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遥感名词解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394763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大遥感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大遥感名词解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大1、遥感: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狭义的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2、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把有关地球的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 坐标集成起来的虚拟地球,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的高度综合,数字地球建设是一 场意义深远的科技革命,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一场纵深变革。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4、大气窗口

2、: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大气窗口波段透射率/%应用举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0.3 1.3 pm90TM1-4、SPOT 的 HRV近红外1.5 1.8 pm80TM5近-中红外2.0 3.5 pm80TM7中红外3.5 5.5 pmNOAA 的 AVHRR远红外8 14 pm60 70TM6微波0.8 2.5cm100Radarsat5、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即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反射率和透射率 都等于0。也叫完全辐射体。6、航空相片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 用1/m表示。平坦地区、摄影时像片

3、处于水平状态(垂直摄影),则像片比例尺等于像机焦 距(f)与航高(H)之比。7、加色法:8、混合像元:若像元包含多种土地类型,则为混合像元。遥感所获取的光谱信号是像元所 对应的地表物质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9、DTM:2. 辐射源:能够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物体。任何物体都能够吸收其他物体对它的辐射,也能够 向外辐射电磁波。3. 太阳辐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常用温度为5900K的黑体辐射来模拟;4. 其辐射波长范围极大;辐射能量集中于短波辐射。4. 地球的电磁辐射:小于3um的波长主要是太阳辐射的能量;大于6um的波长,主要是 地物本身的热辐射;3-6 um之间,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都要考虑

4、。5. 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焦耳J;6.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为波长的函数,=dW/dt,单位 W (J/s),又称为辐射功率;7.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E=d/dS,单位:w/m2, S为 面积;8. 辐照度(I):被辐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I=E=d/ds,单位:w/m2, S为面 积;9. 辐射出射度(M):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辐射源物 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M=E=d/ds,单位:w/m2,S为面积;10. 辐射亮度(L):面状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

5、单位立体角内辐射通量(单位 瓦米-2.球面度-1 ),即 L=/( Q *A*cos。)朗伯体(漫辐射体):辐射亮度L与观测角0无关的物体。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测角0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11. 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即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反射率和透 射率都等于0。也叫完全辐射体。12.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0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13.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I = 1.95 cal/cm2min = 1.360 X 103 W/m2模式识别:ARC/IN

6、FO:判读标志:GPS:长二捆: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CZ-2E),简称长二捆,是一枚大型两级捆绑式运载火箭。 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有效 载荷。捆绑式火箭:是指将多枚火箭并排捆绑起来发射,目的是为了使众多火箭同时产生更大推力。 由于捆绑式火箭推力大,所以可以用它来运载更重的航天器上天。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大气窗口是 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光谱标志:空间滤波:小波变换:多光谱变换:地物反射光谱:多源遥感影像融合:遥感技术系统:NDVI:辐射校正:地物反射率:高

7、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光谱分辨率在波长的1/100 数量级范围内(几个nm)的遥感。定量遥感:利用遥感器获取的地表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数学的 或物理的模型将遥感信息与观测地表目标参量联系起来,定量地反演或推算出某些地学、生 物学及大气等目标参量或地物定量信息的技术。高光谱遥感:光谱微分技术:就是通过对反射光谱进行数学模拟,计算不同阶数的微分值, 来确定光谱曲线的弯曲点和最大最小反射率的对应波长位置,以提取不同的光谱参数,并消 除由大气和地形引起的误差。混合像元:若像元包含多种土地类型,则为混合像元。遥感所获取的

8、光谱信号是像元所对应 的地表物质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普朗克定律:普朗克(Planck )定律一描述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波长分布的关系。-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玻尔兹曼定律一对普朗克定律在全波段内积分得出。彳2冗hc21M =j亍瑚/切-1 d4 0入e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5.67x10-8WK-4m-4即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的 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化。是红外装

9、置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维恩位移定律:“一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辐射通量密度M和吸收率a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 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在给定的温度下,物体的发射率=吸收率(同一波段);吸收率越大,发射率也越大。如果 不吸收某些波长的电磁波,也不发射该波长的电磁波。即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W =2 T4全波段上实际物体辐射为:主动遥感(有源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 信号。依靠这种信息进行的遥感是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无源遥感):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 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KT变换:

10、地物反射率:多光谱变换:大气散射的类型(1)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d)比波长(入)小的多 时(即d入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引起。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I”入-4)。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多波段中不使用蓝紫光的原因。(2)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 )当微粒的直径(d)与辐射波长(入)差不多时(即 d入)所发生的大气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引起的。云、雾的粒子大小与红外线 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对红外线的米氏散射不可忽视。米氏散射的特点是:散射

11、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I”入-2),并且散射在光线向前 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较为明显。(3)无选择性散射(Non-selective Scattering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d)比辐射波长(入)大的多时(即d入)所发生的大气散射。无选择性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对于大气分子、原子引起的瑞利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对于大气微粒引 起的米氏散射从近紫外到红外波段都有影响,党波长进入红外波段后,米氏散射的影响 超过瑞利散射。漫反射:是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虽然反射率与镜面反射一样,但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 也就是把反射出来的能量分散到各个方向。TM:RVI:(Ra

12、tio Vegetation Index )比值植被指数被定义为RVI= 零 式中,NIR为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R为遥感影 R像中的红光波段反射值。在植被生长的整个阶段,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植被的覆盖度和生长 状况的差异,特别适用于植被生长高度旺盛,具有高覆盖度的植被监测。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收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 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直方图均衡化:像点位移:混合像元: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 平台。雷达:意为无线电测距和定位。其工作波段大

13、都在微波范围,少数也利用其它波段,例如利 用红外波段工作的红外雷达,还有利用激光器作发射源的激光雷达。按照雷达的工作方式可 分为成像雷达和非成像雷达。合成孔径雷达SAR: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 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率的雷达。侧视雷达:侧视雷达的天线不是安装在遥感平台的正下方,而是与遥感平台的运动方向形成 角度,朝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安装,向侧下方发射微波,接收回波信号(包括振幅,相位,极 化等)的。这样,侧向发射范围可以设计得宽一些,并使不同地形显示出更大的差别,使雷 达图像更具有立体感。数字图像处理:中心投影:航向重叠和航向重叠率:

14、升交点:SPOT:HDDT:太阳同步轨道:灰标:像点位移:CCD:电荷耦合器件CCD,CCD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 测原件,具有自扫描、感受波谱范围宽、畸变小、体积小、重量轻、系统噪声低、动耗小、 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一系列有点,并可做成集成度非常高的组合件。对比度变换: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 的图像处理方法。将图像中过于集中的像元分布区域(亮度值分布范围)拉开扩展,扩大 图像反差的对比度,增强图像表现的层次性。又叫辐射增强。空间滤波: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如突出边缘或纹理等,通过像元与其周围 相邻像元的关系,

15、采用空间域的领域处理方法,也叫做“空间滤波”。图像卷积运算:16. 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 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17.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市场,或地 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对于摄影成像的图像,地面分辨率取决于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 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f和航高H。18. 遥感图象的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 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18. 遥感图像的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 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某个波段遥感图像的总信息量与空间分辨 率、辐射分辨率有关。19. 图象的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 也称重访周期。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