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407898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业务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本文拟就此谈点浅见。一、加强风险管理势在必行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也就是一些不确定的未来因素,直接影响组织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这些目标包括政策和效益目标。对于银行风险来说,世界各国银行监管当局和我国银监会普遍遵循的国际规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明确了银行经营的三大风险即:一是以违约为标志的信用风险;二是以利率、汇率变化给银行带来可能损失为标志的市场风险。三是以内部制度失控、操作程序失误、员工违规、外部事件等导致可能损失为标志的操作风险。加强风险管

2、理,是当前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从农发行当前的的现状看,经营中的三大风险难以防控。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贷款违约时有发生。如:有的粮食购销企业不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挪作他用,有的农业小企业或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按借款合同约定还本付息等。二是市场风险加大。根据粮改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信贷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主要是面向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利率随市场行情变化升高或降低。但目前农发行对利率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相关管理人才缺乏,只把利率、汇率管理作为业务经营的附属职能,停留于对存贷款利率的简单管理,急需创新或引进先进的利率、汇率风险管理方法。三是内控管理难

3、度大。近年来,各级农发行在内控机制建设,防控操作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个别员工在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相关程序的操作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事故、案件时有发生。二、强化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银行是经营风险较大的行业,风险管理是银行永恒的主题。当前,在农发行经营的风险管理中,应当切实采取以下措施:(一)倡导科学理念,增强全员风险意识。一是要积极引导员工要明确一个观点,即“风险管理就是效益管理”的观点,走出目前在认识上存在风险就是损失,风险管理等于损失管理、风险是信贷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的误区。现代银行经营观念认为,风险具有双重性,它既包括形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形成收益的来源之

4、一,其本质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得最佳收益,风险管理实际上也是对提高效益的管理。农发行虽以执行国家政策、服务“三农”为目的,但作为银行,只有管理好风险,才能获得风险收益,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应积极引导员工不断增强对现阶段农发行打造现代银行,构筑全面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树立起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二是要引导员工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处理好执行政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既不能因执行国家政策而放松了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的监控,也不能因业务拓展而忽视了资

5、产质量的提高,要紧紧抓住资产质量是农发行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农发行长远发展的要求。三是要引导员工实现三个转变,即管理模式要从静态风险管理向动态风险管理转变,对资产实行动态跟踪评估,积极防控增量风险;管理重点要从事后处置向事前控制转变,从风险资产管理向资产风险管理转变,改变被动接受损失的局面,提高风险管管理理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完善对信贷资产质量、贷款有效发展的流动预测;管理手段要从个别风险的分散管理系统向通过风险组合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转变,依托现代银行风险控制技术,通过风险组合和分散方法,达到减少风险损失、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目的。(二)切实采取措施,努力防

6、控三大风险。一是依托各方力量,有效防范信用风险。要依靠党政、人行和银监等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信用环境,通过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使企业认识到良好的信用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积极推行信用公示制度,让诚实守信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支持,让不讲信用的企业受到曝光,并受到联合制裁;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设信用记录制度的经验,建立完善信用记录制度,依托人行征信系统、银监部门1104工程等,建立企业信用公共信息平台,防止银行误入“信用陷阱”;通过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开办信用保险业务,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损失;妥善落实好贷款担保制度,认真审查担保人的资格及实力,防止出现新的信用

7、风险;健全信用法规制度,适时调整完善与农发行业务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信用评级、统一授信等制度,依靠法律手段清收已经出现信用风险的贷款,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加强利率、汇率管理,切实防范市场风险。由于农发行商业性贷款的资金来源来源主要依靠市场化筹资,各级农发行必须转变过去重信用风险而轻利率、汇率风险的观念,学习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重定价模型计量和管理利率、汇率风险的先进经验,加强对利率、汇率市场的分析,依据对利率、汇率走势的预测,通过选择债券种类和改变投资策略来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努力规避利率、汇率风险;目前农发行商业性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空间已开始放开,各级行应根据企业状况实施合理的定价机

8、制,将市场筹资成本传递到商业性贷款价格中去,做到新放贷款能够根据市场利率变动进行调整,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利差空间。同时,各级行可通过加大存款组织力度,不断增加低成本资金,以达到总行减少金融债券的发行而降低市场风险,并增加经营效益的目的。三是强化内控执行力,努力规避操作风险。俗话说“十案十违章”,操作风险事件大部分是由于“有章不循、违规操作”造成的,因此必须把提高制度执行力和风险文化的灌输作为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操守、法律法规、风险意识教育,消除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上的各种误区,使遵纪守法、按章办事成为各级行领导和员工的职

9、业态度和工作习惯,切实防范“不道德”风险的发生。必须强调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坚持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不能搞“特殊化”。同时,要注重查找内控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关键点、空白点,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增强内控制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协调、权力制衡的组织结构,保证内控机制的有效运作。如:在业务拓展与信贷风险防范方面,应兼顾市场开拓和风险控制的“双向”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和资产质量状况,探索推行差别授权和动态授权制度,这样既控制了风险,又有效拓展业务领域。(三)完善内控机制,加强监督与评价。一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应切实加强机构、部门、岗位、人员的相互实时监督制约

10、,积极落实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充分发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作用;重点加强对管钱、管物、管人、管贷等环节的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中;进一步深化内审体制改革,应建立从总行到二级分行的垂直管理体系,按照银监会出台的银行业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进一步充实内审力量,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完善内审操作规程,增强内部审计的真实性,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内审成果,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效能。专业部门也要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风险隐患或问题,及时整改完善,不断提高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应修改完善农发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内控评价、评级,促进被评价单位不断

11、加强自律监督,把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应建立完善风险排查和预警机制。组织力量定期开展内部风险点排查,并加强对企业经营现状、资金运行状况、偿还银行贷款利息、信用等级评定、信用违规记录、违规处罚及违规整改和企业法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经营能力、诚信守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时进行风险提示,提出有效、具体的风险控制和化解措施;应完善信贷退出机制,对有退出意向的企业,列入预警类,对明确退出的,列入实施类,以实现信贷退出的动态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风险防范“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办法,明确各个环节、不同岗位和人员的责任,全面实施风险管理问责制,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把经济、行政、法律手段有机结合,增强处罚效果。同时,应将风险管理与各级行经营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全行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