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0373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

2、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

3、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减) 材料二: 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

4、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说礼是生活的艺术,礼的本意

5、应该如此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

6、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竞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

7、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恳、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选自朱自清论诚意,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指出,文学虽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但只要能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感动人心。B材料一指出,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导致人心的扭曲,引起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

8、关系。C材料二指出,态度是一个人为适应人情世故而自觉增减诚意的表现,不得已的撒谎有时是可以原谅的。D材料二指出,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算得上诚恳,这样宽大的看法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言行一致包含深浅两个层次,“听其言而观其行”正表明了两者需要一致。B材料一以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为驳论点,得出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这一结论。C材料二认为,不能片面地把诚意理解为毫无节制的率性,也不能理解为无限客气。D材料二认为,看人、请客、随礼、回礼,虽然看似俗套、无聊,但终归是有诚意的。3下列各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

9、撑材料一第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刘勰:繁采寡情,味之必厌。C荀子: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D苏辙: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4材料二中的“品性”与“态度”的内涵不同,请简要阐释。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诚”的共同点,但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分析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节选)王蒙 初到区委会十天的生活,在林震头脑中积累起的印象与产生的问题,比他在小学呆了两年的还多。区委会的工作是紧张而严肃的,在区委书记办公室,连日开会到深夜。他怀着敬畏的心情看着这一份份厚得像一

10、本书的材料和长长的题目。有时,一眼望去,他却又觉得区委干部们是随意而松懈的,他们在办公时间聊天,看报纸,大胆地拿林震认为最严肃的题目开玩笑,例如,青年监督岗开展工作,韩常新半嘲笑地说:“吓,小青年们脑门子热起来啦”林震参加的组织部一次部务会议也很有意思,讨论市委布置的一个临时任务,大家抽着烟,说着笑话,打着岔,开了两个钟头,拖拖沓沓,没有什么结果。 在一切印象中,最突出和新鲜的印象是关于刘世吾的:刘世吾工作极多,常常同一个时间好几个电话催他去开会,但他还是一会儿就看完了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而且,他已经把前一个月公布的拼音文字草案学会了,开始在开会时用拼音文字作记录了。某些传阅文件刘世吾拿过

11、来看看题目和结尾就签上名送走,也有的不到三千字的指示他看上一下午,密密麻麻地划上各种符号。刘世吾有时一面听韩常新汇报情况,一面漫不经心地查阅其他的材料,听着听着却突然指出:“上次你汇报的情况不是这样!”韩常新不自然地笑着,刘世吾的眼睛捉摸不定地闪着光;但刘世吾并不深入追究,仍然查他的材料,于是韩常新恢复了常态,有声有色地汇报下去。 四月,东风悄悄地刮起,不再被人喜爱的火炉蝼缩在阴暗的贮藏室,只有各房间熏黑了的屋顶还存留着严冬的痕迹。往年,这个时候,林震就会带着活泼的孩子们去卧佛寺或者西山八大处踏青,在早开的桃李与浑浊的溪水中寻找春天的消息区委会的生活却不怎么受季节的影响,继续以那种紧张的节奏和

12、复杂的色彩流转着。当林震从院里的垂柳上摘下一颗多汁的嫩芽时,他稍微有点怅惆,因为春天来得那么快,而他,却没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来迎接这个美妙的季节 晚上九点钟,林震敲开了刘世吾办公室的门。 “怎么样?”刘世吾推开窗户,一阵风吹掉了办公桌上的几张纸,传来了前院里散会以后人们的笑声、招呼声和自行车铃响。 “我想谈谈来区委工作的情况,我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林震用一种坚决的神气说,同时把落在地上的纸页拾起来。 “对,很好。”刘世吾仍然靠着窗户框子。 林震从去麻袋厂说起:“我走到厂长室,正看见王清泉同志” “下棋呢还是打扑克?”刘世吾微笑着问。 “您怎么知道?”林震惊骇了。 “他老兄什么时候干什

13、么我都算得出来,”刘世吾慢慢地说,“这个老兄棋瘾很大,有一次在咱这儿开了半截会,他出去上厕所,半天不回来,我出去一找,原来他看见老吕和区委书记的儿子下棋,他在旁边支上招儿了。” 林震把魏鹤鸣对王清泉的控告讲了一遍。刘世吾关上窗户,拉一把椅子坐下,轻轻地摆动着头: “魏鹤鸣是个直性子,他一来就和王清泉吵得面红耳赤你知道,王清泉也是个特殊人物,不太简单。抗日胜利以后,王清泉被派到国民党军队里工作,是个呱呱叫的情报人员。他是去瓦解敌人的,但是他自己也染上国民党军官的一些习气,改不过来,其实是个英勇的老同志。”“这样” “是啊。”刘世吾严肃地点点头,接着说:“当然,这不能为他辩护,党是派他去战胜敌人而

14、不是与敌人同流合污,所以他的错误是应该纠正的。” “怎么去解决呢?魏鹤鸣说,这个问题已经拖了好久。他到处写过信。” “是啊。”刘世吾作着手势说,“现在下边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去解决,那是事倍功半的。而且,上级布置的任务追着屁股,完成这些任务已经感到很吃力。作为领导,必须掌握一种把个别问题与一般问题结合起来,把上级分配的任务与基层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的艺术。再者,王清泉工作不努力是事实,但还没有发展到消极怠工的地步;作风有些生硬,也不是什么违法乱纪;显然,这不是组织处理问题而是经常教育的问题。从各方面看,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目前还不成熟。” 林震沉默着,他判断不清究竟哪样对。他一想起王清泉那样的

15、厂长就觉得难受,但是,他驳不倒刘世吾的“领导艺术”。刘世吾又告诉他:“其实,有类似毛病的干部也不只一个”这更加使得林震睁大了眼睛,觉得这跟他所听的党课的内容不是一个味儿。 后来,林震又把看到的韩常新如何了解情况与写简报的事说了说,他说,他觉得这样整理简报不太真实。 刘世吾大笑起来,说:“老韩这家伙真高明”笑完了,又长出一口气,告诉林震:“对,我把你的意见告诉他。” 林震犹豫着,刘世吾问:“还有别的意见么?” 林震勇敢地提出:“我不知道为什么,来了区委会以后发现了许多许多缺点,过去我想象的党的领导机关不是这样” 刘世吾把茶杯一放:“当然,想象总是好的,实际呢,就那么回事。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缺点,而在于什么是主导的。我们区委的工作,包括组织部的工作,成绩是基本的呢,还是缺点是基本的?显然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由这些有缺点的组织和党员完成着的。” 走出办公室以后,林震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和刘世吾谈话似乎可以消食化气,而他自己的那些肯定的判断,明确的意见,却变得模糊不清了。他更加惶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