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45759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1)a(2)AgClAgCl(3)漏斗、烧杯、玻棒(4)b、c、d(5)c(6)催化剂的质量,AgNO3的质量2009年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专题目标】熟悉高中常见题型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及技巧【经典题型】 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它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答题简单,评分容易、客观准确等优 点。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用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总之,这类习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一定作用。化学选择题的解法没有一个通用

2、的解法。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选择题的类型有多种,在结构上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由于选择题是从题干的信息和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因此解题方法上还是有其特点的。【题型一】 直接法【例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A)3种 (B)6种 (C)9种 (D)12种【点拔】: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2种氢原子可构成6种水分子,此外,2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3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9种。即:H216O、H217O、H218O、D16O、D 17O、

3、D 18O、HD16O、HD 17O、HD 18O。【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Fe2+ +Cl2 Fe3+ +2Cl(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 +OH +HCO3 CaCO3+H2O(C)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FeS +2H+ Fe2+ +H2S(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4OH AlO2 +2H2O【点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常考点。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规则对各个备选答案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全面作答。(A)中质量守恒,但电荷不守恒;(C)中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产物应为

4、Fe3+、S、NO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符;(D)中氨水碱性比较弱,不可能和Al3+反应生成AlO2 ,它们的反应产物应为氢氧化铝,因此该离子方程式也与事实不符。【规律总结】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直接求出答案,然后再跟选项比较找出正确选项。【题型二】 筛选法【例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Mg2+ 、SO42 、Cl (B)Ba2+、 K+、OH、NO3(C)Al3+、Cu2+、SO42 、Cl (D) Na+、Ca2+ 、Cl、AlO2【点拔】离子共存题是高考题的常考点之一。本题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pH=1,表明溶液为强酸性溶液,二是无色溶液。按此两个条件

5、再加上离子是否共存对各个选项进行逐项分析。(A)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且为无色,符合题意;(B)组离子为无色,可以共存,但其中的OH与H+不能共存,应予排除;(C)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其中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也应排除;(D)组离子中AlO2在酸性条件下会迅速水解而不能共存,也应排除。【例2】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液态变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

6、态水是分子晶体【点拔】本题是一个信息给予题,读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题给信息知,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表明水由液态变玻璃态其体积不变;此外,“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因而答案(A)(B)(D)错误,【规律总结】又称排除法或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将选项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排除,加以淘汰,剩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经典题型】 简答题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表述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7、简答题是填空题的变形,即把空格变成问句,所以它们的功能基本相似。它不但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但用来考查考生是否“知其然”,还要考查考生能否“知其所以然”。解题时首先要紧扣题意,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其次回答问题时,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练,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题型一】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要求根据题给事实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并说明其原因或目的,最后阐述结果

8、,作出正确答案。【例1】(1)明矾具有净水作用,但某些工厂用FeCl3代替明矾,简答FeCl3净水作用的原理。(2)用石灰抹墙有硬化过程,水泥砌墙也有硬化过程,比较其硬化原理。(3)在铸造工业中常将水玻璃与石英砂混合制成模具,然后将模具浸泡在NH4Cl溶液中使之定型,简答其工艺原理。【点拔】这是用元素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产中化学问题的简答题。根据题意分析,用AlCl3可净水,其原理是AlCl3为弱碱强酸盐,Al3+发生水解产生Al(OH)3胶体,其表面积大吸附水中杂质,达水净化目的。而FeCl3溶液中Fe3+水解程度也很大,也能生成Fe(OH)3胶体,达净化水目的;石灰抹墙硬化是Ca(OH)2与

9、空气中CO2反应,生成CaCO3的结果,而水泥硬化是硅酸盐与水作用,生成胶状物,胶状物发生凝聚,生成强度大的晶体的结果;定型固化:水玻璃成分是Na2SiO3水溶液,而SiO32-水解程度大,其溶液呈碱性SiO32-+2H2O H2SiO3+2OH-;NH4Cl溶液中,NH4+水解,溶液呈酸性,NH4+H2O NH3H2O+H+。两溶液相遇,使两者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不溶性H2SiO3把石英砂粘结起来,使之定型。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2】酸雨主要是由燃烧含硫燃料时所排放的尾气中的SO2造成的。现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某份雨水样品的pH值:请回答:

10、在测定时间里,雨水样品的PH值变小的原因。【点拔】这是有关SO2、H2SO3的性质联系实际的环境化学测试题,只要熟悉含硫燃料燃烧排放的SO2、H2SO3的性质,就能准确解答。在简答中可用化学方程式配合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要注意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既有弱酸性又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O2氧化成H2SO4,而H2SO4为强酸,因此雨水的pH值减小。特别需注意pH值的不断减小,c(H+)不断增大,不应认为是SO2续溶解雨水中造成的,因空气中SO2含量不可能很大,而SO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40),雨水对SO2吸收不是缓慢进行。【规律总结】简答题的解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化学简答题主要

11、考查综合分析、比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说明的理论根据,然后搞清因果关系。表达时要求条理清晰,化学用语准确,文字叙述简捷明了。【题型二】分析判断法 此法要求考生根据题设情境先总结、归纳、分析、判断、统摄成规律性的结论,再按此结论来作出对限定条件下的判断、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1】已知有下列反应: (1)CuSO4+H2S=CuS+H2SO4(2)Br2+H2S=S+2HBr或4Br2+H2S+4H2O=H2SO4+8HBr依下述方法之一可以测定被污染空气中的H2S含量:将已知体积的空气通过溴水或CuSO4溶液并测定其电导变化(电导即溶液电阻的倒数,表示溶液

12、的导电性能,当离子浓度不太大的时候,电导随离子浓度近似地成正比关系)。上述吸收剂之一可用来测定很大浓度范围的H2S含量(每立方米空气中含050毫升H2S);而另一种吸收剂用于低浓度范围的H2S含量(每立方米空气中含05毫升H2S),但是后者有很高的灵敏度。试指出分析情况下选择吸收剂的依据。【点拔】这题是信息给予题,也属于综合评价题,考查自学能力。通过阅读题干内容,分析出其中要点,即未学过的新知识:电导与离子浓度有近似正比关系;从题干中反应,H2S是弱电解质,反应后转化为强电解质。随反应进行,离子浓度不断增大,因此电导增大,故可测知H2S的含量;两种吸收剂溶解度不同,CuSO4易溶于水,所配溶液

13、浓度大,故可吸收H2S的量就大;而Br2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故吸收H2S的量就不大,两种吸收剂分别适合测定H2S浓度大范围及浓度小范围的要求。根据(1)反应,生成H2SO4溶液离子浓度大,即H2SO4完全电离H2SO4=2H+SO42-,1molH2SO4电离3mol离子,而原CuSO4也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uSO4=Cu2+SO42-,1molCuSO4,电离出2mol离子,显然反应后离子总浓度增大,因此增大电导性能,而且CuSO4易溶,可配制浓度大的溶液,吸收H2S容量大,从而适用于测定高浓度范围的H2S的污染空气。由反应(2)可知由Br2吸收弱电解质H2S后,生成2mol强电解质HBr(

14、或1molH2SO4或8molHBr),离子浓度明显增大,电导也随之增大,所以可以更精确测定H2S的含量(灵敏度大)。但因Br2水不能制得高浓度溶液,因此溶液吸收H2S容量有限,从而适用于测定低浓度范围的H2S污染空气。本题考查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评价能力,题干给出材料新颖的信息知识,应通过阅读准确分析提供信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抓突破口,培养严密、科学的思维能力。【例2】解释下列实验问题:(1)浓盐酸易挥发,使产生的气体中含杂质HCl,为什么实验室还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而不使用稀盐酸?(2)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且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3)实验室用Na

15、2SO3固体和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时,既不用稀H2SO4,也不用浓H2SO4,而是用中等浓度的H2SO4,为什么?【点拔】 (1)因为用稀盐酸与MnO2反应几乎得不到Cl2,所以尽管能引入杂质HCl也只好使用浓盐酸。制得氯气中的HCl杂质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2)电石CaC2与H2O反应生成C2H2气体是一个很剧烈的反应。所以应设法控制反应,适当降低速度。将H2O换成饱和食盐水,可以降低H2O分子的浓度、减慢反应速度。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可以减小水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减缓反应速度,使气体平稳放出。(3)SO2气体易溶于水,溶解度为140,但比起HCl、NH3,又小得多。Na2SO3与H2SO4反应产生SO2气体,本质上是离子反应。所以使用浓H2SO4时,由于C(H+)太小(浓H2SO4中主要为H2SO4分子),反应十分缓慢。但如果用稀H2SO4,反应体系中的水太多,SO2又不易逸出。所以用中等浓度的硫酸即可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既可保证有较快的反应,又可减少SO2损失。【规律总结】考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式的思维活动,这实际上是认识科学、认识自然的思维方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