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456413204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0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22(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得分得分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1)故国神游,_,早生华发。_念奴娇赤壁怀古)(2)物有本末,_,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3)李密陈情表中“_,_”两句表明自己曾被晋朝官员先后推荐。2. 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城乡差距。可以说,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之一信息技术可被视为现阶段调节

2、城乡差距的一个均衡器它会产生“数字红利”效应持续科学配置信息技术资源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城乡均衡发展A. B. C. D. (2)今天对小宁来说有点特别:大伯七十大寿、舅舅迁居、同学新婚,他打算各送一幅对联。下列对联与所送对象最贴合的一项是( )甲春融花并蒂,日暖树交柯乙东风开画栋,旭日映华堂丙三千岁月春常在,六一丰神古所稀A. 甲联送大伯,乙联送舅舅,丙联送同学B. 甲联送舅舅,乙联送同学,丙联送大伯C. 甲联送同学,乙联送大伯,丙联送舅舅D. 甲联送同学,乙联送舅舅,丙联送大伯。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绪论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

3、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研究的是新时代

4、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一是

5、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与近代海派文化的解读和阐释,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上海在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定位的根本性不同,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东大都市的根本区分。二是空间的维度。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研判,要放在世界、中国、长三角和上海四重空间所构成的整体格局之中,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

6、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和趋势。面向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而海派文化就是体现上海全球城市卓越性的文化特质。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的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将引领江南文化的现代转化,为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关于新时代海派文化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当下阐释,本书以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基本遵循与主要指引,提出了具有内在联系且互为支撑的五个层面的特质和取向,包括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开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经世济用的实践路径,为海派文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提供了基本的

7、价值遵循。文化的存续不能脱离特定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海派文化的生成和嬗变过程见证了近代以来上海在中国和世界局势中的命运变迁。作为历史概念的近代海派文化曾经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城市标识,同时也成为某种无形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下,历史概念的海派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转型与创新,在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上都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当前,我们来重新审视海派文化的内在特质和价值取向,归根结底要思考的是上海的当下和未来如何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化上海。(有删改)目录(部分)绪论第一章海派文化的历史流变与时代建构一海派文化研究的成果梳理二海派文化的生成演变和研究脉络

8、三海派文化内涵的多重视角四新时代海派文化与城市软实力提升第二章从传统到新变: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一江南文化的历史与变迁二江南文化的特征三江南文化的新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四从江南到长三角:海派文化的未来第三章海派书画的代际演变和群体评述第八章海派电影:紧贴时代脉搏反映市民趣味第九章海派学术:江南家国与世界一海派学术述要二江南底蕴与世界眼光三国家情怀与地方意识四求新精神与务实态度后记3. 如果为这篇绪论选一个标题,以下最适合的一项是( )A. 什么是海派文化B. 新时代为什么还要审视海派文化C. 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时代局限D. 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4. 小宁刚见到这本书就产

9、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海派文化”不称作“上海文化”?他翻阅了目录,发现可以从这本书第_章第_节寻找答案。5. 以下关于绪论第段“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的原因的推断,不能根据文意得出的一项是( )A. 新时代海派文化仍然存续着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基因B. 新时代海派文化因城市定位的巨大变化而有了新特质C. 上海要建成卓越全球城市是由海派文化特质决定的。D. 整体空间格局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有决定性影响。6. 根据绪论和目录,以下对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关系的看法,作者不可能认同的一项是( )A. 江南文化可视作海派文化的根基。B. 海派文化可视作江南文化的升华C. 新时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

10、价值取向是不同的。D. 新时代语境中,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形态有别。7. 小宁认为,这篇绪论隶属于著作内容本身,如果缺失,有些研究内容在全书正文部分未见补足。请根据海派文化新论的绪论和目录,判断小宁的这一认识是否合理。(二) (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湖与港周拥军黄茅港就像扎着马步在村口的土墙上写标语的亚叔随手写的一捺:深深地锲进陆地的是捺的起笔又细又窄,只能放得下一口水井;靠湖的那头是捺的收笔,宽一些、阔一些,可以并排放得下四五条大货轮。那里连着湖。港外,一湖的水在那里奔着流着。港口,一条矮矮的土堤隔开了湖,也把一湖的奔流隔开了。奔流的湖没有留意港,它太忙碌,有太多的目的地在等着它。目

11、的地很远,动不动就是大码头、大商埠,它得铆着劲跑。港太普通了,还无法引起它的注意。没有人知道港从哪里来。这一代的黄茅港人出生时,港就在那里了,上一代或上一代的上一代黄茅港人出生时,港就在那里了。了解港的人都进了族谱,族谱像湖一样有很多支汊,一个支汊一巴掌大,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写着几代人,要从那里找出港的历史太难了。泛黄的古老的县志里提到过港,但每提到港时,总跟一场洪水或一场饥荒有关。一涉及洪水或饥荒,古老的县志里的文字,不是模糊了,就是欲说还休,让你只能去猜。就像很多族谱里的黄茅港人一样,他们出现,随后就在一场洪水中消失了,族谱里找得到他们的名字,他们最终的归宿,则需要去猜想。在黄茅港,所有的离

12、别都和湖有关。湖撞进村庄的那个清晨,田在水下、地在水下、房子也一半在水下的黄茅港人只能选择远行。远行还是只能选择走水路。逆着湖奔涌的方向,一只只摇摇晃晃的船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离开了黄茅港。鼓荡的风如一根根的缆,牵引着这些茫然的船。水在流,岸在移,船在晃,离开时,他们还是青涩少年,归来时,已是满头银丝。最不幸的是村里的汉爹。中年丧妻的汉爹,洪水后,他揣着家里仅存的一瓶酒,挑着一担行李,踏上求生路,一趟远行,从此不知所终,抛下一大堆儿女在泥泞中顽强地生长。每年的清明,他的家人,总要在湖堤上插几朵纸花,倒一瓶酒,声嘶力竭地喊几声,让一个漂泊的灵魂记起来时的路。湖水终于退了,像丧夫的寡妇,哭着,喊

13、着,跌跌撞撞,一步一回头地极不情愿地退回了湖里,昔日的浓妆艳抹被秋风剥去,它被还原成一条一掐就断的水带,像一个弃妇一样龟缩在湖心。水退后,湖安静了,堤开始热闹起来。堤也是岸,但它不是古岸,是全新的岸。岸已没有多少了.湖水冲击一次,岸就后退一点,退到湖都忘记它了,它就安全了,湖再也不来打扰它了。它也不再是岸了,有人急急忙忙地在它身上栽上了树,种上了庄稼,再后来,村庄也迁过来了,岸就正式结束了它作为岸的使命。尽管它的名字还带着岸的印记,但它和岸再也没有一点关联了。现在,岸的责任全给了提.堤其实也不再是原来的堤,原来的堤化成了一堆污泥。替代的堤离原来的堤有一段距离,新堤的位置已到了原来的湖滩上。在这

14、个位置修堤,堤内的那部分滩就不再是湖的了。了解湖的人都明白,夺属于湖的东西,这个决心很难下,但所有的黄茅港人都投了赞成票。湖夺去了太多属于黄茅港的东西,他们必须从滩上夺回来一些。滩是上好的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收成,就有了跟湖斗的底气。这样的工程靠一家之力不行,靠一族之力也不行,得靠港内所有人的力量。冬天来了,雪大片大片地落下,遮盖了湖,遮盖了滩,也遮盖了堤。现在的湖像刚出生的猫一样温顺,但并不是没有任何戒备的温顺。现在,它失去了争斗的能力,只能在雪下窥探,紧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和人斗了一辈子,和堤和岸斗了一辈子,它知道,一点点放松,就会导致满盘皆输。人、堤和岸输了还有退路,不过是从头再来,但湖输了呢?它会比人、堤、岸更惨。湖输了,湖域会被一点点地收束、蚕食,只能像一个刚过门的小媳妇一样畏畏缩缩地活在阴影里。这不是湖的性格,一条从远古奔涌而来的湖,从来没有忍让、迁就和屈服的习惯。它在等,等一个季节,等一场连绵不断的雨,等一次平山移路的山洪,它知道这道新堤拦不住它。历史上无数次破堤的记录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是没有人愿意去翻这些历史记录了,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堤上,都在被堤圈起来的肥沃的土地里。(有删改)8. 第段画线部分以“一捺”为喻体,请从构思的角度赏析其妙处。9. 分析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