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文阅读的副中央凹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24KB
约26页
文档ID:456503396
中文阅读的副中央凹_第1页
1/26

中文阅读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词n的语义透明度对词n 1加工的影响白学军、胡笑羽、闫国利(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心理学报》2009年•第41卷•第5期摘要研究探讨中文阅读中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是指副中央凹处词的特性对中央凹处词汇加工的影响实验以27名大学 生为被试,采用句子阅读材料,考察词n的语义透明度特性对词n - 1(高频、低频)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词n的语义透明度的高低对词 n - 1 (高频、低频)的加工没有影响,没有出现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实验结果支持E-Z读者模型的假设关键词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语义透明度;眼动;序列加工;平行加工1引言在一次注视中阅读者能获取多少有效信息,这是阅读的眼动研究关注的 一个基本问题阅读是由注视(fixation)和眼跳(saccade)组成的过 程读者通过眼跳,使新的信息落在注视点的中央位置一一视网膜上的 中央凹处(1°至U2°视角),在这个区域视敏度最高中央凹之外(双侧 视角为10左右)的区域是副中央凹处,这一区域的视敏度显著下降 对阅读的知觉广度研究发现,副中央凹处视觉信息的提取影响着中央凹 处词语的注视时间(Rayner, 1998),这使研究者清楚的认识到副中央凹 处的信息加工在正常阅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副中央凹处词语的特 性对中央凹处词语加工的影响被称为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parafoveal-on-foveal effects)而究竟副中央凹处词语的何种特性 会引发这一效应,已有研究结果没有达成一致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是否仅限於副中央凹处词汇的视觉和亚词汇特性(如拼音文字中的词形 和首字母信息),还是也可以由其词汇和语义特性引发?这一问题也是两 个基本的眼动控制模型假设一一平行加工和序列加工的分歧所在另外, 目前关於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的方向性还不确定,即副中央凹处词(词 n + 1)的加工难易程度与中央凹处词(词n)的加工效率的关系从这 一角度,已有研究对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 同向效应,即词n + 1的加工难度和词n的加工时间呈正比有 研究发现词n + 1的视觉特性和词汇语义特性引发同向副中央凹一中央 凹效应Vitu, Brysbaert,和Lancelin (2004)让被试阅读相邻两个词, 发现词n + 1和词n的正字法相似度和相对频率会影响词n的加工,在 高频词n及低频词n + 1的情况下产生同向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即相邻两个词的正字法相似时,词n的阅读时间变短。

Murray (1998) 的研究中要求被试判断两个句子是否一样,结果发现如果词n + 1不能 帮助读者理解句子,那麽对词n的注视时间会有所增加还有研究利用 边界范式发现,如果词n与词n + 1的意义相近,那麽词n的识别时间 会短於不相近条件(Inhoff, Starr, & Shindler, 2000)此外,近期 还有基於语料库的研究也发现,在词n为短词的情况下,词n + 1的词 长和词频引发同向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Kennedy & Pynte, 2005; Kliegl, Nuthmann, & Engbert, 2006)这些实验结果支持了注意梯度 导向模型(guidance by attentional gradient, GAG)的假设GAG 模 型是一类以平行加工假设为基础的眼动控制模型,主张在知觉广度之内 的词加工是同时进行的GAG模型假设注意梯度分布在知觉广度的范围 内,因此,词n与词n + 1可以被平行注意和加工其中,较为典型的 SWIFT模型主张知觉广度内的词是被分布式加工的(distributed processing),注意资源呈梯度分布在以知觉广度为范围的窗口内,中央 凹处由於视敏度最高,词获得的注意资源最大,词汇激活水平最高。

随 着与中央凹距离的增大,视敏度逐渐降低,注意资源呈梯度下降趋势, 词汇激活水平也随之降低同时,词素水平的激活也对词汇通达有贡献 当副中央凹处词的加工遇到困难时,就会得到更多的注意资源,从而使 中央凹处词的加工变慢这种同向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在词n加工 负荷低(短词、高频)的情况更容易出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所剩注 意资源更多,词n+1容易得到加工(Engber t. Long tin, & Kliegl, 2002; Kliegl, et al., 2006;刘丽萍,刘海健,胡笑羽,2006)2) 反向效应,即词n + 1的加工难度和词n的加工时间呈反比这 一效应从词n + 1的视觉特性和词汇语义特性两方面都有实验证据有 研究在词n和词n + 1中加入空格,结果发现与一个空格条件相比,词 n阅读时间在两个空格条件下更短;当词n + 1为长词时,词n的注视 时间更短(Drieghe, Brysbaert, & Desmet, 2005)Kennedy (1998) 研究发现,在词n + 1更难加工的情况下(低频、长词),词n的凝视 时间变短Kennedy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Kennedy, Pynte, & Ducrot, 2002; Kennedy & Prynte, 2005),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还受到词 n 的词长影响。

短的词n加工受到词n + 1词汇特性(如词频)的影响, 表现为反向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长的词n受到词n + 1亚词汇和 前词汇特性(如首字母信息量和正字法熟悉度)的影响,表现为同向的 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限定在短的词n + 1情况下)据此,Kennedy 等认为,产生反向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是由於副中央凹处加工变难 时,会吸引注意,使得读者更早地计划下一次眼跳,从而导致中央凹处 信息的加工时间变短,这一现象被称为吸引者假说(Kennedy, Murray, & Boissiere, 2004)在此基础上,Kennedy等提出可视性假说(visibility hypo thesis),强调知觉广度内词n和词n + 1的加工互相影响可视 性假说假设主张,在词汇加工过程中有一个专门负责调节相邻词汇加工 的机制,它调整眼动系统指向知觉广度内词的最佳可视位置,并执行一 系列的词内和词间眼跳当词n为短词时,对词n + 1可视化程度高, 词n + 1的词汇特性可影响词n的加工;而当词n为长词时,对词n + 1可视化程度低,词n + 1的亚词汇特性影响词n的加工(Pynte & Kennedy, 2006)。

3) 不确定效应,即词n + 1的加工难度和词n的加工时间的关系不 确定有研究发现词n +1的词频对於词n的注视时间并没有影响(Rayner, Fischer, & Pollatsek, 199)还有研究选取有威胁性的情 绪词汇作为词n + 1,发现在预视条件下,词n + 1的情绪语义对词n加工没有影响(Hy6n^ & Haikio, 2005)Hyona 和 Bertram (2004)的 一系列实验是在词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句子阅读中词n + 1词频对词n注 视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的方向不确定一些研 究在同一实验中既发现了同向效应,又发现了反向效应( Pyn te &Kennedy, 2006; Kennedy & Pynte, 2005; Kliegl, et al., 200)对 此,Reichle等认为,词n + 1的预视对於词n加工的影响还有待深入 研究,且需要推及正常文本阅读之中不确定效应可用序列注意转换模 型(sequential attention shift, SAS)来解释SAS 模型主张,语义 加工是序列的在加工词n时,虽然词n + 1部分被加工,但读者每次 只加工一个词,加工顺序是先加工词n,再加工词n + 1。

以SAS模型 为基础的E Z读者模型主张,词的视觉加工信息可以被平行加工,而之 後以语义理解为目标的词汇通达阶段则是序列加工的在词n + 1不易 被跳读时,其语义方面的特性不会影响词n的加工,不会出现副中央凹 一中央凹效应(Reichle, Rayner, & Pollatsek, 2003;胡笑羽,刘海 健,刘丽萍,臧传丽,白学军,2007)综上所述,根据序列加工的眼动控制模型,在副中央凹处词不易跳读时, 副中央凹处词的词汇与语义特性不会影响中央凹处词的加工根据平行 加工的眼动控制模型,副中央凹处词的词汇与语义特性可以影响中央凹 处词的加工因此,有关副中央凹处词的词汇和语义特性的副中央凹一 中央凹效应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前人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以词为单位的词n + 1特性所引发的副中 央凹一中央凹效应,而极少关注词n + 1的词素特性SWIFT模型主张, 词n和词n + 1是一个分布式加工的过程,同时词素特性也影响着整词 加工因此,开展词n + 1词素特性对词n加工影响的研究可更深入地 验证SWIFT模型的假设Hy6n^和Bertram (2004)研究发现,在芬兰语 阅读中,词n + 1的首词素频率对词n加工有影响,但其副中央凹一中 央凹效应的方向性不确定。

本研究选取语义透明度这一词素水平的语义 特性,考察在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处词的语义透明度对中央凹处词加工 的影响语义透明度是指复合词的语义可从组成复合词的各词素的语义 推知的程度,即整词与其词素的语义相关程度(王春茂,彭聃龄,1999) 有研究发现,不透明词比透明词更难以加工,前者的识别速度更慢(高 兵,高峰强,2005)还有研究以中文句子为材料,操纵双字词n + 1 中第二个词素的预视条件,结果发现在词n + 1第二个词素无法预视的 情况下,会影响词 n + 1 的加工(Yen, Tsai, Tzeng, & Hung, 2008) 这说明能否预视词n + 1的词素将影响词n + 1的加工本研究要探讨 的问题是,副中央凹处词素的语义信息与中央凹处词是否被同时加工? 换言之,副中央凹处的词素语义信息能否引发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其次,中央凹处词的何种加工负荷影响知觉广度内的信息提取这一问题 也需要深入研究以往的研究发现中央凹处词的词长对副中央凹一中央 凹效应有影响,但对於平行加工假设而言,最有利的证据是关於中央凹 处词的词汇特性对该效应存在影响,这样才能直接说明知广度内的语义 信息是可以被同时加工的。

Underwood, Binns和Walker (2000)研究发 现,中央凹处注视词的词频对该效应有影响,表现为注视词为高频时引 发同向的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但这一实验结果没有其他研究的支持(Kliegl, et al., 2006)在Underwood等人的研究中注视词的视角设 置为1°,该视角太小,所出现的效应可能不是副中央凹预视所导致的 据此,在中央凹词的加工负荷方面,本研究选定中央凹处词的词频特性 一方面,词频属於词汇特性,用它来检验平行加工理论较为合适;另一 方面,在中文阅读中,词长因素不适合作为加工负荷特性进行操作(彭 聃龄,邓园,陈宝国,2003)所以,在本研究中选择中央凹处词的词频 这一特性作为中央凹处词的加工负荷因素,以考察它对副中央凹一中央 凹效应的影响同时,在本研究中,中央凹处词和副中央凹处词都为双 字词,排除词长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最後,以往有大量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来探讨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边 界范式是将句子中的目标词设在一个隐形边界之後,当读者的注视点经 过边界时目标词改变由於在边界范式中有词的改变,而在正常阅读时 不会有这种情况,词的变化可能会对眼动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受眼跳 误差的影响。

所以在本实验中,将在正常阅读条件下探讨副中央凹一中 央凹效应本研究通过操纵中央凹处词加工负荷的大小(高频词和低频词)和副中 央凹处词的语义透明度的高低,探讨中文阅读中的副中央凹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