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1203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贵州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由理念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日益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思想,因其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思维路径,构成传统中国人的基本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信念,在今天仍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着。 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我们需要考察儒家如何论述自我在人我关系、群己关系中的自由。 我们把传统儒家的人我关系分解成家庭、国家、社会几个方面来讨论其中的权利界限问题。在家庭的父子、夫妇、兄弟、长幼关系中,从静态分析,儒家给予父、夫、兄、长以更大的权利、更多的自由,给予子、妇

2、、弟、幼以相对弱小的权利、很少的自由,可以说在这样一种礼法制度中,自我的自由是不平等的;从动态分析,所有的子都有可能成为父,所有的女都有可能成为母,所有的妻都有可能成为婆婆,但所有的妇都不可能成为夫,所以儒家在时间的绵延中实现了一种有限的代际补偿性的自由。在国家的君臣、官民关系中,从静态分析,儒家给予君、官以更大的权利、更多的自由,给予臣、民以相对弱小的权利、很少的自由,可以说在这样一种礼法制度中,自我的自由是不平等的;从动态分析,理论上所有的民都有可能成为官,但除了继位者之外的所有的臣都不可能成为君,同样儒家在时间的绵延中实现了一种有限的延续补偿性的自由。 我们再来分析儒家礼法关于群己关系中

3、的自我的自由的讨论。在儒家的家、国、天下的群体一整体中,人我关系的种种规范就是整体内部的关系分化,而非由一个个独立个体通过契约方式建立起来。而人我关系中的主导者父、夫、君,往往作为家、国、天下的代理者,实际超越了人我关系中的具体的关系者身份,而具有“大我”家、国、天下的代表者的身份,因而其自由无限大,而其他的“小我”在群己关系中则基本缺乏权利、自由,只能把自我归属于父、夫、君所代表的“大我”,这就是我们直接感受到的传统中国社会生活中缺乏个体自由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李祥俊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有删改) 材料二: 19世纪,严复将英国约翰穆勒的On Liberty翻译成群己权界论,以“自由”为

4、权界讨论“己”与“群”的关系,讨论“个体”与“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群己权界论从古代中国思想学说中“群”这一概念切入,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讨论的重点,认为在群体的价值和个体的价值之间,前者高于后者,由此并置推导出“小己大群”的观念,即在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之间,个人价值为轻,群体价值为重。 严复当时处于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各种不平等条约的侵凌,国家的自由和强盛成为仁人志士关注的迫切问题,因此,国家的独立自主以及摆脱强国压制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独立与富强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词,“国群自由”是实现“小己自由”的前提与基础。 严复认为自由,有逐渐递增升华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能够区分“群

5、”和“己”之间的权界,通过法权的方式保障自由的权力。他认为有关“自由”的言论学说颇多,也并不是穆勒关于“自由”的论述所能穷尽的,在纷繁复杂的自由之论中,首要之道是要明确“己”和“群”之间的权界,只有明确了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才可对“自由”进行阐述。第二个阶段是将个人自由这一有关个人人格的自由提升至个人自由这一大的人生境界层面。由修身齐家而至治国平天下,这是个人自由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的变化,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从个人自我完善层面而言的“成己成物”境界。第三个阶段即为经由小己自由而至国群自由。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通过实现个人自由而助推实现国群自由,而国群自由之下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个

6、人自由。 严复的“个人”观源于自身坚守的儒家式思想认知,这种中国儒家式的个人自由观,即个人自由的基本前提是个人道德的完善,而实现这一前提的途径是克己与自治。个人自由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个人自由以他人自由为界限,个人自由的终极理想不在个人利益的获得,而在于群体的自由和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民族、社会、国家的理想实现为终极目标,因此,严复所定义的“个人”必经由自修、自治而最终走向自由。而且,“个人”与“群体”相辅存在,“个人”自由始终被放置于“群体”的框架中未定位,“个人”创造与追求的终极目的是人道的实现和群体的福祉,而当“个人”与“群体”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应完全服从于“群体”,而“个人

7、”自由和“群体”安危之间的平衡则是群己分界的关键,严复“群己”相辅相助存在的模式开启了现代中国个人观念的开端并影响深远。 (摘编自常琳鲁迅早期“个”思想研究中严复“群己之辩”,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由理念因其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思维路径,影响着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思想。B材料一关于“人我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指出的是儒家提出了一种不平等的自我的自由。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群己关系”,并都认为个人价值不重要,群体价值更为重要。D材料二指出,只有在半殖民地的中国,“个人自由”才必须以“国群自由”为前提。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 A材料一开宗明义,先提出儒家思想中自我的自由思想,接着分别从“人我关系”、“群己关系”的方面阐述了自由的内涵。B材料一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在群己关系上,儒家把家、国、天下看作是生命的整体,也是理解儒家自由观的核心。C材料二第三段采用并列式论证,层层递进地分别用三个不同阶段来区分了“个体自由”和“群体自由”的明确界限。D材料二中严复的自由关系论证逻辑思路明晰,即经由个人自由实现个体自我的成己与明德、才能实现新民和救亡图存之社会目标。3下列选项,不能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的“群己关系”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范仲淹D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于个人自由都有相关论述,试分析两则材料观点的联系。 5群己观即“群己之辩”,探讨的是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青年学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条河的走向王剑冰 这里多雨也多水,湿润的气候容易激发联想。吴王夫差为了运输军队与粮草,派伍子胥开凿邗沟,那个时候,水上比陆路便捷。伍子胥是多么有能力的人,他开凿邗沟,很快将淮河和长江连在一起。这为隋炀帝提供了方便,他以此为基础,迅速拓展了那个伟大的工程。可以说,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篇序曲,有了这个序曲,才使得全篇宏阔而惊艳。那宏阔而惊艳的鸿篇巨制,竟然有

10、一千七百公里长。 淮安的灵魂深处,埋藏着两千五百年的时光。这个因水而生的城市,最终成了水的故乡。翻看淮安的历史,一条大河顿时翻涌,一把橹、一个锚、一件环扣、一只桅灯、一条缆绳,每一个物件,都在诉说着曾经。 我站立在大运河边,看着这波光粼粼的水面,目光迷离,直达久远。大运河改变了大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 由于有了这条河,也就有了漕运。从元朝开始,沿海省份征收的粮食,沿运河北上,直到明清两代,未有停歇。漕运总督的衙门就设在淮安。而且,这里不仅有漕运总督府,还有江南河道总督府。这两位总督,明清时候,多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大员,不受当地巡抚总督管辖,也不受部院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地

11、理位置重要,连淮安府的官员等级,也比其他知府高。如此,这个扼南北交通的水运枢纽,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可以想象,在这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来来往往多少人!你来了,他走了,甚至你来了,他还没走。一时间,舟楫相接,辐辏相继,楼馆高矗,店铺林立,直拥挤得这运河边铺排出好大一片天地。装车的、卸货的、拉纤的、摇橹的,都很忙乱。唱曲声、叫卖声、号子声,声声不断。明清时期,这城市的人口就有五十五万人之多,那是什么概念?当时的杭州城才二十余万人。 大运河,不仅润泽着文化,还创造着文化。船多客多,所以琢磨着吃,琢磨着做,淮安成了烹饪实验场,江南江北的名吃样样在此汇聚,宫廷民间的高手纷纷在此亮相,码头辐射出

12、去的一道道街上,到处都飘着各式各样的幌子。集南北烹饪之长的美食,同上游的扬州相融相通,淮扬菜由此出名。那些老菜的味道,极致地诱惑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也极致地被这些船只带往四方。狮子头、鱼锅贴、老鸡煲、软兜长鱼、红烧马鞍桥,至今还在水上飘散着余香。 那个时候,运河是国家命脉,管理好运河,便管理好了国家,运河安则国家安。运河引领了中国最繁华的区域,因而它像一条金腰带,让当时的皇帝颇为得意。以至他们一次次巡游运河,康熙和乾隆都是六下江南,六次都没有忘记在淮安上岸。 水给我们带来无比灿烂的文明,带来无可预知的美好,也给这里带来过无尽的灾难。来淮安的路上,看到古黄河的标牌,再往东,又看到废黄河的指示。黄河

13、一路上跑野了,为了入海,它曾经闯入淮河的河道。康熙十五年,在淮阴境内,黄河冲决王营、高家堠堰,决口三十四处。乾隆三十九年,黄河又从淮阴老坝口一冲而下,一万多亿吨带着泥沙的黄水,使淮阴以下入海河道全部淤平,淮河只能从洪泽湖南流入长江。直至咸丰五年,黄河夺大清河从山东利津入海,才结束六百六十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到淮阴和洪泽湖大堤巡视,河道民众无数次奋争。才得以有“清晏园”这个名称。这条废黄河,就凝固在了时代的苦痛里。经历无数的百姓,把心中的念想与寻觅,托付进了淮海戏中,那戏当地人也叫拉魂腔,悲怨的曲调多少年充斥于运河两岸,最终变成力量,变成诗篇。 时间进入了一年当中的最后时刻,大

14、雁与天鹅竟然同时飞来,在淮河流域境内的多条河流中徜徉栖息,两种颜色的音符,感染了这个明亮的早晨。 一位老者守在水边,一杆烟袋,久未入口,只是让烟锅留一冒青烟,而他自己,也如那烟袋,静静地发呆。有时候遇到人,他会让烟杆在空中划动,以加重他语气的激动,那一定是同谁对了脾气。旁边的人告诉我,这是一位老运河人,他把一生交给了这道水。守在水边的还有一只黄狗,它往左看看,再往右看看,实际上它是在看水的流动。偶尔它会对着水吠一声,可能水中有了什么动静。 我还看到另一位水边的老人,那是在枚乘故居旁,老人原来住在这临水的地方。后来此地被认定为枚乘故里,老人就成了这里的管理者,他在水边管理花木,还护理菜园,严寒的

15、冬天,菜地里竟然绿意一片。越过菜地你会看到古银杏,看到古运河和古码头。当年,或有一位女子,长久地倚在树下,看着水上的船和水上的人。运河边,码头上,多少人上船下船,多少船顺水逆水。号子一声,风帆一晃,已是千年。 现在这里有盐河、里河、里下河、淮河、运河、古淮河、古运河,你都说不清它们是怎样一个概念,反正一道道水来,一道道湾,加上辽阔的洪泽湖,在这里你会感到,水的格局是如此宏大。宏大到天地为之合掌,日月为之画圆。大运河气势不减当年,这条水道仍然显现出超出想象的繁忙,一艘艘吃水深切的大船南来北往,慢慢地享受时间的微澜。竟然还有划桨的小船,那些木桨,还在临摹着先辈们临摹了无数年的水墨。 天黑得早了,现在是4点30分,太阳还有一丈高,格外的红艳,辉光泼在运河上,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叫黄金水道。在这样的水道上行船,该是多么愉快的事情!4点50分,再抬头看,已经见不到太阳,只剩下它丢下的粉色长巾,飘在树梢上。这是一天的绝妙收场。 冬天的夜,一切都进入静默与安然。只有一条河,还在亢奋地涌动,那是大地上弹奏的、永无休止的琴弦。 (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到伍子胥开凿邗沟的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