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2023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湖南长沙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中国烟花之乡”长沙浏阳市的沙市镇,穿过乡道上写着“鹤立鸡群冠赤县,源开流远润秧田”对联的三层门楼,便进入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沙市镇秧田村。 勤耕重读是秧田村家家户户盛传的家风。恢复高考至今,该村已走出28位博士、176位硕士研究生和上千名本科生,是湖南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如今,数百年流传下来的“耕读文化”助推了当地乡村的振兴。秧田村通过以文促产,推动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旅行融合发展,打造出“博士村特色研学”品牌,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也带动了农

2、民增收。 秧田村将耕读文化创新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修复了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充满农耕文化气息的老建筑。为弘扬“耕读文化”,激励学生读书,秧田村在村里打造了一面两层楼高的“博士墙”,展示村里28位博士的照片和成就。墙上写着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 青砖土瓦、飞檐翘角,一座透着厚重年代感的老房屋紧邻秧田村小学,这是秧田村的农家书屋,延续崇文重教、勤耕重读的习俗,它功不可没。“农家书屋,人气最旺。村里的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在这里看书;农民施肥、养殖遇到问题,也会来书屋查找相关资料。”村民邓加长告诉记者。张秋香老人也经常来书屋学认字,看书读报。“母亲认识4000

3、多个字,经常给子孙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家国情怀。”张秋香的儿子罗碧儒说,“因重知识的家风一代传一代,家中共走出了12名大学生、2名博士。”在秧田村,每家父母都跟子女约定,父母不打牌,孩子不玩手机。邻里之间也不比谁家富裕,就比谁家孩子会读书,父母和孩子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秧田村勤耕苦读、诗礼传家等家风祖训,也成为秧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有元素。该村各家族族谱里相关的风范和规诫,有诸多共同点。比如,“忠君爱国”“身正为范”“耕读不辍”“和睦乡闾”等,都蕴含着“善”与“美”,各家族以此来劝谕族人乡亲。秧田村把家风祖训融入新农村建设,对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沟通、发展和谐关系、净化社会风气、巩

4、固爱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中新网长沙2023年8月3日电)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文明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自立自强、修身立德等思想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耕读文明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大为不同,但这些思想理念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了悠久的耕读传家理念。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坚持读书学习,以耕养读、以读馈耕、耕读一体,是中国农民世代沿袭、经久传承的基本生活方式。耕读文明能够代代相传,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

5、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可以说,耕读传家也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耕读教育中重视劳动、提倡读书学习的理念,可以为今天立德树人提供借鉴。 中小学要大力传承耕读教育理念。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被不同程度忽视。中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引导学生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技术、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知识,以此促进青少年增强身体素质,锤炼勤劳奋进、脚踏实地的作风品质,培养胸怀乡土、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学校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读书习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家庭也要重视读书学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

6、师。家长要加强阅读引领,涵育爱阅读、重知识的良好家风。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在完善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中也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农高校要“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农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在耕读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当前,涉农高校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针对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丰富耕读教育内涵,拓展其外延,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新探索新实践,引导青年学

7、子知农爱农、学农为农,厚植“大国三农”情怀,践行“勤耕重读”理念,走出教室、走进广袤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摘编自李长生把耕与读传下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市镇秧田村通过修复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老建筑以及打造“博士墙”的方式,传承与创新本村的耕读文化。B秧田村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了读书、看报、查阅资料等便利条件,对延续崇文重教、勤耕重读习俗起到了重要作用。C以村庄为载体的乡村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D材料二末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句,意即新时代

8、青年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成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秧田村成为湖南省远近闻名的“博士村”,与传承崇文重教、勤耕重读的优良传统有密切关系。B秧田村通过家族风范和家族规诫来劝谕族人乡亲向“善”向“美”,这对秧田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C新时代,我们传承农耕文化,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不仅应重视学生的读书学习,更应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D材料一介绍了秧田村在传承耕读文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材料二则围绕耕读文明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耕读文化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9、田。(陶渊明归园田居)C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轼三槐堂铭)D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钱澄之田园杂诗)4某旅行社欲推出沙市镇“博士村特色研学”亲子活动,请结合材料一列出研学活动的内容。 5在新时代,社会不同层面应怎样传承耕读文化?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八岁出门远行郑士波 父母一早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终于,母亲忍不住了,对我说道:“波仔,今年考不上就算了。我们明年再考。” 我平静地询问后得知,曹二姑给我批的八字是:没有上大学的命。 父母比我还焦虑不安,又不敢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就偷偷去找了我们那个小城里远近闻名的算命人。大家都叫她曹二姑。 对此

10、,我完全不相信。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对于考试,我非常自信。 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 知了单调地鸣叫着,叫声没完没了,从敞开的窗户传进来,让即将十八岁的我极度烦躁。空气异常燥热,一点风都没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如同烙饼在滚烫的热锅上被来回翻动。 漫长的等待,让我的自信一点一点失去。我开始整晚整晚地失眠。关上灯之后,双眼盯着黑黑的屋顶,困却睡不着。因为睡不着,眼泪总是流个不停。 耳边不时传来邻居们的闲话,说是哪个成绩好的同学去年没有考上,复读了一年,今年还是没考好。有人对父母说:“你们家波仔不是成绩很好吗?不会也考不上吧?”

11、 还有人不知怎么就知道了曹二姑给我批的命,到处宣扬道:“成绩好有啥用啊?没那个命也不行啊。人斗得过命吗?” 我开始想,要是我今年考不上,会怎么选择呢?是出门打工赚钱,还是复读一年呢?或者在家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我不知道。因为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努力读书,我想考上大学。我不知道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 在连续一周的失眠后,我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每天早上起床,枕头上都是头发。头顶前部已经掉光了,两侧也稀稀拉拉的,都能看得见头皮了。 就在我原本茂密的头发快要掉光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要去北京的前几天,母亲带着我进了一趟城。给我买了一套秋衣秋裤后,剩下的钱也买不了什么了,哪怕是

12、打折的断码的鞋。 她腆着脸,带着乞求的语气,让卖鞋的人再便宜一点。 “我还没见过这么便宜的鞋还要讲价的。”女老板有些轻蔑地说,“要是没钱,就不要买了。我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又不是开善堂的。五十是最低价,你爱买不买!” “可是,我只有四十块钱了。老板,你就行行好,卖给我好不好?” 母亲这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妈,我不要了,我还有鞋穿。” 母亲听到我这句话,看着我右脚那只破了个洞的鞋,眼泪扑簌簌就下来了:“我太穷了!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连一双新鞋都买不起!”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嚎啕大哭,她似乎要把这些日子的委屈都哭出来:“我无能啊!我对不起我优秀的儿子啊!” 我本来想

13、劝母亲说,我实在不需要一双新鞋,破的那双鞋补一补,还能接着穿的。可是,一看见母亲哭,我有点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卖鞋的那个女人看母亲哭了,也慌了,说:“大姐,你先别哭嘛,有事好好说。我真的给你的是最低价了,我从厂里拿的就是这个价,真的没有跟你多要一分钱。” 她冲着发愣的我说:“你劝劝你妈妈,让她别哭了。我三十卖给你们了,我亏二十块钱!给你们留十块钱坐车回去。哎,大家都不容易啊。” 母亲听到这句话,止住了哭声,她用手抹了抹脸上的眼泪,又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从兜里掏出一个方帕子,打开,把几张发皱的零票子数了又数,付了钱,一个劲地说:“谢谢老板!谢谢老板!你真是菩萨转世。” 卖鞋的女老板接过钱,把鞋

14、递给我说:“你先试试这双,看合适不合适。这些鞋你看哪双合适,阿姨都给你一个价。”“这双鞋就挺好的!”我穿上新鞋,虽然有点夹脚,可是这些鞋要么就是特大码的,要么就是小码的,刚好合适的肯定不在这里卖。 我要去北京上大学了!终于可以去北京上大学了!我内心有一种短暂的莫名的兴奋。为了省钱,我只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家里没人送我。母亲把东借西凑来的学费缝进我的裤子里。 刚刚步入十八岁的我啊,意识到了某种意义。这一次不仅仅是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一个人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去上学。更重要的是,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起,我要独自一个人去走自己的路了。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县,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市,第一次走出我

15、所在的省,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远行。 我一个人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到达了北京。一排排房屋映入眼帘,郊区的房子有些破破的矮矮的,再开进去一点,就有了楼群,高大的楼群,宽阔的街道,还有奔跑着的汽车 列车缓慢进入市区,北京城像一床新的棉被一样舒缓地打开,冲我张开了她的怀抱 (选自飞天,2023年第10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二姑是小城里远近闻名的算命人,母亲相信她,怕“我”难过,忍不住宽慰“我”。B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写“我”和母亲买鞋的情节,为后文写“我”即将出门远行做铺垫。C买鞋这一情节,既体现了“我”对母亲的体谅,也表现出“我”生活节俭的优秀品质。D小说结尾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新世界、新生活的憧憬。7对小说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中“委屈”指的是母亲面对严重失眠、头发脱落的“我”产生的无奈之情。B句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