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6458609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摘要: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民族化开展进程中, 对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及吸收是其异质同构;创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不仅为流行歌曲提供创作素材, 还为戏曲艺术开展提供新途径。其中, 运用较多的是京剧元素, 其次是昆曲、黄梅戏、越剧、二人转以及粤剧等剧种。运用方式主要采用拼贴、交融、贯穿。起到唤起民族共鸣, 传统传承、创新等作用。然而, 在肯定其价值同时, 还应思索传统戏曲被碎片解构、拼贴后, 其所承载的完好传统意义如何被呈现、被认知等问题。关键词:当代; 流行歌曲; 戏曲音乐; 民族化;中国戏曲艺术起源于原始歌舞, 是以民间音乐为根底, 融入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

2、形式的综合舞台艺术。戏曲艺术历史悠久, 与印度的梵剧、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 戏曲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开展特征。其中与当代流行歌曲创作相结合, 即促进戏曲的开展、创新, 又为流行歌曲提供重要创作素材。鉴于学者们对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运用问题关注不多, 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 主要从戏曲元素运用类型、运用方式、文化价值及面临的问题与相关考虑等几方面进展阐述, 以期为中国流行歌曲民族化开展略尽绵薄。一、戏曲音乐元素运用类型1. 京剧音乐元素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剧种, 由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组成。京剧不仅因其雅俗共赏受到百姓们的喜欢

3、, 还因流派不断开展革新, 创作出众多家喻户晓剧目, 培养出梅兰芳等优秀京剧艺人而出名海内外。作为国剧, 京剧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及国音声韵, 被音乐创作者们争先运用到流行歌曲创作中。20世纪80年代, 姚明曲、阎肃词的?故土是北京?可视为较早运用京剧元素进展创作先例。1992年赵传在摇滚乐中首次融入京剧元素创作?粉墨登场?红极一时。随后, 朱德荣的?梦北京?、刘欢?情怨?等歌曲相继掀起京韵流行歌曲的热潮。这些歌曲很多是作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插曲, 成为当时此类流行歌曲的主要传播渠道。进入21世纪, 随着流行音乐的繁荣开展, 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等致力中国风流行歌曲创作群体出现。他们推动折京剧在流

4、行歌曲中运用与传承。这些作品更为时尚、多元。如陶喆的?Susan说?、王力宏的?花田错?、?盖世英雄?, TANK?三国恋?, 陈升?One night in Beijing?, 周杰伦的?霍元甲?等作品, 都是融时尚与传统为一体的佳作。此外, 这一时期, 以李玉刚为代表的京剧艺术家, 还用流行歌曲唱法演唱戏曲唱段, 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 昆曲及其他戏曲元素流行歌曲吸收其他戏曲音乐元素的主要有昆曲、黄梅戏、越剧、粤剧等形式。这些作品主要倾向于运用上述剧种中较为著名的唱腔。昆曲艺术一直以雅;而著称, 因用婉转流畅的水磨调;与后军突起的京剧形成了相异的艺术风格。王力宏运用昆曲唱腔创作的歌曲?在

5、梅边?属于较早运用的案例。他通过古典与现代的互相交融, 吟唱与饶舌唱法的交融, 在古今碰撞中打造全新的听觉盛宴。运用昆曲元素创作的流行歌曲还有陈升?牡丹亭外?, 这是他2022年出版的专辑?美丽邂逅?中的作品。这首歌曲除了运用昆曲旋律还运用了黄梅戏唱腔音调。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先后创作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优秀作品。借用黄梅戏唱腔旋律的流行歌曲除了?牡丹亭外?, 还有后弦的?西厢?和吴琼的?对花?等。除了昆曲及黄梅戏在流行歌曲中运用, 越剧的经典唱段也成为当时被改编的代表唱腔, 如维也那?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仅采用同名越

6、剧名称, 还融入了该唱段的经典旋律音调。此外, 歌曲?新天仙配?引用黄梅戏?天仙配?的歌词和旋律, 参加了男女重唱的新形式。其它运用戏曲唱腔元素的还有来自粤剧的夹子道的?绝恋帝女花?, 以及运用二人转因素的庞龙?家在东北?等。二、戏曲音乐元素运用方式1. 拼贴式运用戏曲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大都是采用插入、拼贴的形式进展创作, 形成歌中夹戏的特殊旋律款式。这种创作方式简洁、便利, 详细做法是将某一戏曲著名唱腔选段截取出来, 插入到歌曲中, 从而为歌曲打上运用戏曲元素的中国风;标签。如陶喆的?Susan说?, 便是在歌曲中插入了京剧?女起解?中苏三押解的经典唱段: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7、未曾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再如, 王力宏在创作的歌曲?盖世英雄?中, 那么直接邀请京剧净角大师演唱千魂百转的霸气傲中原, 王者扬烽烟, 力拔山河天, 宏威征凯旋;经典唱腔, 为原歌曲增色不少。这比起由歌手自己演唱京剧的传统韵味更足。2. 贯穿式贯穿式与拼贴法相区别, 主要运用戏曲唱腔中特性音调, 或将调式特性音屡次贯穿在作品中, 呈现独特的传统戏曲音乐风格。这些戏曲音乐元素可以是交融于唱腔旋律中, 也可以伴随旋律屡次出如今前奏、间奏中。这种方式使得戏曲音乐与旋律音调、歌曲风格交融的更加严密。而相比下, 拼贴式手法的拼贴痕迹更为明显、稍显僵硬。此类歌曲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前后

8、三次穿插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段旋律片段, 共同营造古香古色, 又具有现代气息的黄梅戏风格流行歌曲。3. 交融式交融是一种创新的改编手法。即采用了戏曲音乐元素, 但又对其进展新的改编、开展为一首真正交融戏曲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作品。如?牡丹亭外?的歌曲旋律不仅交融了昆曲与黄梅戏元素, 歌词也将?牡丹亭-惊梦?中的戏词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改成可我最爱是天然;。此外, 借用戏曲演唱法也是交融式编创法之一, 如?花田错?中运用京剧拖腔, 将歌词最后一词拉长, 交融饶舌转音唱法, 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刘欢?情怨?歌曲末尾处也参加京剧的拖腔, 韵味即出, 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用。而?One nigh

9、t in Beijing?那么是在行腔咬字上都借鉴京剧演唱方法。此外, 戏曲器乐伴奏等常常采用此种方式交融于歌曲中, 衬托气氛, 如王力宏?心中的日月?中将戏曲伴奏中二胡等乐器引入, 制造浓重的戏曲音乐气氛。三、文化价值1. 唤起民族共鸣民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作为民族审美心理的一种传达媒介或外化形态, 它的力度, 频率, 周期等恰好同本民族审美心理的律动相一致。物理的力 (声波) 同心理的力 (审美习惯) 二者获得了高度的和谐, 因此可以激起本民族听众的审美愉快。; (1) 而将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歌曲创作中, 得到受众们的喜欢, 根本原因是可为其带来新奇感, 同时, 还可唤起民族文化共鸣。戏

10、曲音乐元素在流行歌曲中融入可以唤起人们的文化共鸣, 也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审美心理构造所使然。它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至今经久不衰的核心动力, 通过流行歌曲这样的外化形式, 不断地被稳固、被强化, 从而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自信, 防止在全球化大潮中被他文化所同质;。2. 传承戏曲艺术文化是一个民族开展的内在基因。它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开展而传承、开展。虽说, 每一个时代都有会自己的时代曲, 然而, 不管是何种新的音乐都无法与传统完全割裂开来, 或者可以说大都是为传统穿上了新的衣裳后再次粉墨登场。大量融入了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 促成了21世纪以来新的音乐时尚, 他们被人们所喜欢、所传唱。抛去外在形

11、式不谈, 音乐的词句之间依存的仍是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老传统, 流淌着是那无法抹去的浓重传统戏曲意蕴。也许年青一代人, 很少再走近戏台理解戏曲, 但他们可以从喜欢的流行歌曲中感受戏曲魅力、学习戏曲的唱腔、热爱这古老的文明宝藏。3. 推动传统创新创新是一切事物开展的必然趋势, 音乐与传统亦是如此。正如上文所说时代亦有时代曲;。每一个时代生活的人都会努力地赋予传统新的外壳, 这是人类求新存异的心理所使然, 也是为了更好地迎合事物迂回开展趋势。流行音乐发起于欧美, 传入中国后便成为80年代中国人的音乐口粮。在经历了西北风、港台风等流行风暴后, 中国风的兴起即可视为人们对传统的召唤, 也可视为人们对传统

12、在当下存在方式的新看法。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行装安排传统的再次出场, 这些都可看作复古;思潮背后的创新动因。无论如何, 创新与固守是一对无法分割的文化动因, 互相依存, 互相促进。因为, 任何文化传统都需要在停歇、回忆的过程中继续生根、开展、壮大。四、问题与考虑流行乐坛中国风;的创作趋势, 推动运用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创作的流行歌曲作品的开展。然而, 这种被视为时髦;的创作手法, 在大量的跟风者批量消费后, 作品本身的质量开场令人堪忧, 越发显现其时髦有余, 真诚缺乏; (2) 的艺术弊端。为了不断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满足受众们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 一些没有任何音乐专业背景的作曲家;、歌手;都可信手

13、拈来地从各戏曲艺术中, 截取戏曲唱腔生搬硬套地拼贴起来。将各种戏曲伴奏乐器与时尚编曲混搭为一团, 营造所谓的戏曲时尚风情;。此般做法, 确实是到达了制造视觉、听觉新奇感受的目的, 讨好了受众, 尤其满足了青少年群体对具有民族审美意蕴的传统戏曲的好奇心。然而, 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别离出来的形象汇成一条共同的河流, 生活以前的那种统一性永远地失去了。; (3) 这样断章取义, 也不可防止使得早已对传统生疏的受众们, 建立一种所谓快餐传统;的文化观念。而戏曲传统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也将在剪切、拼贴的过程中被无情地碎片化。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 这种做法假如开展成为理所当然的文化审美定势, 必然会影响

14、传统戏曲艺术的完好传承、开展, 影响受众们对传统戏曲的深化理解, 消解传统戏曲的传统文化生命力。因此, 如何在创作过程中进展恰当地引导, 延续被符号化了的戏曲风流行歌曲的文化传承使命, 是值得音乐工作者所深思的问题。而音乐创作者, 也应对传统抱以敬畏、真诚的态度, 不应将传统沦为获取商业利益的牺牲品, 让祖国下一代成为快餐传统;的可悲消费者。参考文献施咏.中国民族器乐曲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人民音乐, 2022 (7) .【2】施咏.什么是中国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民族化;视野下的概念辨析.中国音乐, 2022 (7) .金兆钧.1994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局势和忧患.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 (4) .赵朴.从西北风;到中国风;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影响刍议.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 (3) .武敏.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交融.艺术教育, 2022 (12) .注释1 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中央民族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22年版, 第371页。2 马珺?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文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22年04月, 第58页。3 梅雨恬?中国风;歌曲:传统的现代奇观对流行歌曲中国;, 意向变迁的文本分析?.文艺评论, 2022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