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641436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摘要摘 要:语境是学生情感与文本交流的桥梁,恰当的运用语境知识分析文本可以使两者的情感和谐地交融,进而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摘 要:语境是学生情感与文本交流的桥梁,恰当的运用语境知识分析文本可以使两者的情感和谐地交融,进而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境分析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方法。语境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上下文语境中的信息内容;体会情景语境中人物独特的心理情感;利用社会文化语境进一步补充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语境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2、的具体运用方法是:准确把握上下文语境,从细节处深挖内涵;巧用情景语境,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推敲;结合背景语境,鞭辟入里地探究文本深意。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境 作用 运用方法一、语境的含义及功能言语环境,即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现实环境,是一篇文章内在的表现环境与条件,大致分为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以及接收者准确的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是在每一个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展开的。关于言语环境的具体含义,王建华教授总结为以下三种:一是指上下文的关系,即某一语言片段前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指狭义的语境;。二是指使用语言的外部环境,即言语行为中特定的语用主体等主观因素和时间、地点、

3、背景知识和时代环境等客观因素。三是指语言环境和语言外部环境的总和,即广义的语境;。1在具体的文本分析或教学中,虽然这些语境要素并不一定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是都可能限制或影响着全篇的内容、情节的发展或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和认识语境的构成要素并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透过承载信息的文字,纵观全篇,直观而全面的探究具体的言语环境下的文字所包含和传达的深层意义。另外,语境的功能和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的重要理论,它同语用的主体、话语等密不可分,通过对具体语境中的上下文、具体的话题、主体的背景知识等要素及其功能分析,可以加强动态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二、语境理论在中学

4、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走进文本的关键就是通过语言进入语境,只有结合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这三个方面,才能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才能深切地感受文章的情与理,实现与作者精神上的交流,实现真正地理解。这三方面的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如下:(一)上下文语境的作用-避免理解偏差上下文语境是指文本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上文和下文构成的语境。上下文语境的把握主要是关注词义、句法、修辞等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的恰当运用,因为语用意义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产生的意义,是受上下文的限制的,上下文语境发生了变化,表达意味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恰当运用在具

5、体上下文语境中出现的词义、句法、修辞等语言知识。比如,理解某个字或词的意义,若是单纯的按照词典中规范的意义来理解而脱离相应的语境的话,肯定会产生偏差,造成整体上的理解误区,例如: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雨之歌) 偷;字在此处是贬义的窃取;之意吗?如此理解恐怕就一下子就抹去了这首散文诗整体的美感和意境。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偷;字,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凸显了雨的珍贵,只有珍贵的东西才会有想拥有它的欲望。简而言之,学生需要体会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与相应的客观事物发生某种联系,此时它本身的意义就会发生转化,蕴含着某些临时性的

6、特定含义,即是词语进入具体的语境后产生的意义。而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展开的。(二)情景语境的作用-理解心理情感情境语境是与言语表达直接联系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处境、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及各种与言语表达式同时出现的姿势、表情等。情景语境是解读文本的重要依据,文本的作者常常利用情景语境来表情达意,它反映的是事件发生时的客观环境和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情景语境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复杂的情境语境的文字描写进行分析。例如,孔乙己对于自己偷书的辩解: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难倒孔乙己自

7、己不清楚窃;就是偷;吗?其实不然,从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的神情就轻而易举地看出他不过是在为自己不正当的行为狡辩罢了。 偷;是口头语,略显粗俗与低下,并不符合自己读书人的身份;窃;是书面语,虽是贬义词但是说出来文雅,在孔乙己看来虽是一样的意思,但是色彩却是不同的。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辩解时用古词语窃;,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结合情景语境不难分析出自命清高;的孔乙己不愿舍弃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仅存的尊严,也展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以及他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与可悲,是一个固守着老旧的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三、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在阅读教

8、学中,很多时候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字义、句义、段义,甚至篇章表层意义,但是未必明白语境下的深层含义,语文教学就去探寻意义之源,所以语境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但需要注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语境知识融会贯通于具体的文本分析中,而不是去传授具体的语境理论。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语用学素养,并运用相关理论去开发基于文本的教学内容,这种语用知识本身是内隐的,而不是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一)准确把握上下文语境,从细节处深挖内涵良好的语感和语境意识是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表现为在书面语的话语理解时,注意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不孤立地理解语言

9、片段,尤其是那些看似细小、不值得回味的亦或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需要精准地理解与感悟。学会联系上下文在这些地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比如,在背影一课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教师在聪明;处设疑引发学生思考,一方面对学生加强语境意识给予示范性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作铺垫。聪明;结合上下文语境,应理解为糊涂,不懂事;,实为反语,这是作者自嘲的话。其实反映了作者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不是聪明反而是很蠢,如今理解了父爱后对当时的自己不懂父爱的愧疚与谴责。这也是作者感悟父爱的情感变化过程的重要线索。(二)巧用情景语境,进行合

10、理的想象与推敲文本的准确理解需要具体的情景语境的支持,有的时候还可以伴随着读者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比如: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荷花淀)在指导学生读这一段的时候,首先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想象这一幅很美好、很形象的意境。人美、景美、情亦美。这种意境对小说主题的展现可谓是引玉之砖,如此美丽而富饶的家园,如此静谧而祥和的生活,岂能容得侵略者横行;如此勤劳美丽的人民,怎不晓以大义?通过情景下的联想启发理解,形象的画面或

11、是相关的知识点,建立联想,相互沟通。鲁迅先生的祝福是一篇极具民俗色彩的作品,小说中涉及到氏族社会遗留的婚姻民俗、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信仰与禁忌习俗、带有宗法等级和迷信色彩的祭祀民俗、社会制度等等。而鲁镇正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俗文化体系,在这个封闭又封建的体系中,一个又一个的封建陋习,犹如巨大的毒蜘蛛网,将祥林嫂紧紧地围困在其中。四婶的一句话让用了两年工钱捐了门槛的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当然,如果不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来分析是无法判断和理解为何四婶对于祥林嫂再平常不过的举动竟如

12、此慌张,也无法明白祥林嫂为何顿时失神且无助,学生更加无法理解鲁迅先生借助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旧社会封建礼教对质朴的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以及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教师作为接受主体同教材交流,更要求教师对文本力求透彻理解。尽量拓宽知识面,恰当又合理地安排背景知识的容量,并且根据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以便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多种意义,做到真正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参考文献:1王建华.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2刘书香.浅谈语用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3).浅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来源:教学研究,作者:李子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