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639432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学讲义:0绪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一、煤炭开采的发展历史1.名称演化开采利用煤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煤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产品。春秋称煤炭为:石涅、涅石魏晋称煤炭为:石墨唐宋称煤炭为:石炭明朝称煤炭为:煤炭2.开采技术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编著,是世界第一部记载包括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运输和瓦斯排放等在内的古代煤炭开采技术。建国以后,采煤方法的发展过程:1949年前:采煤方法多为无支护的穿硐式和高落式;1949年1952年:恢复时期;推行了以壁式为主体的采煤方法;1953年1957年:采煤方法改革,框式联合采煤机开始使用,长壁式为主占92.27%;1964年1974年:滚筒

2、式采煤机配金属支柱和铰接顶梁大面积推广;1976年1980年:发展长壁、柔性、对拉、无煤柱护巷采煤法和水力采煤法;1981年至今: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法。机械化程度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提高到77.78%3.储量及产量(1)产量新中国成立之初,煤炭年产量只有3240万吨,“七五”期间的6亿吨左右,“九五”期间的13亿吨,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突破20亿吨(为21.9亿吨),2006年23.25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目标为26亿吨,而大中型煤矿的产量将占到73。特点:以国有煤矿为主,乡镇煤矿为辅。我国煤炭产量的构成(2)位置煤炭在

3、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2002年国内煤炭消费13亿吨,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6.1%。世界银行1995年统计指出,世界上每使用3吨煤,就有1吨是在中国烧掉。特点:直接消耗为主,深加工不足。背景资料:绿色GDP中国2003年GDP增幅达到9.1%,却消耗了全球:31%的石油,30%的铁矿石,27%的钢铁,40%的水泥,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不足全球的4%。我国每创造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能源的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3)储量我国探明储量近10000亿吨,居世界第一;但可用煤炭总储量不到1900亿吨,居

4、世界第三;人均90.45t,世界平均162.48t/人,仅为世界平均的56%。特点:a.资源严重不足: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可用煤炭总储量接近1900亿吨,如果维持2006年预计的23亿吨,可以开采80年。但是如果再除以目前40%左右的资源回收率,这样计算,1900亿吨煤炭也只能用30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将面临巨大缺口。b.大型和特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c.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地质灾害严重(特别是瓦斯);d.勘探程度低;e.资源回收率不高:40%左右, 开采技术落后的乡镇煤矿的回收率仅为10%-20%,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挖一吨煤只耗1.2-1.3吨资源,资源回收率为80%左右

5、。采煤过程中煤的伴生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大量煤矸石堆积存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空气和地下水;与煤共生的煤层气(俗称瓦斯),一般被作为废气排掉。阳泉煤业集团是全国煤矿矿井煤层气抽排量最大的矿区,也是全国进行煤层气井下抽放较早的矿区之一,但抽放出的煤层气八成以上白白空排浪费。以2003年为例,阳煤集团生产矿井共抽放煤层气2.5亿立方米(纯甲烷),但年利用量仅为3414万立方米,其余全部排向大气,利用率不足20%。f.综合利用率不高。二、建国后煤炭工业的主要成就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5年产量21.9亿吨,2006年23.25亿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1

6、9992005年全国煤炭生产情况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小煤矿的界定,目前数量高达2万个左右的小煤矿,将在未来5年内减少一半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将成为“关停并转”对象。国家将引导大型煤炭企业兼并、股份制改造小煤矿,合理集中煤炭资源,统一规划开发,提高单井生产规模。“十一五”期间,将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将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尽快形成5个-6个亿吨级生产能

7、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5个-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使特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60%左右。政府还将鼓励这些大型煤炭集团进行市场化运作,与电力、钢铁、化工、建材、运输等企业联营,使双方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多元融资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5安全、环保日益重视(1)先后成立了煤监、安监部门,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参考:http:/,http:/(2)先后提出了安全与环保两个“三同时”:

8、安全、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煤炭生产现状目前,我国有近2万个左右煤矿,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1264个市县均有分布,占县级行政区划的44.2%;(1)以井工开采为主,矿井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分散。露天矿产量不到5%;设计能力30万吨/年以上的大中型矿井数量仅占3.1%。结果:管理落后、设备落后、恶性竞争、粗放经营;出口量与价格失控;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安全事故和隐患多。(2)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固体废弃物,采矿对地表的破坏,矿山废水,废气;(3)投入不足,缺乏发展后劲(4)总体科技水平落后:比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5)装备更新换代缓慢,

9、劳动生产率低下;(6)生产经营粗放、资源浪费严重;(7)缺乏国际竞争力。四、煤矿安全现状煤矿灾害事故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事故总数仍然偏高。2005年发生各类灾害事故3306余起,死亡5938人,百万吨死亡率2.81,首次下降至3以下。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4746人,30年来首次降到4800人以下,未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重特大灾害事故有显著减少,但每年仍在300起左右。1995-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图特点:安全形势严峻,百万吨死亡率居高不下(带血的煤炭)。2000年主要煤炭生产国百万吨死亡率名称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澳大利亚 南非 中国 死亡率( % )

10、 0.039 0.42 井工约 1.5 0.46 井工约 1.97 0.023 0.13 5.82 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执法部门;煤炭管理局(乡镇企业局):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五、贵州煤炭资源开发截至2004年末,贵州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587.29亿吨,包括在建生产矿井在内,贵州省已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83.68亿吨,已利用资源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例仅为14.25,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为503.61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85.75,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属较低水平。据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贵州省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全省86个县、市、区中,产煤县、

11、市、区有74个,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以上。但全省9个煤田中,六盘水、织纳和黔北三大煤田煤炭资源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6。中国国土资源报: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收集和矿山调研,采用先进的评价方法,对贵州省166处勘查区(井田)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提出优级评价单元18个、良级73个;贵州省煤炭资源满负载量为459.55亿吨,准有效量为431.24亿吨,净有效量为87.12亿吨,现阶段可供净有效量为44.67亿吨。按现阶段可供净有效量计算,贵州省煤炭资源有效保障年限为30年;按净有效量计算,保障年限为45年;按准有效量计算,保障年限为111年。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贵州省31处骨干矿井的净有效量可维持40年、省属煤矿的净有效量可维持36年、乡镇煤矿和个体煤矿净有效量只可维持11年,整体资源量缺口很大。贵州省煤炭资源保障潜力巨大,但受限于资源优度和可采性,发现的资源/储量有效保障能力相对不足,各地区保障程度差异大,供给新矿井建设的资源保障度不足。项目提出勘查规划与矿权设置优化、资源勘查与开发协调发展、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提高勘探精度、煤与煤层气兼探共采、与伴资源勘查和政策建议等七项对策。五、课程内容1、井田开拓2、准备方式及采区布置3、采煤方法4、特殊开采及露天开采部分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