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456547314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159 大小:2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沧县回民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第 1 题:(1 6 分)很多癌症只有当个别细胞脱离主要的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中其他的地方才会形成继发性肿瘤,造成致命的危害.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活体实验,将癌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发现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从而离开血管建立起转移癌(如图1 所示).(1)为证实该发现,研究者在离体条件下做了细胞培养实验加以验证: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加入培养瓶中,该培养基往往还需添加 等特殊物质,以促进细胞的生长、

2、增殖和贴附.向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单个的 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内皮细胞;向对照组中加入,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两组细胞的死亡率.(2)研究者进一步揭示了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叫做死亡受体6 (D R 6)的分子,当癌细胞接触到内皮细胞时,癌细胞表面的便会激活D R 6,这标志着癌细胞开始对血管壁进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与坏死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死亡受体介导,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需要依赖(细胞器)参与才能完成细胞自吞噬.(3)研究者推测: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

3、剂阻断.欲证实该推测成立,研究者利用两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中应分别添加试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实了研究者的推测.【答案】(1)动物血清肿瘤;等量的内皮细胞(2)淀粉样前体蛋白(A PP);信息交流 溶酶体(3)D R 6 阻断抑制剂、A PP阻断抑制剂内皮细胞的坏死和癌转移出现得更少【考点】5 C: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

4、 5%空 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 5%的C O,(维持培养液的PH).2、该实验中包括两个实验,证 明“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以及证明“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在涉及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解答】解:(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因此根据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应向

5、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单个的肿瘤细胞和一定数量的内皮细胞;向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内皮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两组细胞的死亡率.(2)分析题图可知,在血管壁内皮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叫做死亡受体6 (D R 6)的分子,当癌细胞接触到内皮细胞时,癌细胞表面的A PP便会激活D R 6,这标志着癌细胞开始对血管壁进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需要依赖溶酶体参与才能完成细胞自吞噬.(3)研究者推测: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坏死,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欲证实该推测成立,研究者利用两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中应

6、分别添加D R 6 阻断抑制剂、A P P 阻断抑制剂试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内皮细胞的坏死和癌转移出现得更少,证实了研究者的推测.故答案为:(1)动物血清 肿瘤;等量的内皮细胞(2)淀粉样前体蛋白(A P P);信息交流 溶酶体(3)D R 6阻断抑制剂、A P P阻断抑制剂内皮细胞的坏死和癌转移出现得更少第2题:(0 7唐山一中冲刺卷)自1 9世纪末,果蝇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的研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实验室有未交配过的纯合的灰身与黑身雌雄果蝇(所有雌雄果蝇均能够正常繁殖存活),你能否通过一代简单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

7、染色体上?请简要加以说明推导过程。(2)若上述果蝇显性性状全部纯合或全部杂合,又该怎样处理和推断?(3)若上述果蝇显性性状纯合杂合各半,又该怎样处理和推断?(4)若己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未交配有繁殖能力的灰身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黑身雌、雄果蝇各一只,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推导过程(用字母A、a表示显、隐性基因)。【答 案】答案:(1)能。取多对灰身雌、雄果蝇与黑身雌、雄果蝇进行两种杂交组合:灰身雌果蝇X黑身雄果蝇、黑身雌果蝇X灰身雄果蝇。若两种杂交组合的后代该相对性状都表现一致

8、,则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两种杂交组合的后代该相对性状都表现不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2)杂交方法和推导同上(3)杂交方法同上。若两种杂交组合的后代该相对性状表现都是一种体色个体多于另外一种体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两种杂交组合的后代该相对性状都表现不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4)能。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亲本)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如A);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各为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亲本)代表的性状为显性(如B);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均为两种性状

9、,则该杂交组合中的雄果蝇(亲本)代表的性状为隐性(如C)。P:XAXAX XaYP:XaXa x XAYP:XAXa x XaYxkJJFi:XAXa、XAYF1:XAXa、XaYFi:XAXa XaX XAY XaY(A)(B)(C)第3题:(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 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 3 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 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 0%

10、。B组:先光照后黑喑,光照和黑喑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 0%o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 5 m 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 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 3 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 0 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 和D组的实验结果 可 表 明 光 合 作 用 中 有 些 反 应 不 需 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

11、的O(2 )A、B、C 三 组 处 理 相 比,随着 的 增 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 O 的同化量。【答案】(1)高 于(1 分)C组只用了 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 组的9 4%(2 分)光照 基 质(每空1 分,共 2 分)(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2 分)A T P 和还原型辅酶H (2 分)解析:(1)因为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 3 5 s,C 组光照黑暗交替处理,同时时间相等;D组全为光照,所以C组只用了D 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 4%。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 组

12、。由此说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照,即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第 4题:纤维素分子不能进入酵母细胞,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构建了含3 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图 例:=加 粒 奸雄 索 修 某 囚 o仅 号 肽 发 码 序 列 am A星 火 片 段|菌株 海 株n 微株iu tw株tv请回答问题:(1)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包括 和 过程,与菌株I I 相比,在菌株I I I、I V中 参 与 纤 维 素 酶 合 成 和 分 泌 的 细 胞 器 还 有。(2)本研究构建重组质粒时可选用四种限制酶,其识

13、别序列如下图,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环接,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是A.B.C.G G A T CCA TC TATCGATT CCG G ACCT A G GTCTAG AT A(;(:T AA C G C C T限制IW限制礴限制博限制IW(3)设置菌株I 为对照,是为了验证 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4)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菌株I I、I I I、I V,菌株 不能存活,原因是.(5)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菌株I V更具有优势,因为导入中的重组质粒含有,使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减少因培养液更新造成的酶的流失,提高酶的利用率。【答案】(1).转录(2).翻译(3).内质网、高

14、尔基体(4).B (5).质粒和酵母菌(6).I I (7).菌株H缺少信号肽编码序列,合成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细胞外,细胞不能利用纤维素(8).A 基因片段【解析】1.解决本题首选要求考生需具备的知识储备有:限制酶作用特点、,实姑设计的原则,基因表达所包含的转录和翻运过程,细胞器的功能,鼐选特定微生物的依据等相关知识J其次进行实蛉分析要从单一变量入手,例如(1)(4)(5)j然后还要结合图中信息入手进行分析。即在一道大题中有些是考查知识的识记和应用,有些考查的是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这就要求考生牢记课本基础知识,平时加强信息题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 利用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15、的能力,在答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入手作答。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从图中可知,菌株n能够合成纤维素酶,但并不能分泌到细胞外,而菌株i n 和菌株w不仅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还可以将纤维素酶分泌到细胞外,纤维素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因此相比菌株n,菌株m和菌株N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菌株H 合成的纤维素酶位于细胞内,而菌株 H I、I V合成的纤维素酶分泌到细胞外,由此可推知,与菌株I I 相比,在菌株H I、I V中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

16、为防止酶切片段自身环节,需要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且不同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据图可知限制酶和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限制酶和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由此可知符合题意要求的限制酶组合是、,因此该题答案为B。(3)菌株I 和菌株I I 的单一变量是质粒上是否含纤维素酶基因,由此可知设置菌株1为对照,是为了验证质粒和酵母菌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4)菌株n、i n、N相比不同点是菌株n无信号肽编码序列,而菌株n i、N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由此可推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菌株I I、n i、I V,菌株n不能存活,因为缺乏信号肽编码序列,导致合成的纤维素酶不能分泌到细胞外,细胞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纤维素。第 5题:在如图三个相同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A、B、c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请据图分析回答:(1)装置A和 B形成对照,变 量 为 是 否,即是否有.B和 C形成对照,变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2)当A和 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