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0424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于世间,庄子既是“热肠挂住”,为何却又“冷眼看穿”?根本原因在于庄子的救世主张与当时的“世之显学”儒家思想不同。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苦口婆心地规劝君王实行仁政、德治,希图以此救世。而在庄子看来,这样救世无异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儒家虽然用心良苦,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主张是根本行不通的。 庄子认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至乐)儒家的救世主张如同一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而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所以结果就是把鸟折腾死。同样道理,救世一定

2、要遵循人的本性。天下之所以混乱不治,是由于世人的纯真质朴的本性正在丧失。所以,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让人们归心“大道”。所谓大道,就是道家所说的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 依庄子之见,让世人归心天地大道、还原纯真本性,才是治世之要义。唯有如此,社会才能真正走向安宁。庄子大宗师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以鱼喻人,以水喻道,认为人丧失了本性,就如同鱼离开了水。因此尽管儒家竭力提倡仁德之治,固然也能够收一时之效,却无法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庄子认为,与其号召天下人遵从仁义道德,不如引领天下人恢复本性,归于天道,即“救心”。从庄子对儒家救世主张的多次批评,也可以

3、看出他并非对世事冷漠无情的“出世”之人。倘若庄子真的漠视天下治乱和民间疾苦,又何必如此关注、批评儒家的救世主张?若无“热肠挂住”之情怀,何必谆谆而言之? 在庄子看来,人的物质上的贫困,身体的病态甚至死亡,都不值得悲哀。真正值得悲哀的是人的本性的迷失,这就是庄子田子方所说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世上能够诱惑心灵的事物太多,且不说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即便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等等,也无不牢牢地束缚住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沉溺于对物质享受的无止境追逐而迷失本性、远离大道。唯其如此,救世就是要“复性”,用天下大道去挽救人心,恢复人的纯真本性。 可见,儒家是试图从社会政治制度的实践

4、层面救世,即通过实行仁政、德治而救世;庄子则希图从社会成员内在的精神层面救世,即通过救心、复性而救世。二者都有救世之心,但主张不同。庄子通过“救心”而救世的主张,难免被世人视为十分迂腐而不切实际的。惠施曾经将庄子关于“大道”的看似不着边际的言谈比喻为樗树,说它“立之途,匠者不顾”(樗树长在路旁边,木匠却不屑于看它一眼),原因就在于它“大而无用”。庄子则认为“无用之用,乃是大用”,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其实大道具有为世人所不知晓的大功用。这种“大用”,乃成就事物的本性,包括人的本性。在混乱的浊世,唯有大道可以挽救人心、恢复人的淳善本性。 (摘编自余秉顾“热肠挂住”与“冷眼看穿”庄子的

5、情怀) 材料二: 与儒家不同,道家则提出了另外一种处世方式。人间世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庄子要求人们摒弃名利之心,保持心境的空明,被王夫之称赞为:“此篇为涉乱世以自全而全人之妙术,君子深有取焉。”(王夫之庄子解)在庄子眼中,事君之难,是涉世的第一难题。在漫长的专制时代,一个士人想要建功立业就不能不走上仕途,就不能不面对统治者。庄子主张在身心之间以心为本,在多与一之间以一为本,在有心无心之间以无心为本。君臣相处之难,也表现为人道之患与阴阳之患。庄子主张忘身,所谓的“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也就是顺其自然。人臣与储君相处之时会面临国与身的两难境

6、地:“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庄子提出了顺物无己的思想。在顺之的前提下引导对方,“达之,入于无疵”。庄子认为,人处世间,必须以顺应物情为要。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无用”之用决定了庄子“无为”的人生态度,但也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从历史上来看,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形态,但两者并非水火不容,更多的时候是以儒道互补的形式共存于世。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儒道思想如同阴阳的对立统一体,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体系。孟子曰:“穷则独善

7、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处的独善其身与道家思想并不逆违。在处世哲学上,古人往往向儒家思想学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但也常常把道家思想作为必要的补充。面对逆境和挫折之时,道家的逍遥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古人消解焦虑、战胜自我,从而走出人生的困境。这种补充关系,也可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 (摘编自孙明君当代视角下对庄子思想的再认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庄子的社会哲学,材料一谈救世,材料二谈处世,都对儒道两家思想的优劣进行了比较。B材料一援引庄子以鱼喻人、以水喻道的生动说法,进一步指出,儒家提倡的仁德之治对解决社会问题毫无用处。C材料一指出,按照庄

8、子观点,救世要遵循人的本性,就是要“救心”“复性”,用天下大道挽救人心,恢复人的纯真本性。D材料二指出,古人不仅学习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而且在面对逆境时也愿用道家逍遥意识消解焦虑、战胜自我。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宣传其救世主张,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可见其用心之良苦。B庄子认为,只有让世人归心天地大道还原纯真本性,才能让社会真正走向安宁。C根据庄子田子方中的观点,人最大的悲哀是本性的迷失而非贫困与病亡。D看到道家通过精神层面救世被视为迂腐而不切实际,儒家就通过实践层面救世。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

9、运用对比法,分别将庄子“热肠”与“冷眼”、道家与儒家进行直接对比。B材料二在论述道家处世哲学时,引述王夫之、易传、孟子话的目的不同。C材料一第段连用两个假设反问句,强调了庄子对世事的“热肠”,富语言气势。D材料二第二段以“水”“火”为喻,从反向角度论述了儒道思想互补并容的关系。4作为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救世”和“处世”的方法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5下面是庄子五石之瓠的片段,请结合两则材料中庄子“无用之用”的相关观点对片段进行简要分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愕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10、。”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芦花荡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

11、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

12、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眼前宁静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来回探照。 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子弹吱吱地在

13、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

14、入了苇塘的深处。 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

15、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吃上这样新鲜的东西,只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走不动,鬼子兴奋地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