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6547110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147 大小:2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博罗华侨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注: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应 对 高 考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第1题:湖水中的藻类主要有浮游藻和附着藻(附着在水中物体表面)。浮游藻大量繁殖可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变差,浮游动物以浮游藻为食,排出的营养盐能促进藻类的生长。为探究浮游动物对藻类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取湖水注满塑料桶均分为两组,一组定期去除部分浮游动物(处理组),一组作为对照,每周向水桶中添加等量无机氮、磷以维持营养盐需求,2个月后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8 01 5 01 2 09 06 03 00r l

2、e3a)-寿开耀疝1&(1)塑料桶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 _ _ _ _ _ _ _ _ _ _ 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2)浮 游 藻 和 附 着 藻 的 种 间 关 系 是。实验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减少对两 种 藻 类 的 影 响 情 况 为,试分析原因:O【答 案】(1).群落(2).生 产 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3).竞争(4).浮游藻类的生物量降低,附着藻的生物量增加(5).浮游动物减少使水体中氮、磷浓度降低抑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浮游藻类数量减少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有利于附着藻光合作用的进行(附着藻可获得更多的氮、磷营养盐),促进了附着藻的生长试题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

3、自变量为是否除去部分浮游动物,因变量为浮游藻和附着藻的生物量,以及总氮磷量。与实验初始相比,对照组的浮游藻生物量增加较多,实验组增加较少;对照组附着藻生物量增加较少,实验组增加较多;对照组总氮磷量增加较多,实验组总氮磷量略有减少。(1)塑料桶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生物群落,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第2题: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具有高效抗病活性的脂类化合物,但提取量较低。内生青霉菌是位于黄花蒿体内的一类微生物。为研究不同处理的内生青霉菌对黄花蒿组培苗生长以及青蒿素合成的影响,设计实验流程如下。I 茎段一 丛生芽_ _ _ _ _ 心 根内生青毒素_ _ _ _ _ _

4、 _ _ _ _ _接种人培养液中振荡培养获取菌纹 .和培养液不碘理后加A一 组培苗I接卜各实脸组培养基对照91培养基测定培养一段各项指标时间后(1)图 中 茎 段 通 过 脱 分 化 过 程 形 成,过程中培养基主要区别在于(2)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与动物细胞培养液在化学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一 ,茎段组织发育成组培苗的原因是 的结果。(3)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及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对照组处理办法为一。过程中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的组培苗的应_以避免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且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应_组别处理方法结果指标蛋白质含量(mg.g-1)干 重(g)可溶性糖(%)青蒿素(mg g-1)对照

5、组2.1 60.0 5 45.12.9 8不同处理的实验组1组培养液和菌丝混合物制成匀浆,高压灭菌后备用4.5 20.0 5 96.5 04.0 72组分离培养液和菌丝,取培养液高压灭菌后备用3.6 70.0 5 96.0 14.2 43组分离培养液和菌丝,取培养液滤过菌丝后备用3.1 50.0 7 87.1 04.7 0注:过滤除菌是指用有孔的滤膜过滤培养液中的菌体及胞子。(4)据表中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较,1组处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从提高青蒿素的产量看,组处理效果最佳,原因可能是。【答 案】(1).愈伤组织(2).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例不同(3).不含动物血清(4

6、).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未接种青霉菌的培养液高压灭菌后备用(6).长势基本一致(7).接种多瓶(8).1 组中除了含有培养液成分外还含有菌丝(胞内产物和胞壁成分)(9).3(10).3组经过滤除菌,培养液中一些特殊的活性成分如酶类物质能够保持活性【分析】本题考查主要组织培养技术,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所给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详解】(1)图中茎段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可以调控愈伤组织的生芽或生根。(2)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与动物细胞培养液在化学组成上的主要区别动物细胞培

7、养需要使用动物血清;植物组织培养使用茎段组织,培养发育成组培苗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根据实验组的处理方法可知实验是研究不同处理的内生青霉素对黄花蒿组培苗生长以及青蒿素合成的影响,对照组处理办法为未接种青霉菌的培养液高压灭菌后备用。为避免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过程中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的组培苗应长势基本一致;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各组应接种多瓶,最后统计其平均值。(4)与对照组相比较,三个实验组的各项测定结果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 组处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根 据 3 个实验组不同的处理方法,推测可能的原因是1组中除了含有培养液成分外还含有菌丝(胞内产物和胞壁成分)。从提高青蒿素的

8、产量看,3 组处理效果最佳,原因可能是3 组经过滤除菌,培养液中一些特殊的活性成分如酶类物质能够保持活性。1组、2 组加入成分均经过了高压灭菌处理。【点睛】组织培养技术是在人为创造的无菌条件下将生活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茎段、原 生 质 体)、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以获得细胞、组织或个体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也就是说每个植物细胞里都含有一整套遗传物质,只不过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表达。第3题: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研究者以两性花植物一大豆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其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1)以甲、乙两品系作为

9、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E,分别测定亲代和F,代茎粗、一株粒重、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下表1。表1:亲代及F,代相关数据指标品系合X乙早F,率X乙 占E茎粗(m m).9.42.53.5株 粒 重(g)9.13.40.28.4脂肪(%)9.41.90.60.8蛋白 质(%)6.54.56.87.0结果表明,杂交子代F,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等方面表现出了杂种优势。相同两种品系的大豆正反交所得子代相关性状不一致,推测可能与 中的遗传物质调控有关。(2)进一步研究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发现在大豆基因组D NA上存在着很多的5-C C G G-3 位点,其中的胞嗑嚏在D N

10、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嗓咤。细胞中存在两种甲基化模式,如下图所示。CHj CH3.CCGG-一半甲基化-C C G G-全甲基化-CCGG-GGCC-GGCC-GGCC-CH3大豆某些基因启动子上存在的5 -C C G G-3 位点被甲基化,会引起基因与一酶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通 过 影 响 转 录 过 程 而 影 响 生 物 的 (填“基因型”或“性状”),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3)基因甲基化模式可采用限制酶切割和电泳技术检测。限制酶H p a H 和 M s p I 作用特性如下表2。表2:H p a I I 和 M s p I 的作用特性5 -C C

11、 G G-3Z甲基化模式H p aI IMs p I未甲基化+半甲基化+-全甲基化-+备注:(“+”能切割“-”不能切割)相同序列的D N A 同一位点经过H pa H 和 M sp I 两种酶的识别切割,切割出的片段(填“相同”或“不同”或“不一定相同”)。通过比较两种酶对D N A 的切 割 结 果 进 而 可 以 初 步 判 断。用两种酶分别对甲、乙两亲本及F,代基因组D N A 进行酶切,设计特定的,利用P C R 技术对酶切产物进行扩增,分析扩增产物特异性条带,统计5 -C C G G-3 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如下表3。表 3:亲代及F 代 5 -C C G G-3,位点的甲基化统

12、计结果品系总甲基化位点 数(%)半中基化位点数(%)全甲基化位点数(%)中7 6 9(5 6.9 2%)3 3 0(2 4.4 3%)4 3 9(3 2.4 9%)乙7 2 2(5 8.8 9%)2 8 1(2 2.9 2%)4 4 1(3 5.9 7%)甲6 X乙早F.6 0 3(4 8.8 6%)2 5 5(2 0.6 6%)3 4 8(2 8.2 0%)甲早X乙 台F.6 1 1(4 8.2 3%)2 6 4(2 0.8 4%)3 4 7(2 7.3 9%)表 3中所列数据说明正反交的杂种F,代均出现了 的现象,从而使相关基因的活性_ _ _ _ _ _ _,使 F出现杂种优势。【答案】

13、(1).茎粗、一株粒重(2).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3).R N A聚合酶(4).性状(5).不一定相同(6).是否甲基化及甲基化模 式(甲基化模式)(7).引物(8).总(半+全)甲基化水平较双亲降低(9).增强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与亲本相比,杂种一代的茎杆更粗、粒重增加很多,二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正反交的结果表明,甲为母本、乙为父本,茎粗和粒重增加的更多一些。(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杂交子代F 在茎粗、一株粒重等方面表现出了杂种优势;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可能与母本细胞质基因的调控有关。(2)基因启动子上具有R N A 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若启动子上存在

14、的5 -C C G G-3 位点被甲基化,会引起基因与R N A 聚合酶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转录过程,最终影响生物的性状。(3)根据表格中中两种限制酶对不同甲基化模式的D N A 的切割情况判断,相同序列的D N A 同一位点经过H pa H 和M spI 两种酶的识别切割,切割出的片段不一定相同;通过比较两种酶对D N A 的切割结果进而可以初步判断是否甲基化及甲基化模式(甲基化模式)。利 用PCR技术对酶切产物进行扩增时,需要设计特定的引物。根 据 表3数据分析,正反交的杂种F代均出现了总(半+全)甲基化水平较双亲降低的现象,从而使相关基因的活性增强,使F,出现杂种优势。第4题:下

15、图为人体组织细胞及其相关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在 个 体 发 育 过 程 中,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 的 结 果。(2)甲、乙细 胞 内 产 生C0?的场所是,两 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o(3)若 甲 表 示 胰 岛A细 胞,则表示,从 开 始 合 成 到 分 泌 出 细 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4)若 甲 为 甲 状 腺 细 胞,则 其 分 泌 物 被 输 送 到 靶 细 胞(乙)时,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成 分)结 合,引 起 靶 细 胞 原 有 的 生 理 活 动 发 生 变 化,则 甲 一一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的 功 能。【答 案】第5题:医生发现,某患者在过去几年中,经常使用各

16、种抗生素,而且档次越来越高,致使体内出现“超级病菌”。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超级病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A.B.C.D.【答案】C第6题:.边境牧羊犬被喻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狗狗,其毛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控制。第一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为显性(B),棕色为隐性(b)。第二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是显性(E),颜色不表达为隐性(e)。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狗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让一只棕色的狗与一只黄色的狗交配,所生小狗全为黑色,用子代雌雄黑狗互交,结果生下的小狗有黑色、黄色和棕色三种体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实验中,亲 代 棕 毛 狗 和 黄 毛 狗 的 基 因 型 分 别 是、。(2)理论上说,R中 各 种 表 现 型 及 其 数 量 比 应 为,其中黄毛狗的基因型及其数量比应为,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