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39449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一、 基本信息教 材: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课 时:二课时(共2课时)二、 教学内容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四年级下册S版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三课,讲述的是1998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处理第一课时时,在扫清文章中的基本字词障碍的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并做好铺垫。比如在第一课时我通过观赏视频,让学生在文字描写的基础上,能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得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设身处地的感受地震的危害之大,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之深,切身感受人们在面临如此大的灾难面前的渺小与无助,奠定同学们

2、学习的感情基调。在第二课时的讲解时,首先通过复习导入,再次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文章中对这对父与子的评价展开分析。主要有两条主线: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然后根据这两条线索展开分析。第一:学习课文4-11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可以从不同父母的表现角度,分析爸爸的执着和坚定;从不同人的劝说中,体会父亲的信守承诺;从时间流逝的角度,体会父亲的坚持。在学习中可以运用对比、联想的手段引导,分角色朗读以及抓重点词语(挖、依然、不停、只有等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第二:学习文中的12-22段,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

3、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优秀品质。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同学自学体会,小组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最能体现儿子品质和了不起的句子。主要围绕15段和22段进行主要指导和分析,体会儿子的先人后己,信守承诺的优秀品质。在文章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可以联系中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场景和图片,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人世间最最伟大无私的爱,激发学生们孝敬父母的情怀。三、学习目标: 1、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体会浓浓的父爱和父亲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学习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

4、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 学习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五、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解时,首先通过复习导入

5、,再次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文章中对这对父与子的评价展开分析。主要有两条主线: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然后根据这两条线索展开分析。第一:学习课文4-11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可以从不同父母的表现角度,分析爸爸的执着和坚定;从不同人的劝说中,体会父亲的信守承诺;从时间流逝的角度,体会父亲的坚持。在学习中可以运用对比、联想的手段引导,分角色朗读以及抓重点词语(挖、依然、不停、只有等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第二:学习文中的12-22段,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优秀品质。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同学自学

6、体会,小组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最能体现儿子品质和了不起的句子。主要围绕15段和22段进行主要指导和分析,体会儿子的先人后己,信守承诺的优秀品质。在文章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可以联系中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场景和图片,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人世间最最伟大无私的爱,激发学生们孝敬父母的情怀。在配乐中写出自己心中想对父母说的话,进行课堂小练笔。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比较连贯,衔接语言比较生动自然,学生们都很进入状态,同时文章线索条理清晰,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也收获颇丰,自己在感动孩子的同时也感动着自己。六、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师:多媒体课件;生:地震资料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直入课题

7、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1、 复习词语:听写(昔日、漆黑、拐弯、埋头、控制、挖掘、开辟、拥抱)2、复习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 :(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二、)围绕重点,深入领悟 1、体会父亲了不起(1、) 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2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画好后,出声读一读,2、同桌交流,说说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学-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读一读,比一比,说说那句好,为什么。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

8、受伤的妻子,便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跑去。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A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呀,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伤心、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

9、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试着读一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 继续交流。“这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痛哭并大喊一个个绝望地离开了”(其他的父母也同样爱这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可他们此时都已经绝望了,只有这位父亲没有离开,又埋头挖起来

10、,体会到为了救儿子的执着和坚定。)十二小时、 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E 继续交流。师相机出示: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师:他挖了多少小时?生:三十八小时。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三十八小时,而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说明呢?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读一读,比一比,说说那句好,为什么。他挖了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十二小时、 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11、生读谈体会。)师小结:第二句,时间的词语罗列,更加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表现出父亲救子艰难的过程。师:谁想读一读,让我们体会到时间的漫长?(指12生读这一段。)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时间的漫长。师:现在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在这三十多个小时里,父亲会遇到哪些危险,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挺过来的?(音乐响起,生想象。)师:睁开眼,谁能说说,你看到父亲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和困难?他又是怎么挺过来的?(指生交流)师:是啊,三十八个小时也就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难熬啊!可是这位父亲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不停地挖着。多么坚强的父亲啊!多么

12、伟大的父爱啊!当我们体会到这点,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文字呢?(生练读指读齐读)师: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师:是啊,就是这深深的父爱,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倒塌了,悲痛欲绝地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当别人劝他放弃,不要再挖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依旧是这句话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这句话也是大山的写照,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二)体会儿子了不起1、师: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孩子阿曼达,又会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运用

13、以上的学法学习第12至23自然段。开始吧!2、生自学、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生交流:儿子在危难之际,依然能冷静应对、关爱他人,坚信爸爸会来救他。)师:一个七岁的孩子,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在三十八个小时的等待中,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冷静应对!是什么力量让他那么善良无私!(生答)师:对,来自于父爱的力量!来自于儿子对父爱的坚信!(并出示句子: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师: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 (三)

14、 学习总结全文。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肯定有许多感受?同桌之间讲一讲。(指名汇报。)小练笔:请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阿曼达和他的小伙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四)小练笔 (五)、推荐两本书背景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板书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儿子 了不起八、 教学流程图老师进行逻辑选择学 生的活动媒 体的运用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九、反思课前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子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我深知自身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学习、摸索,使自己进步也为了使孩子们有更大的进步。 课上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