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6447761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共圆中国梦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的第八课第二框内容,在第八课第一框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以及实现中国梦的蓝图,本节课主要是来学习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和做自信中国人。本节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了解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我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本课教学是全书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学生正确理解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懂得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是全书教学内容的落脚点。我的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1、导入环节的设计:我采用了教材上的运用你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教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

2、,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设计意图:通过采访、了解身边人的中国梦和交流自己的梦,并思考实现梦想所需要的条件,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代进步对于个人梦想的作用,为后面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2、自学提纲的设计:共六个问题,并在问题的后边标清页码、重难点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提纲,把学习目标具体化。3、教学的主体过程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观看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视频感受十三五成就,分组完成教材p112探究与分享。紧接着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本节课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如何实现中国梦?教师着重讲解三个小问题: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四个全面,三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设计

3、意图:通过视频更直观的了解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整理并记录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决心和骄傲感,为后面学习做铺垫;四个全面今年发生了新变化,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为什么变化很有必要;通过播放抗疫中的中国力量视频让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这个观点,同时也为后边学习奋斗、实干做了铺垫。活动二:观察身边劳动者的手,谈谈你的感悟。用几幅图片来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这的手,体会梦想只有在劳动者手中才能变为现实。设计意图:实现中国梦从国家层面过渡到个人层面,同时引出奋斗的观点,让学生明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活动三:寻找自信中国人。通过

4、几个短小的视频呈现自信中国人的形象,从而让学生概括出我们自信的根本所在、自信中国人的表现。同时让学生根据几幅图片和阅读教材p116探究与分享来理解如何做自信中国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自信中国人的应有表现,并能从中总结做自信中国人的要求。最后,通过畅谈收获、教师寄语和齐声朗读,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情感上也得到升华。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在教材挖掘和使用方面做得较好,各个环节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并采用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积极思考等形式很好突破难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体地位充分表达。然而两天学习听课下来,特别是听了石中华、王玮玮、郭亚红三位名师的课,我感觉自己还可以

5、有许多改良的地方。听了她们的课,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1、课堂的本质是什么?是灌输还是生成?是引导得出结论还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几位教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就是逐步引导学生进展思维的过程。他们在课堂上不怕学生出错,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课堂有预设,胸中有预案,素养很高,无论学生怎样答复,她们都能引导回来。而我总是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却不管他们到底理解不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夹生现象,学生的思考过程被教师所代替,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意思考了,思维得不到锻炼,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2.、课件的作用是什么?是起到辅助作用,还是束缚了我们上课?几位名师的课件我想用一句广告词来评价,那就是简约,不简单。光看课件看不出太多,但在课堂上他们娓娓道来的引导、画龙点睛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我在课件上花费太多时间,却被课件所束缚,每张幻灯片是很清晰,但却没有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没有很好的挖掘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两天的学习虽然已经完毕,但它带给我的收获和反思,会激励我持续改良自己的课堂教学,持续成长,期待下一次的美好遇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