即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 N A 分子;由于D N 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6 个引物。第 2题:图1、图2 分别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该种动物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 N A 分子数的变化,图4

5、表示该种动物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 N A 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细胞名称是,含有 条染色体单体;图2 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O(2)图3中C D 段形成的原因,发生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图2 细胞分裂时期对应图3的 段;基因的自由结合定律发生在图3的 段。(4)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的(填

6、字 母)。(5)已知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 a B b,若右图所示该种动物产生的卵细胞。请依据此图,绘出该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并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 8 精 细 胞 或(第二)极体(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D E B C(4)b e第3题: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儿童接种卡介苗能长期有效预防肺结核。现由甲、乙两儿童,甲接种了卡介苗三年后还是感染了结核病,可能的原因是、;乙因为试针出现阳性反应不能接种,为什么?,试针时注射到体内的应是 物质。【答案】体 内 抗 体 数 量 减 少、疫 苗 失 效、结核杆菌

7、变异等 体内已经存在抗原物质 抗体解析:第4题:(0 6天津卷)(2 2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2O.76543210幼苗平矍量酶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 适 宜 在 盐 碱 地 种 植 的 是。(2)导 致 甲 种 植 物 的 种 子 不 能 萌 发 的 最 低 钠 盐 浓 度 为%。(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的幼苗,

8、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是。(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的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9、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乙种植物细胞J 画乙原生质体细耳分裂再生细胞壁目的 植 株.选择 rrn4用钠.浓度为甘华L S=-J 固体培养基培养.愈伟组织A是酶。B是。C是具有性状的幼芽。若目的植株丢失1 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试剂)处理幼芽,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答 案】答案:(1)乙种植物(2)0.8 (3)主动运输(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5)好于 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

10、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6)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 秋水仙素解析:(1)(2)(5)考查坐标图的分析理解。比较两曲线,甲植物幼苗平均重量在钠盐浓度由 0 0.4的变化中无明显变化,在 0.4 0.8的变化中就明显变轻了,到 0.8 时成了 0,种子无法萌发了;乙植物幼苗平均重量在钠盐浓度由0 0.8 的变化中呈现缓慢递增,过了 0.8后才逐渐减轻。因此,乙植物更适宜在较高浓度的钠盐完全配养液中生长。而盐碱地的钠盐浓度高,所以乙植物更适宜在盐碱地中种植;A组的长势好于B 组。当然A组的干重也要重于 B组了,其原因就是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

11、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3)考查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主动运输。(4)考查植物水分代谢。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主要吸水、失水方式是渗透作用。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渗透性失水,因此其原因为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6)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A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是融合的原生质体。C是耐盐性状的幼芽。考查不育的原因:不能正常联会。“目的植株丢失1 条染色体”导致同源染色体的缺乏,所以要联会就需要加倍染色体,因此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芽。第 5 题:下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 T P 关系的示意

12、图,请回答:(1)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图中的 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变而来的。(2)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是由图中 过程释放出来的。(3)用 图 中 的 数 字 依 次 表 示 光 能 转 变 为 骨 骼 肌 收 缩 所 需 能 量 的 过 程。(2分)(4)医药商店出售的A T P 注射液可治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这种药物,A T P 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通过几层细胞膜(2 分)()A.1 层 B.2 层 C.3 层 D.4 层(5)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 4 h 将有40 k g A T P 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 D P、A T P 的总量仅为2 1 0 m

13、m o 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分)。(2【答案】第 6题: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1)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 和d过 程 运 输 的 气 体 分 别 是.b 运输方式符合 图 乙 中 的 曲 线.(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葡萄糖的运输方 式 符 合 图 乙 中 曲 线.(3)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答案】(1)0;CO:M(2)a N(3)c N【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4、及其异同.【分析】1、据图甲分析,a 物质的运输方式是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d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 表示运进细胞,d表示运出细胞;c 物质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2、据图乙分析,细胞外的M浓度越高,物质跨膜速率越快,物质运输速率完全取决于浓度差,表示自由扩散;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外的N浓度越高,物质跨膜速率越快,到达一定浓度范围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跨膜速率不变,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分析图丙,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是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解答】解:(1)b、d 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 表示运进细胞,d 表示运出细胞

15、;图甲是线粒体膜,则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则 b 表示&的运输,d 表示co,的运输;图乙中的曲线M 的物质跨膜速率完全取决于浓度差,也表示自由扩散.(2)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即图甲中的a.图乙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外的N 浓度越高,物质跨膜速率越快,N 到达一定浓度范围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物质跨膜速率不变,可表示协助扩散.(3)分析图丙,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是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符合图甲中c,图乙中的N.第 7 题:(8 分)甲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进行细胞分裂时的部分图象,乙、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

16、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的A处于 期,对应于图丙中的 段;甲图中B所示细胞名称为.(2)乙图中代表染色体变化的是曲线,8 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o 乙图细胞内不 含 源 染 色 体 的 区 间 是,乙图中与丙图中BC段 对 应 的 区 间 是。(3)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乙图中57 区间染色体数目变化为.,9 1011 12 13 时伽L Z68M5乙3 4oooO4321染色体及)NA相对含WD E初级卵母细胞【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2)B受 精 作 用581-6 和 911(3)由10条变为20条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 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8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丝分裂。分析丙图:AB表 示DNA复制,CD表示着丝点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