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培训资料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56547290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1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知识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医知识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医知识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医知识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医知识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知识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知识培训资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知识培训一.门诊中西医处方书写规范一、处方书写规则:1处方必须用蓝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2药品及制剂名称,通常应以新版 中国药典及其它药品标准规定的中文名,拉丁名。外文名书写,目前提倡使用国际非专利名称(IR4 Intwrnational Nonproprieary Names),药名不得用化学元素符号代替。3药品剂量一律以公制表示,如 克(短、毫 克(n尊、微 克(ug),毫升(ml)。药品的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若因治疗需要,药品一日剂量或一次剂量超过极量时,医师要在用量旁重加签字,以示负责。中西药品应分别处方。4片剂、丸剂、胶囊剂应注明含量、以片、丸、粒为单位;冲

2、剂、颗粒剂以最小剂量袋为单位;口服液、眼药、注射剂等以支或瓶为单位,并要注明含量。二、西医处方:一个完整的西医处方可分为下列儿个部分:处方前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处方号,医院名称,科别,处方日期。处方头:凡处方都以内或PP或R起头,是拉丁文Reipe的缩写,意思是“取”或“拿处方正文: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药方法,用药方法通常用“sig(Signa的缩写,意为给予的标记)作标志,后边是具体应用方法。处方后记:包括医师签名、配方人员及复核发药人员签字三、中医处方:中医处方的内容,大致与西医处方相似。一般有病人姓名、药方、煎制(配制)方法、用法,禁忌及医师签字等。症状及诊断一项统称

3、医案可记载在处方上,但 目前一般另行保存。中医处方通常都用中文书写。中医处方调配中需要注意药方中药名的附加术语。药名的附加术语,是指医师为了临床需要,在药物正名前或后加入一个或两个字,以表示医师的用药要求。调剂人需要精通这些术语,才能准确完成处方的调剂要求,达到医师用药的预期疗效。药名附加术语有以下几点:1.要求产地的:如川贝母、浙贝母、川郁金、广郁金等,川贝母长于滋阴润肺,多用于虚证,浙贝母长于清热,多用于实证,应在配方时注意,勿互相代用。药物的性味随产地的地理环境不同而有不同,故中药讲究“地道药材”。2要求产收季节的:如陈皮、青皮、绵菌陈等。药物质量与采收季节有密切关系,如茵陈有“三月茵陈

4、四月蒿”之说。3要求净选切制的:如净半夏、槟榔片等。净选切制的目的是洁净药物,把药材加工成片、段、块等不同形状的“生片”,以保证药物的纯度,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4要求炮灸的:不同炮炙品功效不同,如生地为清热凉血药,熟地为补血药;有的可以减少毒性,如制种乌;有的可以提高疗效,有的可以矫味等。因此配方时不可生炙互代。5要求体质、部位、新陈的:如当归头、麻黄根、鲜地黄等,传统认为:当归头补轿而上行、当归尾破血而下行;麻黄根能上汗,麻黄茎能发汗,鲜地黄长于清热生津,不同部位、新陈不同的药材功效亦有不同,配方时也应注意。6中医处方中常见在某种药名的上角或下角,加有的注释语叫“脚注”。常见的脚注有以下两种

5、功能:(1)要求需要特殊煎服方法的。如先煎、后下、色煎、烂化、单煎、冲服、兑服等。配方时,这类药品都要单包并注明用法。(2)要求临方炮制的。如打碎、研细、捣汁、拌炒等,以提高药物疗效。四、中文处方书写:甘州区中医处方笺取 剂:年 月 日当日有效: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诊断疾病:R(药品全称.剂型4口布包、先煎、后下,规格一行四味 剂量)病症治则 用法:一次 用 量、一日用药次数、用药 途 径。医师签字:剂数(剂)配方:诊费:药费:注射费:针灸费:理疗费:合计:_ _ _ _ _ _ _ _ _五、参考处方注:处方应该用拉丁文或中文书写,鉴于有些药物兼有中西药成分,如复方罗布麻片,感冒通片等,

6、也允许中拉合写,但一种药物不得同时用两种文字。常用液体如:10%葡萄糖注射液缩写为10%Inj.Gluco io麻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Inj、Glucosf et ChforidiQ氯化钠注射液为Inj.Nat ri.Chloridio鉴于各医疗单位输液处方多,每天需大量书写,为了简化,上述四种大输液可用下列简写:10%G S(10%葡萄糖注射液)。取G S(队葡萄糖注射液)。bS(氯化钠注射液)。%G N S(取葡萄糖盐水注射液)六、附件(-)50味代表性中药的分类及名称L解表药:麻 黄 紫 苏(苏子)薄 荷 柴 胡2清热药:石 膏 桅 子 黄 苓 黄 连 金 银 花 大 青 叶 连 翘 牡

7、 丹皮3泻下药:大黄4祛风湿药:独 活 秦 无5化湿药:蕾 香 厚 朴6利水渗湿药:茯苓 车前子(车前草)茵陈Z温里药:附子 干 姜(炮姜)8理气药:陈 皮(橘核)木香 枳 实(枳壳)9消食药:山楂10.止血药:白 茅 根 三 七 白及1L活血化瘀药:川 苛 丹 参12化痰止咳平喘药:半 夏 贝 母 杏 仁13安神药:酸枣仁14平肝息风药:石 决 明 钩 藤 天 麻15补虚药:人 参 党 参 黄 黄 甘 草 杜 仲 当 归 熟 地 黄 白 芍阿 胶 沙 参 枸 杞 子16收涩药:五味子(二)20首代表性方剂的名称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逍遥散、五味消毒饮、葛根苓连汤、理中汤、四

8、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越鞠丸、血府逐瘀汤、平胃散、补阳还五汤、茵陈蒿汤、八正散、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三)15个常见病证感冒、咳嗽、眩晕、胃痛、胁痛、头痛、痹证、中风后遗症、泄泻、中暑、疮疡、月经不调、痛经、积滞、瘁腮。(四)常见筋伤病证肩关节周围炎、单纯性指关节扭挫伤、腕关节软组织扭伤及劳损、单纯性腰部扭伤、膝关节扭挫伤、踝部扭伤。七、处方书写具体要求:L处方书写时文字要工整,自己要清晰,不得涂改。2患者姓名要写全名,不 得 写X先生、X女士,年龄要写实足年龄,不 得 写“成”字样。3病症填写要简明扼要写出主症、舌苔、脉象。4中药饮片处方书写按君、臣、佐、使(一行四味)的

9、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剂量以“3为单位。中药饮片注明内服、外用、特殊用法、为末,一日多少付,一 日分儿次用。5医师签名要签全名,不得用姓氏表示,字迹要清晰可辨,并不得任意改动式样。二.五脏六腑解 释 五 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

10、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 器 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 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利病理变化的概括。因

11、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L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

12、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

13、循经。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 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7.肝与肾:肾藏精,肝

14、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a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 须 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 谓“肺为贮痰之器,

15、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1 Q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腑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

16、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