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0993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十分注重人物内心活动(如托尔斯泰、狄更斯)。为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小说家们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对人物外部行为和内心思想进行充分展现。小说中的人不仅是故事世界里的主体,同时也是小说家们揭示人性、针砭时弊的一个重要手段。依照哈维的观点,小说艺术通过构建生动形象的人物,不仅使得小说具有了道德伦理功能,而且为人们搭建了个人与他者进行交流的一个渠道。这种观念把人物看作小说艺术伦理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叙事作品中的其他成分,则被视为服务于人物逼真性的辅助手段。重视故事,

2、强调人物似真效果,使读者宛如置身于故事世界这些观点不仅突出了人物在“心理”层面的真实性,同时也成为传统小说艺术的美学原则之一。 真正从理论上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论述的评论家是福斯特。福斯特对人物心理似真性的高度重视,主要是从读者立场进行考虑的。在他看来。如果小说艺术把人物外部行动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那么,就小说与读者的关系而言,这样的小说只能满足读者粗浅层次上的好奇心,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则必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矛盾,揭示虚构人物与现实人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也只有这样的小说才能将读者的好奇心提升到审美层面的艺术欣赏。福斯特指出,人物是叙事作品中的首要因素,因为具有丰富内心活动的人物通常包含深

3、刻的心理感受,如幸福或痛苦;小说艺术的魅力在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而关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叙述则有利于读者从小说中获得道德知识。 福斯特对人物心理的重视同样体现在他提出的人物分类。福斯特依照人物思想与行动是否一致、是否表里如一进行分类。在他看来,小说人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所谓扁平人物是指那些代表“某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即无论故事情节进展到哪个阶段,出现什么样的情形,这些人物在思想和行动方面都不会出现大的改变。福斯特认为,绝对意义的扁平人物在行为模式和心理活动方面的单纯特点有利于读者很快辨认,并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物特性。很明显,福斯特提出的扁平人物具有十分明显的类

4、型化特点,通常代表了某种心理、行动特点,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类人。中外小说史上不乏这样的扁平人物。比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中的主人公葛朗台,无论在语言或行动上都体现出十足的贪婪与吝啬,而且这样的特点自始至终未变,使得“葛朗台”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这个人名也成为吝啬至极的一个代名词。稍加思考,我们不难察觉,体现在扁平人物身上的单一特点实际上是被小说家高度抽象化、理想化后的漫画式人物。事实上,行动模式、心理特征单纯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人物形象既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也很少真正纯粹到只有某个单一特征,或是完全如一。福斯特之所以提出这样一种分类,主要是从“价值”

5、角度考虑。他明确指出,故事事件本身虽然吸引读者,但是,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更不容忽视。 通常而言,这些被福斯特称作“扁平”的小说人物在形象上具有固定的单一特征,或者被放大至漫画式,代表了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或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朗台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在普通人身上的吝啬,由于扁平人物在内心活动与外部行为方面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因此,在描写手法上难免显得类型化,甚至落入俗套。 与扁平人物形成对应的是圆形人物,相对于扁平人物的单一性而言,这样的人物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圆形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也更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依照福斯特的看法,许多经典小说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因

6、为小说家在这些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不朽的圆形人物,如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对于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之间的关系,福斯特指出,“一部复杂的小说通常同时具有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但他认为圆形人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这不仅仅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可以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更重要的是,复杂多变的圆形人物有利于增加故事的逼真性。同时,也有利于小说家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 我们应该看到,福斯特关于人物形态的两分法属于理论上的简约处理。实际上,依照人物性格特征变化与否将人物分为“圆形”与“扁平”的分析模式不能涵盖小说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的人物比其他人物更为扁平,而有的则相对较为圆形,但未必是典型的扁平或圆形

7、人物。更多情况下,扁平人物的不变与简单只是相对于圆形人物的可变与复杂而言。所谓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扁平人物,并不是指扁平人物只有一种性格特点,而是指某种特征表现为具有主导地位。 (节选自申丹、王丽亚“心理型”人物观)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知全能叙述视角是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充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B小说人物既是小说世界的主体,也是小说家表达对现实道德伦理的思考的渠道。C典型扁平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小说家高度抽象化、理想化后的结果。D典型圆形人物性格有多面性,形象丰满立体,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具体人物原型。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A福斯特认为小说把人物外部行为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往往会忽略人物内心的丰富与矛盾。B扁平人物形象特征容易被读者辨认,也因此,扁平人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容易被读者感知。C福斯特认为小说故事情节富于悬念,跌宕起伏,能让读者惊奇,是因为圆形人物的复杂性。D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只是小说人物形态分类方式,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小说艺术成就的原则。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关于“典型圆形人物”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里的表示永远支持丈夫并能言行合一的米考伯太太。B复活里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要钱时内心动摇语言上却坚持赎罪。C小二黑结婚里的思想陈旧、作风不正的落后农民形象的代表三仙姑。D党费

9、里的在人民群众面前既凶残横暴又愚蠢的“白鬼子们”的形象。4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强调“人物心理似真性”成为传统小说艺术美学原则的原因。 5当代网络玄幻小说的主人公往往被设定为身负家族血海深仇、性格一直沉着冷静、行事必然杀伐果决的类型化形象,请运用材料中小说人物分类相关理论对此设定予以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风筝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

10、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

11、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杂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

12、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

13、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文本二:我的兄弟鲁迅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亲死去之

14、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 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 一九一九年

15、【注】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早在六年之前(1919年)鲁迅就曾在我的兄弟一文中讲述过这一故事。胡蝶,现在写作“蝴蝶”。胡途,现在写作“糊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开头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放风筝的习俗以及儿时往事,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乡愁。B“我”认为“弟弟”喜欢风筝“是笑柄,可鄙的”,因为“我”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他的行为,没有设身处地地从“弟弟”的角度去想。C由于“弟弟”的忘却,“我”没有机会弥补曾经的过错。这“忘却”表明“弟弟”自己可能都不曾意识到这是一种伤害,也更加凸显了主题。D结尾段两次写到“严冬”,第一处写“我”想要逃避内心的自责,第二处强调无从逃避、无处可避:表现了作者直面自我、严于自剖的态度。7下列关于文本一、二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加入了弟弟被“我”发现时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弟弟被抓现场时的恐惧,也暗示了弟弟可能在心里认为背着“我”做风筝是不对的。B相较于文本二,文本一关于弟弟制作风筝的细节描写更充分,更突出了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