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63945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载 辅行决五脏用药法要点滴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 (以下简称辅行决),自 1988 年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首次转载以来,引起了广大中 医爱好者的幸趣,屡有转载。此卷子曾在太老师张大昌先生 家秘传三世, 我虽不敏, 毕竟有近水楼台之便, 现不揣浅陋, 略述如下。一、辅行决问世的意义据马氏所载辅行决 ,可分为两部分,从卷首至阴阳二十 五味药,为第一部分;二旦、四神及神仙救急方,为第二部 分。应说明的是,马氏所载辅行决是王雪苔先生 1974 年访问太老师时,因原卷毁于文革,据抄本及太老师的背诵 录音整理而成。由于种种原因,漏掉了金石药部分,此事引 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的注意, 和我们一起, 对

2、辅 行决正在进行重新整理, 不久,大家就会见到这部分内容。 根据它在太老师 60 年代的亲笔秒本位置,紧接阴阳二十五 味药之后,当为第二部分。那么二旦、四神等就只能算第三 部分了。现分述于后。一)、第一部分的意义1、首次明确提出了内伤杂病五脏辩证的题纲。 伤寒论每 篇各有题纲,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本书五脏虚实证候(即题 纲)对临床辩证起着大海航灯的作用。如:“肝虚则恐,实则 怒;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脾虚则腹满、飧泻,实则 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肺虚则鼻息不利、少气,实则喘咳、 凭胸仰息;肾虚则厥逆,实则腹满、泾溲不利”。记得我们这 些晚辈,初次接触太老师时,他总是把这些内容抄下来,让 我们背

3、诵。可见太老师对题纲是多么重视。2、五脏各具休味、用味、化味,以及五角图的出现,是包 括素问灵枢在内,讲解五行、五味最系统、最规范、 最实用、最权威的专著。 正如陶氏自言: “此图乃汤液经法 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则医道毕矣“。3、五角图休、用相合产生化味这一理论,是经方的精髓。 说明了经方的治疗作用,是不同药物的有机结合,是合理配 伍后产生的化机,不似药物学单强调某一味药的作用。难怪 贤如孙真人也有“经方难精”之叹。经方临床家也有“经方以不 加减为贵”的经验。4、过去虽有“七方、十剂”的名称,但对七方、十剂的具体格 式,未有专论,此书小方三(四)味,大方六(七)味,首 次明确了大方、小方的

4、格式,对方剂休例格式的研究有重大 的指导意义。5、某些方剂丰富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治法,如 大补肝汤治“关目苦眩,不能坐起”,弥补了金匮要略泽 泻白术汤单一的治法。(二)、第二部分的意义陶隐居以其卓越的仙才,将登真永年的金石药,应用到祛邪 疗疾上,填补了中医专用金石药的空白。 神农本草经三 品均以金石药为首,仲景曾用五石散防治王仲宣二十年后必 死之病,看来,金石药用的好,疗效远胜草木之品,故名“金 丹”。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若没有现有政策的限制, 是很有前景的。(三)、第三部分的意义据我初步体味, 前两部分是陶氏自撰, 第三部分是陶氏从 汤液经法中摘录的内容,二旦、六神(应为四神,笔者注

5、)诸方,解决了伊尹汤液只闻其名,不见其实的的问题。将经 方的历史,从仲景所处的东汉,上溯到商代。规划了经方的 命名,为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 一座桥梁。首次站在伤寒杂病论以上的高度,审视伤 寒杂病论,避免了后世注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的局限。二、泻、下有别陶氏笔下,泻与下是有区别的,不似现在方剂学所称的泻下 剂。篇首自序有“服药汗、吐、下后”等语,这里的下, 就是现在泻下剂的意思,后文诸泻汤,当与下有别。如小泻 脾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正是伤寒论的四逆汤, 为回阳救逆的温里剂,可见陶氏诸泻汤的命名有他的原则, 不可将诸泻汤理解为泻下剂。观五脏补泻小方,二用一体

6、加 化味为补;二体一用为泻,也就是方中用味多为补,体味多 为泻。三、通则和别则通过对辅行决五脏大小补泻诸汤的学习,可以看出一个 规律,以小补肝汤为例,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薯蓣 原缺用量,据其它四小补汤的体制,应为一两,六辛三酸一 甘,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各三两,六酸三辛,或二 辛一酸,我们把这种不拘药,只论味与量的法则称为“通则”, 通则审视天下群方,就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任妖魔千变 万化,均逃不过他的法眼。仍以桂枝汤为例,桂枝六两五味 子三两薯蓣一两,可以看作小补肝汤。干姜六两五味子三两甘草一两,也可以看作是小补肝汤。甚至大蒜(辛) 米醋(酸)白糖(甘)也可看作是小补肝汤。余皆

7、类推。再据阴阳二十五味药,“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可以看出,五脏补泻均有君药,不可混用。如桂枝、细辛、附子, 三味虽同为辛药,桂枝是补肝的代表,附子是泻脾的代表。同为甘药,人参是补脾的代表,茯苓是泻肾的代表。余皆仿此。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别则”以上能则和别则,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承,不可偏废。四、阴阳二十五味药的重新整理辅行决于虚劳五补汤后,列有阴阳二十五味药,正如陶 氏所言,诸药可默契经方之旨,可明五行互含,五味变化。 自以为此是对前五脏补泻的总结,鉴于马氏所载辅行决,此处有明显的差错, 决定重新整理, 以期真正做到五行互含, 循环无间,如齿轮之运转,环环相吻。以下为辅行决原文:“味辛皆属木

8、,桂为之主 椒为火 姜为土 细辛为金 口口为水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 大黄为木 泽泻为土 厚朴为金 硝石为水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 甘草为木 大枣为火 麦冬为金 茯 苓为水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 枳实为木 豉为火 芍药为土 薯 蓣为水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 黄芩为木 黄连为火 术为土 竹叶为金”可疑者 1、椒前方中未见用。 2、麦冬据小补肺汤作君药,可 知应属酸味。 3、薯蓣小补肝汤作化味,故应属甘味。 4、厚 朴前方未见用。 5、硝石当是金石药误入于此。味苦皆属水五药,若将黄苓、竹叶互换一下,最为规范。试 分析如下:地黄、竹叶苦以补肾,黄连、黄苓苦以泻心,术 为水中之土,于属土的不小补脾

9、汤作化味。并且,补肾的地 黄、竹叶,相生(水生木),泻心的黄连、黄苓,相克(火 克金)今仿照这一原则,对其它诸药重新整理: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 生姜为火干姜为土 细辛为金附子 为水味咸皆属火,牡丹皮为之主 大黄为木旋覆花为土帮茜子 为金泽泻为水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 薯籁为木炙甘草为火甘草为金 茯苓为水味酸皆属金,麦门冬为之主味子为水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五味咸皆属水,地黄为之主 竹叶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黄苓 为金说明:凡是改动过的地方,均用粗体加以区别。虽有不尽人 意之处,但比上文要规划地多。个人观点,不足为据,仅供五、建中补脾汤的组方解析辅行决有救诸劳损病方五首,为什么单建中补脾汤呢? 因为

10、此方不仅与伤寒论小建中汤的药味药量基本相同, 而且各个传抄本只有此方完全一致(注:伤寒论小建中汤桂枝三两,辅行决桂枝二两)。辅行决建中补脾汤的方药: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黄饴一升芍药六两桂枝二两此方以黄饴一升为君,即内经“五谷为养”的具体实践。 大枣为果,也即“五果为助”的体现,生姜为菜(也可作药) 是“五菜为充”具体应用。般认为劳损诸方是在补汤的基础上,加谷、菜、果而成 细观建中补脾汤余药,桂枝芍甘草 芍药 生姜(即可作菜, 也可作药),完全是辛酸化甘之制, 其中, 甘草为化味,芍药六两,桂枝、生姜共好五两(按伤寒论为 六两)体、用基本均等,即非泻肝,也非补肝,实为平

11、调肝 木之剂。初读辅行决 ,于此颇为不解,既言补脾汤为何反多用调 肝之药。后见徐灵胎有“木能克土,亦能疏土”之论,并结合 现代医学知识,胆、胰分居人身左右,一分泌胆汁,帮助消 化脂肪, 一分泌淀粉酶, 消化淀粉, 共同帮助胃完成“腐熟水 谷”的任务。大悟辅行决建中补脾汤多用调肝木药的原理。 原来劳损诸方,以谷直补本脏,菜、果相助,药则调克我之 脏,并非在补汤的基础上加谷、 菜、果而成。 难怪陶隐居说:“方义深妙,非俗浅所识 先圣遗奥,出人意表”。观其它劳损四方,多是由相应补方,加谷、果而成。直到 80 年代,太老师亲笔抄录的别集出现,劳损诸方才统一了与建 中补脾汤一致的组方格式。这是我们应该留

12、意的地方。六、辅行决处方应用1、大泻肺汤治验 患者,男,28 岁,广宗县城关镇东街人。 1989 年 9 月 5 日, 经广宗县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中等量积液,已抗痨治 疗数日。症状:咳喘,左胸刺痛,夜间尤甚,不能平卧,舌 质暗,苔白腻,脉弦滑。处方:大泻肺汤加柴胡、白芥子。葶苈子 15.0 (布包) 枳实 15.0 大黄 15.0 (后下)细辛 6.0 黄芩 12.0 炙甘草 12.0 柴胡 15.0白芥子 20.0 (炒) 水煎服,每日一剂。用药二剂,咳喘减轻,痛止,大便每日三行,小便量多,停 药。过数日,到县医院胸透胸水已消失。2、患者,男 24 岁。 1995 年 10 月 7 日,感冒发热,自服西 药退热,数日后复发,体温 39 度,咳吐黄痰,粘稠难咯, 胸闷痛难忍,常自奋力捶打,听诊两肺大量湿罗音。处理: 先肌注安痛定以退热,煎小泻肺汤以泻热除痰。葶苈子(布包) 30 克,大黄 30 克,枳实 30 克加水 1000 毫升,煎取 500 毫升,分 3 次温服,于一日内服宀完。尽剂,腹泻数次,咳、痰、热均失,数日后随访,其病未复 发。3、大补肝汤治验患者,女 40 岁,本村人。1995 年秋在县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服西药三天,不见好转,天旋地转,甚则呕吐,不敢翻身,心悸,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